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676章 何人可封爵?

第676章 何人可封爵?

  “龙大人,这劝进表写的如何了?”

  “按照计划,下月就要百官劝进了,这第一封劝进表兹事体大,也只有龙大人亲自执笔,我等才可以放心。”

  邱晋对龙文光问道。

  “邱大人放心,还有几日即可成了,到时候还请诸位大人帮老夫掌掌眼、把把关,哈哈哈......”

  龙文光摸了摸花白的胡须,信心满满的说道。

  对于这位天启二年(1622年)的进士,还有着“柳州八贤”之称的当世文魁来说,一封劝进表而已,小事一桩。

  离殿下属意的正月登基已经越来越近了,西南这边为此已经准备了许久。

  而蜀王殿下登基的诸多准备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劝进了。

  新皇登基之前,按惯例群臣要三次上奏劝进;

  皇帝要拒绝前两次,然后在第三次才“勉为其难”的答应。

  虽然就是个形式,但正如荀子所言:

  ‘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礼数,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更是一套规矩。

  就好比已经处于勘定的最后关头的新版《大明律》一样。

  只有由上至下都守这套礼数、都尊重这套规矩,整个国家的规矩才立得起来,才不至于无礼可依、无规可依、无法可依,人人才能在规则内各安其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哪怕时间已经很紧张了,但劝进这个流程依然没有省略,只等福王禅让之后便会马上开始。

  “对了,福往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了,本月底前能否通告禅让退位?”

  龙文光想起这事,有些担忧的问道。

  西南做的准备,都是以福王通告退位禅让为基础的,若是福王那边出了岔子,那这边可就要乱套了。

  “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兵部尚书王用汲接话道。

  “殿下已经加派了一支船队护送特使,从长江顺流而下、去应天府配合墨亦诗了;”

  “在山东方向巡弋的南海海军也已经派了一支舰队南下,顺利的话,此时应该已经到长江口了,不用多久就能到应天府城下;”

  “另外,其余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都已经调遣兵将向应天府境内压去。”

  “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由不得福王了。”

  “若是他不自知的话,那大不了转退位禅让为暴毙,反正这事、总是要办成的!”

  王用汲熟悉兵事上的事情,几句话便把应天府现在的形势说了个清晰。

  西南自然不会完全押注在朱由崧主动退位禅让上,这个时候,已经有数支大军从各处开拔进入应天府治下的领土内了。

  此时还没有传出有战事的消息,那自然是因为墨亦诗的功劳了。

  墨亦诗在应天府已经有些时日了,自然不是白呆着。

  此前朱由崧问墨亦诗要不要帮助,墨亦诗婉拒,除了隐秘之外,更是对自己工作的绝对自信。

  在如今这种形势下、又有了朱由崧手谕的加持,多了不敢说,起码有七成的实权官员已经和墨亦诗接触上、且心向西南了;

  就连首辅马士英、驻守在广东的湖广巡抚何腾蛟、九江总督袁继咸等重臣,都已经站了队。

  史可法就更不用说了;

  他和高杰带着那支北伐的残部,已经在山东的兖州府休整好几个月了,周围全是西南明军。

  应天府中早已有流言:史可法和高杰已经暗中投了西南,就连‘江北四镇’中剩余的黄得功、刘良佐两镇,也投了西南。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这不是谣言。

  史可法和江北三镇,在墨亦诗的游说下,的确都已经站了队。

  倒也不是这些人骨头软。

  历史上,这些重臣很多都是力战而死、抗争到了最后一刻的。

  而是形势已经如此,朱由崧不退位的话,那就将是又一场绵延千里、波及千万百姓的大战再起;

  而且不论怎么看,蜀王都是比福王更加适合的帝皇人选。

  这种情况下,这些重臣做出抉择也就很合理了。

  所以,看似应天府的局势是由福王朱由崧通告退位禅让而终,但其实福王朱由崧通告退位禅让只是个必然的结果;

  在这之前,是西南无数的将士官员为此抛头颅洒热血、打下了如今的局面,硬生生造就了这个结果。

  “那就好。”

  “那咱们就继续往下议,说说封爵的事情吧。”

  “殿下的意思,这一次封爵,以伯爵为上限、且文武各五人;”

  “其次子爵文武各十人、男爵文武各十五人。”

  “自太祖革除子、男两等爵位起,我朝便只有公、侯、伯三等勋爵了,殿下此番重新恢复子、男两等爵位,可见对我等为臣者的关切。”

  说到这里,龙文光对着蜀王府的方向拱了拱手,以示感恩。

  “这六十名勋爵的名册,也要抓紧时间定下了。”

  “咱们就先从伯爵开始吧,诸位将心中属意的文武各五位伯爵书写于纸上,一刻钟后老夫便当场统计,然后再呈于殿下核准。”

  “都不用署名,回头放于箱中即可,以免大家伙有心理负担。”

  龙文光点了点头,将话题引入到了下一个议题。

  然后,一名下人搬过来一座十多厘米左右高、制作精良的座钟,放在了龙文光旁边的桌子上,充当计时的工具。

  随着西南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各项工业品不但产量上越来越大,工艺也越来越好,从这个只有十多厘米左右高的座钟上便可以看出。

  十多厘米高的座钟,已经可以带着到处走了,比以前的计时工具要简便、精准的多。

  对时间计量水平的提升,是整个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很重要表象之一。

  随即,各部尚书和侍郎纷纷提笔,在各自案桌前冥思苦想、埋头写了起来。

  五名武官侯爵、五名文官伯爵;

  看起来一下子封赏了十名伯爵、好像不少的样子,但西南这么多功勋卓著的大臣一分,也就没多少了。

  所以这十个伯爵到底花落谁家,也就尤其难以抉择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