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443章 刻崖北海,纪此奇功

第443章 刻崖北海,纪此奇功

  蹬蹬蹬~~

  朱标话音刚落,随着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两名甲士迈着沉重的步伐,抬着一个大箱子,走入了现场。

  把那箱子打开,两人合力,往下一倒!

  咚!

  箱子里面沉重的物事,重重地砸到了猩红的毛毯上,发出了一声闷响。

  “铁丝网!”

  “铁丝网!”

  “这……这是铁丝网啊!和林会战的铁丝网!”

  “覆灭了大元的铁丝网!”

  ……

  众蒙古贵人一见此物,就发出了一声声惊呼!

  废话,谁没见过铁丝啊?把铁丝剪为小段磨尖再往一段长铁丝上缠绕,就是铁丝网了。

  任何人一见铁丝网,就知道这玩意儿是什么,以及到底怎么做出来。

  但话说回来,十个月之前,明军就是靠着这简单的铁丝网,在和林城外守得密不透风,轻松击败了察元联军,进而覆灭了北元朝廷!

  从那以后,铁丝网就打出了赫赫威名!

  众蒙元贵人,倒不是没想过“师明长技以制明”。但是,铁丝网这玩意儿,关键不在于“铁丝网”本身,而在于“铁丝”!

  铁丝人人都会造,但大规模的制造铁丝,成本会高昂到任何草原部落望而却步的地步。

  也正是在这尝试造铁丝的过程中,草原众酋长彻底明白,自身和大明的真正差距。

  现在,草原酋长看到了这些铁丝网,真是发自内心的震惊和畏惧!

  朱标继续,道:“大家没看错,这就是铁丝网了。从今天开始,草原所有部落之领地,就用铁丝网做分界线。牧民被划分之领地,也用铁丝网做分界线。牲畜不认栅栏,却认得铁丝网,不敢逾越。如此一来,怎么可能再有牲畜越界之事呢?各部落的划界,又怎么可能不清晰呢?”

  “牲畜认得铁丝网?真的假的?”

  “我明白了!原来,大元的骑兵,输就是输在这里!他们的战马,根本就不敢硬冲铁丝网!”

  “原来如此!”

  “真是没想到,铁丝网除了战争之外,竟然还有如此妙用啊!”

  ……

  铁丝网的道理,一点都不复杂,一点就透!

  确实,草原上的牲口们,对于什么木栅栏之类阻拦物不屑一顾。牛羊甚至会故意撞击栅栏,试试自己犄角的强度。

  但是,它们毕竟不算太蠢,面对拥有尖刺的物体,就绝不敢硬撞了。

  所以,明军步兵的“西班牙方阵”,才能成为对付骑兵的利器——有选择的情况下,战马是绝不肯硬撞枪尖的。

  所以,和林之战中,明军的铁丝网,才能轻松阻拦敌军骑兵的正面攻击——战马照样不敢撞击满是尖刺的铁丝网!

  事实上,历史上的铁丝网,就是为了划分牧场边界诞生的。

  还是美利坚!

  还是西进运动!

  当时,西部大开发,地广人稀之极。没有明显的边界,如何划分人们的土地,成为了当时的大难题。

  有约瑟夫的人,放牧的牛羊,经常会在他不注意的情况下,冲入别人的牧场或者农场,造成纠纷。即便他用木栅栏围起牧场,都无济于事。因为,总会有牛羊,将单薄的木栅栏撞开。如果木栅栏造的太坚固,成本又会高得离奇,完全不现实。

  那可怎么办?

  偶然间,约瑟夫观察发现,牛羊很少会跨越长满尖刺的蔷薇围墙。

  尖刺!

  约瑟夫灵机一动,根据蔷薇尖刺的原理,发明了铁丝网。

  从那以后,美国西部的牧场划分,再也不成问题!这铁丝网,为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减少了不知多少流血冲突,堪称功德无量。

  当然,铁丝网用在战场上更不得了,不知把多少战场,硬生生变成了一个个的绞肉机,堪称血债累累。

  完全可以说,铁丝网无论军用还是民用,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用在民间,减少了不知多少流血冲突。用在军事,不知让多少好男儿白白牺牲。

  所以,铁丝网被人们誉为“世界第七大发明”。

  和林之战,朱标用了铁丝网军事用途。

  现在,朱标用的是铁丝网的民间用途!

  一个铁丝网,就将草原各部牧场,完全划分清楚。甚至于,将部落内部部民的草场,也划分得清清楚楚!

  顺便说一句,大清控制草原,也是类似的思路。只是大清没有铁丝网,只能严格限制各部落的草场范围。哪个部落侵夺其他部落的草场,哪个部落就是谋反。如此一来,草原任何一部都无法做大。整个草原,自然也就始终在大清的掌控之中了。

  现在,朱标却是靠着铁丝网更进一步,直接控制了每户牧民的草场。一个有野心的部落,别说无法侵夺其他部落做大了,就连侵夺部落的牧民穷兵黩武,都成为不可能!

  如此一来,恐怕用不了多久,大明对草原的控制,将不在内地之下!

  那么,事到如今,草原贵人们能怎么办呢?

  “神来之笔!殿下用铁丝网,为我们草原人划分牧场,绝对是神来之笔啊!一举永远解决了,我草原的草场纷争!”

  “聪明!太子殿下实在是太聪明了!”

  “不但聪明,而且是一片仁心啊!不是一片仁心,怎能如此为我草原人着想?!铁丝网一出,简直活我草原人无数!”

  “没啥说的,俺对太子殿下的第四道旨意,不……俺是说,对太子殿下的全部旨意,都举双手双脚的赞同!一百二十个赞同啊!”

  ……

  经过最初的震惊之后,草原众酋长迅速明白过来。他们纷纷拜倒在地,对朱标一片颂圣之声!

  废话,能不颂圣吗?

  很显然,朱标现在,不过是给了这些草原贵人两条路。

  要么,他们不服朱标的政令。然后,被大明的武将,用铁丝网,将他们以及他们的部落斩尽杀绝。

  要么,他们服从朱标的政令。然后,被大明的文官,用铁丝网将,他们以及他们的部落,变成真正的大明子民。

  到底怎么选,那还用问吗?

  他们能不赶紧对朱标歌功颂德,大表忠心吗?

  而且,如此一来,草原固然失去了反抗朝廷的本钱。但是,草原之人,再也无法弱肉强食,一年能减少多少纷争?一年能减少多少流血?

  这难道,不是确实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所以,他们对朱标的歌功颂德,虽然有一部分是在阿谀奉承,但还有一部分,却是真心实意了。

  “很好。”朱标微微点头,道:“既如此,尔等再听孤的最后五道旨意。”

  “请殿下示下。”

  “其五,鼓励草原人识华夏之文,通华夏之语。朝廷为漠南、漠北,单独设立科举名额。也就是说,草原人完全可以通过科举,为朝廷流官,为大明效力。看書喇

  其六,朝廷对各部酋长划分品级,给予俸禄。从此,各部酋长为朝廷官员,只能收朝廷俸禄,代朝廷征税,而不得向部民收取朝廷规定外的任何赋税!

  其七,草场一经划分,即为定例。除非朝廷征地,既定草场永不更改。草原人口滋生、减少,既不会影响本部草场的划分,也不影响家庭草场的划分。

  其八,草原人除了畜牧之外,也可从事农、工、商各业,税率两成。

  其九,草原人也可以参军。若是草原人为大明军队效力十年,即享受与大明内地子民同等待遇。若立下功勋,这个期限可以缩短。若是立下殊勋,朝廷不吝封侯之赏!”

  这后五道旨意,同样是件件要将草原人,彻底纳入大明体系中。但是,草场划定都接受了,众酋长还在乎后面那五条吗?

  “殿下英明,臣等遵旨!”

  众酋长齐齐参拜,高声答应。

  朱标道:“既然尔等都无异议,那此事就这么定了。来人啊!”

  “在!”

  “在这北海岸边的山崖石壁之上,刻好孤的九大旨意!并且,在这崖壁上,刻好现场草原诸卿的姓名。”

  “遵旨!”

  ……

  ……

  十日后,贝加尔湖岸边的崖壁,终于刻好。

  朱标再次召集诸部酋长,一方面为崖壁揭彩,一方面饮酒高会,庆祝草原永远和平的到来。

  自此,这场贝加尔湖大会礼成,草原诸部彻底纳入大明体系之中。“立碑捕鱼”,“刻崖北海”,与“勒石燕然”“封狼居胥”一样,在史上齐名!

  然后,朱标才留下汤和、傅友德,率领五万兵马镇草原,处理善后。

  他自己则率领其余的兵马,凯旋而归。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2.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3.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4.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5.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6.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7.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8.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9.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0.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1.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12.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13.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14.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15.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16.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17.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18. [历史军事]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19. [历史军事] 三国:拯救太后,我做了几天太监
  20. [历史军事] 娶贾元春海外建国
  21. [历史军事] 明朝海盗王
  22. [历史军事] 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
  23. [历史军事] 从唐开始的克苏鲁
  24. [历史军事]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