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579章 一轻一重、连坐之法

第579章 一轻一重、连坐之法

  但法治的前提,是有一整套可以依照的、适应于这个时代的、合适的律法,这也是朱至澍提出要修缮老版《大明律》的初心。

  不是说太祖颁布的《大明律》不好。

  相反,太祖颁布的《大明律》非常好,尤其是其中对于底层百姓的关心和照顾,后世同样出生于平民的朱至澍就甚为感同身受、觉得非常好。

  可以这么说,太祖是往前几千年里,最关心底层百姓生活、最和底层百姓站在一起的一位帝皇了。

  这个之最,直到六百多年后才遇到了知音,那就是另一位千古之人。

  但事物是动态发展的、矛盾也是动态发展的,没有任何一样事物在长久的岁月之后依然完全适用,必须不断的做出修缮,才能不断的适应新的时代。

  就好比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青铜器时代,然后又是铁器时代、钢铁时代,继而到了现在的火器时代。

  《大明律》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修缮,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才能解决不断动态发展的矛盾。

  等这部新的《大明律》颁布,则能使得疆域万里的大明能做到有法可依,不至于凭地方官员的心意随意断案;

  如此一来,即可更大程度上保证百姓们受到公正的待遇,同时也遏制官员们的枉法问题。

  刚才朱至澍提出的异议,便是关于对待贪腐官员的惩治。

  许是张继孟出于讨好朱至澍的目的,将传闻中、由朱元璋法外用刑的剥皮楦草这一刑罚,也加入到了对贪腐特别巨大的官员的惩罚当中。

  朱至澍奉行乱世当用重典,这在西南已经是众人皆知了。

  例如荆州府贪腐案,张继孟就认为这种涉及到一州八县之地、数额达数十万石的贪腐案,就当施以剥皮楦草、或者是凌迟处死、腰斩等重刑,以儆效尤。

  “人死为大,不论身前多大的罪孽,死后不过是一具皮囊而已,如何惩治一具的皮囊,其实已经毫无意义。”

  “况且真正的贪官污吏、罪大恶极之人,并不会因为刑罚是直接斩首示众、还是剥皮楦草,又或者是凌迟处死、腰斩等刑罚便不去犯罪。”

  “一死百了。”

  “所以本王以为,除了要加强监管之外,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完善连坐制度。”

  “当然,此连坐非无端连坐、滥杀无辜,而是查有实罪的举荐之人和考绩之人、直接上官等等;”

  “也是警醒其它的官员,对下属同仁的过错不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考绩晋升要严格把关;”

  “如此一来,劣迹之人进入官场的通道便可被堵死大半,就算侥幸进来了,后续晋升也会非常的困难,不至于为害更广;”

  “除此之外,则是家人连坐。”

  “俗话说:千里求官只为财,但万贯家财,自己一人又能用多少,大多不都是用于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的享受去了;”

  “而且为了家人的荣华富贵、几代无忧,多的是人愿意牺牲自己,各位扪心自问,哪个不想给自己的儿子、孙子、乃至曾孙铺出条康庄大道?”

  “当然,不是说这样不好啊,本王也想给子女留下万载的基业呢,人之常情嘛,哈哈哈......”

  朱至澍的自喻,引得在座诸位重臣大员们纷纷大笑起来,并未避讳此事。

  本就是这个道理嘛,哪有不为自己的家人考虑的呢?

  否认、打压这点,那就是否认、打压人欲,是不现实的。

  “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多得是好法子积攒家业,用那些压榨百姓、贪赃枉法的法子,却是本王所不允的了。”

  “所以也可以由此推论,要想真正的遏制贪腐,那打击贪腐官员本身一人是不够的,还要将打击面扩大到家人、亲眷;”

  “情节轻微者抄没家产、情节严重者举家流放、情节甚恶者一同论死等等。”

  朱至澍继续说道。

  其实对于百姓来说,最恨的便是贪官污吏,这些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对贪官污吏的惩治,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百姓对官府、对朝廷的爱戴与憎恶。

  所以在贪腐这块,朱至澍一贯都是强调要持续高压。

  这两个连坐之法,从官府、家庭两个方面共同着手,相信对猖獗的贪腐现象会有非常不错的遏制作用。

  之前朱至澍就施行过,今日就是要用律法的形式将其固定、明细下来,推广到整个西南、乃至整个大明。

  也不担心这等较之前要严苛许多的律法施行之后,会出现没有人愿意做官的问题。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那不是多得是。

  只要自己给的利益足够大,那多的是人会抢着来做。

  而在朱至澍大力推行教育的情况下,具备做官能力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丝毫不担心那些以前的特权阶层会联合起来撂挑子不做事,以此胁迫朱至澍。

  这也是朱至澍大力推行教育的目的之一。

  一轻一重。

  轻无意义、不人道的残暴不仁的刑罚方式,重有意义、对犯罪有实际遏制作用的刑罚方式。

  这一轻一重,体现着朱至澍对实际成果的看重,而不是浮于表面。

  “殿下圣明。”

  在座的大员俱是聪慧过人之俊杰,朱至澍的这番解释并不难懂,当即便是一片认同恭维之声。

  到现在还能被朱至澍委以重任的,自然也是认可朱至澍的施政理念的人,所以并没有人提出异议。

  “那好,大致就按照这个模式吧,还请张尚书将细则拟定出来。”

  “对了,也不要盲目扩大连坐面,一切都是是查有实际为前提。”

  “咱们继续往下看。”

  商议完这个议题之后,朱至澍将话题引向下一个议题。

  “殿下。”

  这时候,一名小太监小跑着来到大厅门口,王和迎了上去,从小太监的手上接过一个贴着封条的金属圆筒。

  这是西南的八百里加急传信方式。

  金属筒内,就是快马传回来的重要情报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