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528章 黄河清,圣人出

第528章 黄河清,圣人出

  最近天下流传的第三件大事,就是今年黄河水清,已经超过三个月了。

  古人一直是讲究天人感应的。

  皇帝的一举一动,更是上关天意。

  民间一直有谚语,“黄河清,圣人出”。

  那意思就是,黄河五百年(一千年)一清,圣人五百年(一千年)一出世。

  黄河清,一直被视为吉兆中的吉兆,祥瑞中的祥瑞。

  当然了,考究历史,这个说法其实有些不靠谱。

  比如,汉武帝时期黄河就曾经清过。但是,汉武帝“天下户口减半”,算圣人,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还有,王莽篡汉时期,黄河也曾经清过。算王莽是圣人,或者算汉光武帝刘秀圣人,是不是有些勉强?

  如果说,汉武帝和王莽、刘秀,还有些争议的话,那宋徽宗时期,黄河也清过啊!但是,不久之后,就是靖康之变,华夏最为耻辱的一幕出现了。到底宋徽宗算圣人呢?还是杀人无数的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是圣人呢?

  对了,元顺帝时期,黄河也曾经清过几回,难道这厮是什么圣人?

  所以,还是有些人对“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颇为不以为然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

  这些历史记载中的黄河情,不过是清了一两次而已。最多的元顺帝时期,也不过是清了三次,每次最多不超过一个月。

  大明自从开国,治理黄河近二十年了,只在洪武七年那年,有过小的溃口,堪称历朝历代治黄河第一。而且,从洪武十年开始,每年都清一段时间。非但如此,每年黄河清的时间,呈越来越长的趋势。

  今年,黄河清都超过三个月了,都没有任何终止的迹象。

  也就是在这时,朱元璋打算禅位为太子朱标。

  这说明什么?

  很多原来对“黄河清圣人出”不屑一顾的人,立刻反水!

  “黄河清,圣人出”,当然是对的。

  不过,偶然清一次,那不算!

  元顺帝的那三次“黄河清”呢?对应的不是元顺帝,而是朱元璋父子!

  瞧瞧吧,现在朱元璋父子,要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还要真正的一统寰宇,这不是圣人,还有什么算圣人?

  而且,谁不知道,太子朱标的,早就被人誉为“文武双圣”了?现在,“天人感应”,上天的表示来了。

  从洪武十年开始,黄河年年有清!

  今年,黄河已经清了超过三个月。

  这才是真正的“黄河清,圣人出”啊!

  当然,随着科学昌明,有人觉得,这是太子朱标一直提的,注重水土保持之功。

  如今,大明虽然人口滋长,但要移民的地方太多了,农业科技也发展的太快了。总的来讲,大明依旧是地广人稀之势,民间丝毫不缺乏耕地。朝廷一道政令过来,在黄河两岸遍植树木,不许耕作,百姓们自然而然也就听从了。

  另外,大明自从开国开始,就着手治理黄河。黄河仅仅洪武七年,有小溃口,就是大明治理黄河成果的明证。

  近二十年下来,既水土保持,又治理黄河,才有了这黄河水清的奇迹。

  不过,话再次说回来了。

  水土保持,是谁提出来的?太子朱标啊!

  朝廷主持修黄河的工部侍郎孙立道,是谁的门生?太子朱标啊!

  据说,孙立道用于修黄河的“束水攻沙”之策,就是太子朱标传授的。

  那么,这么一算起来,黄河清,确实是太子朱标的首功啊!

  再想想看,能把黄河治理到如此程度的人,不是圣人,又是什么呢?

  ……

  ……

  洪武十八年,十月初一,朔日大朝会。

  朱元璋朗声道:“标儿!”

  “儿臣在!”

  “自从洪武十年来,黄河年年都清上几日至两个月不等。今年还未曾过完,就已经清了三个多月。不少群臣上表,称赞尔之恩德。你以为如何?”

  朱标道:“黄河水清,多赖父皇洪福,黄河沿岸百姓体恤朝廷保持水土,以及以孙立道为首的官吏、民夫辛劳治黄之功。儿臣虽然不乏微功,但着实不值一提。”

  “诶!吾儿过谦了!保持水土,提拔干员,全是尔之功劳,终使我大明有如此治黄之功。说是微功,恐怕不符实际啊!说实话,咱以为,论起治政之能来,标儿你在咱之上。”

  “父皇谬赞了。”

  “并非谬赞,而是有感而发。标儿啊,咱再说一遍:论起治政之能来,你已经青出于蓝矣!为天下百姓计,咱应禅位于你,颐养天年。”

  “不可,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

  朱元璋从御座上站起来,道:“诸位爱卿!”

  “吾皇万岁万万岁!”

  “是谁,从八岁开始,就追随于朕,参与了龙湾之战,鄱阳湖之战、破张士诚之战,主持了北伐之战、定东北之战,平高丽、扶桑、草原、叶尔羌之战,乃至于覆灭帖木儿帝国之战?最终,辅佐咱建立大明,并且拓地数万里?”

  “是太子殿下!”

  “是谁,发明了种痘之术?是谁,发明白糖?是谁,开创了天元学说?是谁,治理了黄河?还是谁,辅佐咱,让我华夏人人温饱有余,还能读书明理?”

  “是太子殿下!”

  “我大明太子,有如此文治武功。你们以为,他能做一个好皇帝否?”

  “能!”

  “能带领你们,统一寰宇,实现天下大同否?”

  “能!”

  “能够青出于蓝,为一代圣君否?”

  “能!”

  “既如此……”朱元璋向朱标看来,道:“咱有旨意,万民拥戴,这大明三万里江山,一亿三千万子民的担子,标儿,你就担了吧!”

  “儿臣……”

  朱标站起来,又大礼参拜,朗声道:“敢不应命?”

  ……

  ……

  当然了,普通人结婚,婚礼过程都繁琐的不得了。皇帝登基的礼仪,怎么可能如此仓促?

  今日朝会,只是三辞三让的礼仪达成,“朱元璋禅位和朱标登基”成为朝堂上下的共识而已。

  离着朱标正式做皇帝,还得一段时间呢。

  用结婚来比喻,现在就是订婚和扯证。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正式婚礼还没举行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朱标首先就是和朱元璋一起,回了一趟老家濠州,祭祀祖先。

  朱家先祖,在南京城是有太庙的。对朱家先祖的祭祀,一般就在南京进行。

  但是,这么大的事儿,就得回老家濠州了。

  另外,当朱标和朱元璋定下“人人温饱有余,还能读书明理”的大计时,朱标曾经代表朱元璋回乡祭祖。某种程度上说,这次算是还愿了。

  父子二人完成了祭祖,回到南京后,又举行祭天仪式,告诉上苍这个好消息——祂老人家在人间的代理,要换人了。

  再然后,就是颁布了明年的历书。

  从明年元旦开始,不再用洪武纪年,改用开疆,是为开疆元年。这就是相当于告诉天下人,明年要换皇帝了。而且,告诉天下人,大明虽然要换皇帝,但是国策并没什么改变。

  老子朱元璋洪武!

  儿子朱标继续开疆!

  大明开疆拓土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不管怎么说吧,眨眼间,就到了大明开疆元年的元旦。

  朱元璋禅位,朱标登基的盛大典礼,正式开始!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2.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3.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4.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5. [历史军事] 夙志
  6.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7.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8.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9.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10.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11.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12.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13.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14.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5.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6.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17.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18.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19.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20.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21.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22.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23. [历史军事]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24. [历史军事] 三国:拯救太后,我做了几天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