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578章 忙碌、新的律法

第578章 忙碌、新的律法

  在户部之后,第二忙的就要数工部了。

  除了平常的架桥铺路、修修补补等琐事外,如今工部还有两件大事要做。

  这第一件,就是依旧还在进行着的凤翔府(今陕西宝鸡)通宁夏布政使司首府银川,以及西安通榆林镇的这两条直道。

  这可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浩瀚工程,不是一两年的时间可以完成的。

  按照目前的进度,估计还需要个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彻底竣工。

  但并不是说还需要五六年这两条路才能完全投入使用。

  路是死的、人是活的嘛,完全可以修一段、用一段。

  所以如今修好的路段,已经极大的便利了沿途百姓的出行,更重要的是便利了军队、以及军需物资的通行。

  可以说,河套战役能够获胜,这两条路是出了不少力的。

  再加上预期中后期能带来的种种益处,这两条路肯定是利大于弊。

  除了这两条直道之外,工部还有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河套地区的朔方、九原、云中、集宁四座边塞重城的修筑了。

  而且这件事情的优先级,如今是排在修路之前的。

  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重要且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筑城这件事情,就是属于最优先级的重要且紧急的事;

  而与之相比,修路就可以暂时划分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当中去。

  河套地区没有城池在,那离银川、榆林、大同足有数百里的明军将士终究心里会是空落落的不踏实;

  同时时间久了,被驱逐到阴山以北的蒙古部落、乃至于阴山以南暂时被打服、已经归降的那些蒙古部落也难免心中会有别样的心思。

  而这四座边塞重城早一天修筑好,那汉人在河套地区便能早一天有几个相互呼应的立足点,在利用这个立足点在河套地区扎住脚跟的同时,还能够向周边辐射影响力。

  筑城所需的十几万劳力们,早就已经在银川、榆林、大同等地坐等许久了;

  为了优先完成筑城,修路的劳力都被抽走了好大一批、同时加上河套战役的俘虏,凑足了这十几万的筑城大军。

  西南也没有委屈他们。

  在这个新年里好吃好喝的养着他们,没让他们挨饿受冻,如今正是膘肥体壮、浑身都是力气的时候。

  筑城的材料也早早的便开始准备了,前期所需的材料如今已经堆满了银川、榆林、大同等地,只等积雪化开之后,便可以由这些劳力们向目的地运送,继而开始筑城;

  同时,西南内部还在不断的募集筑城材料和军需,然后犹如蚂蚁搬家一般、源源不断的往这些地方输送。

  四座重城,是不比两条千里直道简单的工程,消耗的资源也是以海量计。

  若不是朱至澍生财有道、且连战连捷,再加上西南不比中原地区一样受干旱等灾情影响深,只怕是西南内部都要出乱子了。

  除了工部之外,兵部也闲不下来。

  一来,筑城这事,只有工部去操办是不可能能完成的,没有大军压阵的情况下,清军是不会坐视这四座城这么轻易就修好;

  所以河套筑城,乃是兵部和工部的联动,双方需要密切的配合才能修成正果。

  二来,连战连捷之下,西南正是士气高昂、战意旺盛之时;

  反观清军,则是连战连败、士气颓丧、军无战心,兵马的损失也十分之大,一时之间根本补充不及。

  这种情形之下,正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最佳时机,切不可学那霸王放虎归山,到时候被那养好了伤、养肥了膘的猛虎反扑,那就悔之晚矣。

  同时早点打完满清,朱至澍就可以将精力完全投注到对神州之外的地域的开拓之中。

  例如南亚、东南亚等地。

  虽然那些地方如今还相对蛮荒,但其实都是十分肥沃、十分适合耕种的地方,特别适合汉人去生活。

  所以朱至澍打算继续发起中原战役,一举拿下山东、北直隶,将清狗重新逐出到关外、还关内一个朗朗乾坤!

  如此一来,兵部也就忙的停不下来了。

  除了要配合工部在河套地区筑城之外,还得准备对满清的中原战役。

  有一说一,这些年来兵部的官员也是忙活坏了,一个又一个战役,将这些官员活生生的累瘦了几圈。

  但却也是值得的。

  累一点算什么?

  能看到清狗被打成这个熊样、能看到西南收复一片片山河、能看到大明越来越蒸蒸日上、中兴有望,累到吐血都多的是人愿意。

  怕的就是累到吐血,都看不到这些成果。

  而且也不只是户部、工部、兵部的官员们累的受了一大圈,其余吏部、刑部、国家资源部、科技部、税务部、教育部等等几乎西南所有办实事的官员,这些年来都累瘦了不少,但其中大多数官员都是累并快乐着。

  尤其是朱至澍这些年培养的那些青壮官员。

  环境好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官员还是想干出一番实事、造福于苍生黎民的,尤其是有一腔热血、还未被官场大染缸同化的青壮派官员。

  “这种案列,本王觉得还需要修改一番。”

  在刑部的官衙中,朱至澍和刑部尚书张继孟、吏部尚书龙文光、礼部尚书邱晋,以及两位侍郎等等一众众臣已经座谈许久了,茶水都已经更换了好几次。

  但众人都无心去品尝这芳氲浓郁的明前龙井,一心沉醉在对于新的《大明律》讨论之中。

  历时多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新的《大明律》初稿终于趋于完成。

  欣喜之下,朱至澍抛下诸多要事,亲自来到刑部和一众大臣们审议这新版的《大明律》初稿。

  在人治和法治上,朱至澍是无条件的相信法治的。

  谁都不是圣人、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尤其是在年老昏聩、或者是面对巨大的诱惑的情况下。

  包括自己也一样。

  谁都没办法抗衡岁月的侵蚀,无双如秦皇汉武、唐宗明祖都是如此。

  而且,有句话也说得很好:你之所以没有背叛自己的内心,是因为给的筹码还不够高。

  人治好比是唯心、法治好比是唯物。

  唯物终将战胜唯心,这是历史证明过的。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