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天启帝国> 第292章 宗产

第292章 宗产

  皇帝定下了大明今后的发展规划,皇帝身边的龙腿子要做的就是替皇爷搞钱;而历来给皇帝搞钱最积极的便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们。

  唐玄宗时的高力士除了能将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其本人更是一个敛财高手,他曾在长安的来廷坊、兴宁坊修建寺庙和道观,并命工匠铸造大钟,钟铸好后,高力士又大张旗鼓地举行盛大的敲钟仪式。他亲自定下规矩,每敲钟一次,需交钱十万。一些人为了讨好高力士,少的也敲了十下,多的敲了二十多下,仅一天时间,他便收入千万钱。

  除了这种明显的索贿行为,高力士对主动给他送钱的人更是来者不拒;但贪财归贪财,老高收钱办事还是要看是否伤及国体和玄宗本人,如果有,老高不但会直接拒绝,更是会把钱原封不动地给人退回去。

  至于聚敛起的财富,高力士更是会变着花样的搞出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意来讨玄宗的欢心;其名下的不少产业更是直接挂靠到了玄宗名下。正因如此,再加上他是玄宗潜邸旧臣,为人处世上又圆滑得体,玄宗对他的倚重和依赖也就日渐加深。

  到了现在的大明,前有魏忠贤这条恶犬去替朱由校征收商税,现在更是有李永贞这个大管家想尽一切地为皇帝聚敛钱财。唯一不同的是,别的皇帝大多将财富花费在了穷奢极欲的享受上,朱由校虽不拒绝叫自己过得舒坦一些,但更多的还是将财富投入到了大明的各项建设之中。

  不过朱由校可不是圣人,凡是他小朱皇帝投资兴建的厂矿、工坊、码头、商铺、钱庄等各色产业全都无一例外地被他打上了皇室标签,也正是通过不断地投资,再加上他将许多后世所知的现代管理理念带到了其名下的各项产业之中,现在凡是标有大明皇家日月徽章的各色商品早就成了质量上乘的代名词。

  在源源不绝地财富积累下,朱由校早就成了大明最有钱的富商。据内官监统计,除去朝廷正常发放的薪俸外,皇室每年仅供养军队一项的支出就在五百万两白银,按照朱由校逐步建设皇家海军和皇家炮兵的计划,这项支出想破千万简直就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朱由校现在也有点后悔当初话说得太满,把牛皮吹的太大,要不是李永贞多方维持,他小朱皇帝以内廷养天下之兵的承诺只会成为一个笑话。

  可既然牛逼吹出去了,金口玉言的皇帝也断不能把话再收回去。虽然在朝廷收入逐渐稳定后朱由校厚着脸皮从郭允厚那里又把将士们的饷银发放推给了户部,但一应打赏还得是他自掏腰包才是,正因如此,他虽然有钱,可这银子还得掰成两半来花,眼下想在沿海各省兴建航海学校和测绘机构的花销就得李永贞这个大管家去想办法。

  而敲诈富豪商户的办法虽然好用,可用多了也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乎,李永贞又把主意打在了大明藩王和皇亲宗室们的头上。反正这些家伙的财富大多来路不正,再加上前面有秦王、福王等人的例子在那摆着,也不怕这些猪一样的皇亲贵胄们敢翻腾出什么浪花。

  敲诈皇族的事情虽然听着过瘾,可一向狡诈的李永贞却不想把事情做得没什么技术含量。一来这些人跟皇帝都是血亲,关系远近自不必说,谁又拿得准哪家日后突然就得了圣眷,到时候倒霉的还不是他这个当奴才的。

  这二来!自打他接管内官监以来,李永贞发现即便是通过正常的贸易手段他也能正大光明地聚敛起巨额财富。

  以前的皇帝不是没人把主意打在做生意上,但其更多的都是压榨百姓在土地上的那点剩余价值,稍好一些的也是依靠皇权和特许经营权来施行垄断经营。看書溂

  而朱由校除了在皇家商铺和商品上添加皇室标记,更多的还是在与其他商家进行相对平等的竞争。除皇室带来的那点“品牌效应”,他也在有意打造大明各类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文化,在不断提高皇室各工坊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内官监还对其余皇帝看好的品牌不惜高价进行收购,更别说还有军备部和京师大学的教习工匠们整日里钻研的就是怎么更好的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现在的大明皇家商铺和工坊简直就是百姓眼中质优价廉的代名词。

  眼见皇帝赚了大钱,先是京师的各家勋贵们坐不住了,毕竟靠着庄园和当铺那点收成那是绝对比不过贸易带来的巨大好处。

  以英国公府为首的各家公卿早就给朱由校上了无数道折子,全都摩拳擦掌地想在皇家产业里面分上一杯羹。

  而本打算被皇帝敲一笔竹杠的勋贵们却惊讶地发现,自家皇帝对此却展现出了少有的大度,不仅大笔一挥将水泥、铸钢、炼焦、石灰等新兴产业分出了大半股份叫勋贵们参与进来,更是将中草药种植、水稻、生丝、茶叶、瓷器等传统产业全面向勋贵们进行了开放。

  朱由校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仅凭皇室一家根本就吃不下大明和海贸的全部市场份额,为了保持皇室产业有足够的危机感和竞争力,莫不如向各家和一些商人开放这些产业,在整个大明营造出一个欣欣向荣的工商环境。

  但勋贵和商人们都没注意到的是,内官监早就在皇帝的指示下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钱庄、水陆运输、羊毛纺织和食品、奢侈品加工等行业;至于其他的行业领域,除了矿山开发始终被朝廷和皇室牢牢握在手心里外,也不过就是保留一到几家高精尖的来引领整个行业趋势罢了。

  他们更不知道,已经谋划开办新式银行的皇帝根本上就是打算通过金融手段来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脉络,在朱由校看来,只要大明中央牢牢掌握住货币发行权,其他的商人勋贵不过就是一茬又一茬待割的韭菜。再加上水陆运输业,以现在十分不发达的交通情况,他小朱皇帝完全可以决定任何一个行业的生死。

  李永贞的打算与皇帝前面做法几乎如出一辙,那就是将内官监手里掌握的海贸专营权分一杯出来给各家藩王宗室,这些王爷不是傻子,在朝廷大力削减宗室开支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家底叫钱生钱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李公公,小王没听错吧!您说的是将大明对倭国的贸易专营权交给我宗人府?这……这事情陛下他知道吗?”

  杭州城外的一处别院,周王朱恭枵拿出手帕擦了一下额上冷汗,小心翼翼地问向了李永贞。

  尽量叫自己的笑容和煦一些,李永贞先是轻叹一声,然后对周王说道:“我说王爷,这天儿也不算热,您怎么就流了这么多的汗出来!这等大事,自然不是咱家一个奴婢能做主的,要怎么说皇爷他老人家就是心善!虽说前面有几个不开眼的藩王惹恼了皇爷,可不管怎么说王爷们都是朱家的血脉,这该照应的,皇爷自然是要照应大伙的!”看書喇

  苦笑一下,周王心里暗骂,自己要不是舍了大半家业,只怕早就跟秦王他们一起去见太祖了,照应,那小皇帝怕是巴不得我等死绝了才是哟!

  “李公公!您就别绕弯子了!您就直说,陛下这是又看哪家藩王不顺眼了!小王既然担着宗人府的宗正,一切还是按着宗令处置就好,要是扯上大明律,那可是人头滚滚,无数的冤魂啊!”

  一听这话,方才还笑眯眯的李永贞顿时就是把脸一沉,阴恻恻地哼了一声,李永贞对周王道:“王爷,慎言!您说的是哪家有冤屈了?”

  周王刚下去的冷汗瞬间就打湿了后背,剁了一下脚,他这才懊恼地说道:“李总管说的是,是小王失言了!”

  自鼻孔里轻哼了一声,李永贞又换上一副面孔道:“王爷,咱家也就不跟你绕弯子了!实话和您说吧!皇爷的意思,就是由您这位宗正出面,由宗人府牵头,将各家藩王名下的产业尽数拢上来进行统一管理,当然,这无论哪家的地还是哪家的地,朝廷和皇爷都是不会惦记的。之所以这么做,就方便由宗人府和内官监一起处置这些宗产,对宗室藩王们进行妥善安置。各家地头该种什么,哪家该掌握着什么产业,宗人府也该好好的替藩王们规划规划!自然的,这该给朝廷缴的税银也是要缴的,该给大家发下去的银子也是要发的。王爷……咱家这么说,您听明白了吗?”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