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05章 帝明字典

第105章 帝明字典

  五万大顺军被清军围杀在怀庆至函谷关之间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李自成,然后是多尔衮、朱至澍,最后才是残明皇帝朱由崧。

  李自成气的又摔烂了好几个上好的青花茶盏,大骂张有曾有勇无谋、损兵折将,致使潼关防御空虚。

  然后派出大将李过、高一功领军十万,北上镇守榆林、延安,防御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率领的清军北路军;

  自己则起兵赶赴潼关,亲至坐镇,对战携着大胜之气、来势汹汹的清军南路军。

  朱至澍收到这大顺军大败于怀庆的消息时,正在和一干王府书办、成都的开明名家等,坐在一起商讨编写历史上的第一本字典。

  王府学堂开班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汉语拼音教学法证明了它的先进性,孩子们认字识字的速度比以往的私塾开蒙教学法有了根本性的提升。

  而且拼音教学法是一整套系统,不只是初学时速度领先旧式私塾开蒙教学法,更是一步快、步步快,后面的速度也是一发不可收拾,门槛也低的多。

  但前提是有一本通用的字典。

  所以各方面都上了轨道、不用朱至澍亲力亲为后,便把制定第一本字典提上了议程。

  当然,这第一版本的字典肯定不像后世新华字典、牛津词典一样那么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而只是收录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词语,标注拼音和意思。

  朱至澍已经想好了给这本字典取的名字,就叫“帝明字典”,大气绝伦!

  这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了,主要参与者是跟着朱至澍一起边学边教的十多位王府年轻书办,以及成都城里一些开明的秀才举人,加起来有近30人。

  编著一本字典这浩瀚的工程量,朱至澍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必须得吸收外部力量。

  但那些敝帚自珍、认死理的老学究就不合适参与到其中了。

  拼音教学法和字典,本质上都是为了普及教育,为朱至澍的各项改革储备人才,那些已经是既得利益的士绅阶级,怎么可能会普遍支持这一项挖他们根基的善政呢?

  也有些开明的士绅是支持的,已经在相互举荐下,被朱至澍吸引到编著局中了。

  在编著局中呆了不到一个时辰,怀庆之战这份情报就被锦衣卫送了过来。

  朱至澍看完之后,重重的叹了口气。

  “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啊。”

  “去请布政使刘大人来府上议事。”

  大顺和清军的大战,目前还是按照朱至澍熟悉的历史轨迹走。

  朱至澍除了继续加大对李自成的粮草、武器等物资的支援外,也别无他法。

  毕竟他来到这个时代,也才三个月,而且离潼关更是将近两千里,鞭长莫及。

  但是朱至澍也不会坐以待毙。

  “老刘,你问问李自成,要不要买些红夷大炮过去?”

  “本王的标准1644式55毫米大炮已经量产,城头上、府库里那些红夷大炮就显得累赘了,只要他出得起银子,不妨都卖给他。”

  “对了,那几个边关上的大炮数量还是要保证的,把多余的卖了就行。”

  这个时代,笨重的红夷大炮野战不行,但守城还是很强的。

  如今川蜀四方平定,再加上新式野战大炮已经上量,留着这些老家伙就没意义了,还不如卖给李自成防御满清、又能换银子,也算是发挥余热了。

  “是,老臣这就发文去问问。”

  刘之温也觉得朱至澍的想法很有道理,赞同的说道。

  自己在布政使衙门正处理着政务,便被朱至澍招来了王府议事。

  看到李自成在怀庆的惨败,心中也是默默的叹了口气。

  虽然这种和李自成的贸易或者说资敌有违大明律法,但刘之温也不是应天府里那些迂腐之人,这时候李自成能活着,对川蜀就是最大的利好。

  如今川蜀和李自成,是暗地里的盟友,一起对付满清那只长白山吊睛白额虎。

  盟友不能太强大,但也不能太惨,不然作为盟友的自己就难受了。

  所以李自成的惨败,让刘之温有了点唇亡齿寒的感触,心中紧张了几分。

  “对了,本王一会再修书一封,一道送过去。”

  “榆林、延安等地地势开阔,光守城可不行。”

  “清军马多,别被清军绕行直奔西安了,我得提醒下李自成。”

  历史上,阿济格就是一边派人围着榆林,一边直接绕城南下西安,使得李自成不得不丢掉西安,南下两湖抢了左良玉的地盘。

  然后左良玉不得不退避三尺,结果这军阀,一退就往南京退了......

  “还有一个情报你也看一看。”

  说着,朱至澍又从书房的架子上抽出了另一份情报,递到刘之温的面前。

  “这是昨天送来的。”

  “张献忠这个月来闹的很凶,一个月的时间,广西已经丢了近半,本王打算起兵,在后面给张献忠来上一刀,免得他做大过快。”

  “老刘你怎么看?咱们川蜀现在的钱粮库存,撑得住本王南征贵州、广西嘛?”

  张献忠被朱至澍赶到贵州后老实了一个多月,安心的做起了贵州的土皇帝。

  但经过一个多月的舔舐伤口、休养生息,张献忠的大西军看起来恢复的不错,已经有余力对广西用兵了。

  不过朱至澍看到的,却并不是张献忠侵略广西那么简单,他看的更深、更远。

  贵州太穷了,根本就养不起张献忠的十几万大军。

  张献忠南侵广西完全就是被钱粮闹的,想着拿下广西后可以补充一笔,同时也能占据有利的地势。

  贵州的背面,是张献忠打了一次、但没打下来的川蜀;

  西面是比贵州富不到哪去,一半还是高原地形的云南;

  东面则是手上几十万军队、战力不说、数量却是一等一的左良玉的两湖。

  环顾一圈,只有广西有点油水可堪养军、又比较好欺负了。

  更重要的是,广西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东面是相比于贵州、广西要富裕的多的广东不说,南面更是盛产农作物的安南(今越南)。

  这个安南,在永乐、嘉靖年间都被大明征服,改为大明属地,但之后又都起复反叛建国。

  现在的安南,北部由郑氏控制,南部由阮氏控制。

  但不管谁控制安南,都改变不了安南以及其周边的暹罗(今泰国)两地,因为上好的气候条件,以及湄公河、红河带来的肥沃的平原,极为适合农业耕种这先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张献忠的短期目标是拿下广西养军,长期目标,不排除有往更南发展,去东南亚做个土皇帝的计划。

  反正相对乱战的中原来说,安南、暹罗的军队就是弱鸡,张献忠自信能够一手捏死俩!

  朱至澍能看到这么远,除了自己来自于后世、相比于现在就是降维打击的地理学识外,还因为朱至澍的一招暗棋。

  早在八月份,朱至澍就落下的那颗暗子——龙隐卫。

  狄云是首任龙隐卫指挥使。

  这个隐秘组织,整个高层都不知道。

  在朱至澍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的龙隐卫,触手已经伸到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但耕耘的最成熟的区域还是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这当然是因为朱至澍的有意为之。

  不只是张献忠看上了广西,早在成都守卫战还没完全结束的时候,朱至澍就把目光放到了这里!

  往南是农业重地、战略要地的安南。

  肥沃的红河、湄公河平原、最适合水稻生长的气候、弱鸡一般的原住民,再往南更是马六甲海峡!

  对于小冰河时期的大明来说,如果有这么优良的殖民地,还担心个锤子啊?

  虽然明朝的覆亡是很多原因综合起来导致的,但小冰河时期造成的粮食减产,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但东南亚可不怕这小冰河。看書喇

  往东是未来的商贸重地广东。

  在接下来数百年的海权时代,它一直会是神州大地最富饶的区域,朱至澍对它也是垂涎三尺!

  这么块宝地,不比北上打李自成、满清,或者东出打左良玉好?

  等自己发展好了、底蕴强了,再去和虎狼一般的满清一决高下不香嘛?

  所以广西,朱至澍一定要拿下!

  不然为什么把张献忠赶到贵州呢?这都是有原因的。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
  2. [历史军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3. [历史军事] 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
  4.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
  5. [历史军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6.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7.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8. [历史军事] 火烧乌巢?我转身烧了曹操大本营
  9.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10.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11.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12.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13. [历史军事] 夙志
  14.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15.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16.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17.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18.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19.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20.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21.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22.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23.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24.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