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570章 大彻大悟

第570章 大彻大悟

  但现在的朱由崧,根本就不去想北伐的事情。

  朝廷上的大事自己根本说不话、都是那三个重臣说了算,这皇帝当的毫无成就感,那自己还努力个什么劲儿?

  还有一事,朱由崧想起就是一肚子的火。

  年前王庆出使西南、带回了蜀王所赠的一支新式火铳。

  朱由崧试过之后大为称赞,再加上西南彪悍的战绩,更是让朱由崧心痒痒,所以便指示王庆仿制、建立自己的火器部队。

  本来这是个大好事的。

  火器部队真要建好了、战斗力起来了,那以后自己说话也能有底气、面对清人蛮横无理的要求,不用唯唯诺诺不是?

  甚至还真就能北伐呢,洗刷这几十年来的耻辱,在青史上也能有个不错的名声。

  为此朱由崧是真的用了心的。

  不但下旨让各部门全力配合王庆,还从本就要见底的内帑中挤出了一大笔,用以王庆操办此事。

  却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这点钱是投进去了,但练出来的军队却不是自己的。

  在要不要出兵河南抢地盘这件事情上,都是那三人说了算,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是负责点头盖印。

  这还有个什么意思?

  所以朱由崧现在看的很开了。

  打不过满清、也打不过西南,应天府内部自己也说了不算,那还不如乐得轻松,学那木匠天子、安生过好自己的日子算逑。

  而且朱由崧还看明白一件事。

  那就是这天下到最后,八成真就是那蜀王朱至澍的了。

  看西南这所向披靡、气吞天下的气势,应天府的这帮人、加上自己,绑在一起也不是朱至澍的对手,更何况应天府内部还斗的要死,三位重臣谁都不服谁。

  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这句话,朱由崧也是听过的。

  所以,朱由崧可不信等彻底打跑清人后,蜀王会自请削藩、奉自己为主。

  更大可能是还都北京之后便返身江南,彻底的一统神州。

  然后史书上还会歌颂他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光复汉人王朝、中兴大明的丰功伟业。

  毕竟史书是无情的,只看利弊、不看伦理。

  唐太宗李世民弑凶囚父又何如?天可汗!

  成祖以藩王身份夺位又如何?现在不也是正统!

  虽然自己是成祖直系血脉,较蜀王来说是更具备正统的名分;

  但只要蜀王真的能够打跑清人、还都北京,那他回身把自己杀了上位这件事情,史书上也只会微不足道的提一句,丝毫不影响对他的称颂。

  而自己就是死了也白死,还会落得个坐守江南、昏聩无能的守成皇帝的骂名。

  横竖争不过之下,自己还不如看开点,好好过好自己做皇帝的这些年、把这滋味给尝够了,并且不给蜀王上眼药、下绊子,最后乖乖的禅让。

  如此一来,说不定还能得个善终,在青史上也能留下个高风亮节的好名声,不至于被人骂昏君。

  经过河南一事,朱由崧悟了。

  大彻大悟。

  在龙椅上的朱由崧走了之后,朝堂内的泱泱众臣很快也便各自散去。

  但众位大臣的神情当中,却有了和以往的随意佛系不一样的神色。

  能站在这个朝堂之中参会的,各个都是人精,察言观色、体察入微已经是本能了,朱由崧临走前的那一句、结合之前的说的话、理事的态度,在这些大臣看来,已经透露出了许多的信息。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这皇位,现在的这位皇帝老爷,好像不重视了呢。

  有那么一丝得过且过、一切随缘的感觉了。

  究其缘由,八成是西边的那位给的压力太大、大到龙椅上的这位,已经率先坐不住、也不想坐了。

  皇帝都如此态度,下面的这些人,自然各个都开始了盘算、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就连一贯和西南不对付、视西南为眼中钉的钱谦益,离开时眼中都多了几分思虑和晦涩,之后更有了一丝的决然。

  朝会之后,关押在刑部的百余百姓自然获释。

  不日,钱谦益在自己的宅第中、以庆贺河套归附的名义宴请亲朋好友,更亲自执笔,写了那副风靡大江南北的对联。

  上联是:长车踏破贺兰雪;

  下联是:不教胡马度阴山;

  横批是:北定中原。

  有钱谦益做榜样,庆贺活动掀起了一波新的高潮。

  而且不再只是民间自发组织庆贺,不少官员也参与其中,应天府一片喜气洋洋。

  某日,有大臣在朝会中提议,应由朝廷出面组织一次大型的庆贺活动,以提振士气、鼓舞民心、打击满清的嚣张气焰。

  朱由崧准。

  由此,应天府举行了一次大型的、庆贺河套收复的活动,连朱由崧都亲自出宫、与民同贺。

  百姓无不欢呼雀跃、高呼万岁,歌颂朱由崧圣明者为数不少。

  这让乘坐在御驾之中的朱由崧不禁动容。

  算起来,登基已经六年了(虽然1645年才是弘光元年,但实际登基时间是1644年五月十五)。

  这六年的时间里,不是没有听过别人对自己歌功颂德、称圣赞明,但朱由崧如何看不出来,这些都只是对自己的奉承而已?

  六年来,武不能渡河收复失地、文不能富泽半境黎民,有何脸面当得起‘圣明’二字?

  但今日在宫外,朱由崧却在夹道相迎的百姓的脸庞上,看到了百姓眼中那份难得的真挚,这份真挚让朱由崧相信,此时的自己,在百姓的眼中,是真的是圣明的。

  只是这份圣明,不是因为自己的文治武功,而是因为自己同意了庆贺河套的收复。

  算起来,自己终究还是沾了那位远在千里之外的成都的堂亲的光。

  从这也可以看出,什么天子、什么皇帝、什么正统,这些名号都只是浮云而已,比不得真正的功绩;看書溂

  换言之,那位无数功绩傍身的人真的要篡自己的皇位时,这些百姓非但不会阻止,甚至可能也会和今日一样夹道相迎、歌功颂德。

  “这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啊......”

  “既然如此,那我便为你守好这半壁江山,等你还都北京之时,便一并还与你吧。”

  “加油吧,希望这天能快学来。”

  “嗯,慢些来亦可。”

  享受着两旁百姓眼中对自己的那份真挚,朱由崧彻底的想通了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