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返航

  李逸跟世家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兵力。

  摄政王只有一个,可世家有九个。

  夜战哪怕打出二换一的战损,杨家也是血赚。

  想到这,杨元勋终于下定决心道:“只能如此了,希望你们能够尽快交付武器和弹药。”

  “嘿嘿,那是自然。相信您拥有了这批武器,洋王的军队将不敢南下进犯齐国。”

  “还是等我杨家看见武器的时候再说吧。”杨元勋不为所动的说道。

  “呵呵,那是自然。”

  随后他们又敲定了一些详细交易内容。

  两小时后。

  池田阳二几人趁着夜色掩护登船离去,他们要赶在天亮前回到高丽半岛。

  不然白天在大海上被洋州的飞机发现可就糟了。

  随后的几天,池田阳二连续走访了其他七大世家。

  除距离大海比较远的益州和云州,剩余五个世家均愿意出钱购买东瀛准备淘汰的“1910式马克沁重机枪”。

  他们为天皇签下了价值4000万两白银的超大订单。

  大夏燕州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暗地里潮流汹涌。

  王家和杨家正在秘密联合其他几家,准备组织起一次全力大反击。

  ……

  此时的李逸,正在6号轻型航母的甲板上吹海风。

  执行“烈焰计划”的轰炸机把普通炸弹也扔了个干净后,第二特混舰队便按照原计划南撤,准备回到卧龙港进行补给休整。

  李逸正好搭乘战舰从本土返回洋州。

  他太久没回去了,近几个月的大战牵扯了他几乎全部的精力。

  虽然成功给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东瀛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但距离彻底击败鬼子,踏上东瀛四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了避免洋州陷入海陆两线作战的境地吃不消,他不打算在海上全力进攻东瀛,而是把主要战场放在大夏本土。

  他有预感,这场收复大夏本土的战争恐怕会拖延很久。

  因为埋伏在世家中的“暗组成员”提供了敌人最近的动向情报。

  雍州王家、齐州杨家,甚至就连扬州的张家都开始大量调集战备物资,将部队部署到环燕州地带。

  而且其军队中莫名其妙的多出来大量重机枪。

  不用查李逸也清楚,这件事跟鬼子脱不了干系。

  东瀛就像是个怎么打都打不死的“巨型史莱姆”,它咬不死人恶心人。

  面对蠢蠢欲动的世家,李逸开始抓紧时间做准备。

  他命令孔右加紧将幽州各地的难民通过海路运送到燕州来。

  还好洋州几年来储备了超过2000万吨的海量战备粮,不然一下子产生这么多难民他还管不过来。

  “殿下,海上风大,您还是回船舱里歇息会吧。”

  小白从身后走来,手里拿着一件为李逸准备的藏青色毛呢外套。

  李逸看着南面的大海,露出一抹满足的微笑。

  说起来,他上辈子当了二十年“旱鸭子”,还没出过海。

  没想到这一世出海变成了家常便饭,战争让他在大海上逛了个够。

  李逸转身问道:“东南亚商会的主要成员都通知了吗?”

  他自从知道了后勤补给物资生产困难的情况后,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搞钱。

  银行“创造虚拟金钱”的套路不能一直玩,不然杠杆太大会引发经济的连锁崩溃。

  为今之计,只能以“大夏摄政王”的名义发行一批国债。

  许以豪族和富商们一些回报,让他们把钱都拿出来帮助洋州生产更多的弹药物资。

  而且他还准备研制一种新式武器,没有大量的银子那是万万搞不起来的。

  小白微微弓身,恭敬的回道:“回殿下,都已经通知了。商会成员们接到您的亲自邀请,没有一个人婉拒,答应的很痛快。他们现在已经开始登船出发了,估计一周内便可抵达卧龙港。”

  东南亚的这些富商自从加入了商会,小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出门在外再也没有碰到过收过路费的海寇。

  洋王治下,商贾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所以现在李逸有事召唤,他们都屁颠屁颠的带着“诚意”奔来卧龙港。

  他们即便知道这次来可能要花大钱,也没有丝毫犹豫。

  李逸闻言满意的点点头,“内阁的一亿两应急储备金不用动。这次本王准备先发行两亿白银的国债,让这些被王府庇护的大户们回馈一下咱们。”

  王府控制着三州领土发展了五年,面对必然会发生的大战怎么可能一点准备都没有。

  内阁的“应急储备金”就是在小白的建议下攒出来的。

  意在危急时刻让王府还有足够的资金应对突发情况,不至于连带着银行也一起破产。

  要知道银行是王府发展的根基。

  一旦前线战场失利导致民间恐慌发生大面积挤兑,那银行的现金流很可能被瞬间榨干。

  当百姓们到银行取自己的存款却发现“钱没了”的时候,王府的信誉也会崩塌。

  以后将再也没有人会相信李逸的承诺。

  这种自毁根基的事王府绝对不能做,所以“应急储备金”必须尽量保留。

  后方弹药生产速度供不上消耗,也不全是因为缺钱。

  简单讲,就是什么都缺。

  现有的原材料供应量不够大,熟练的相关产业工人不够多,军工厂规模也需要扩建。

  军工产业是一条很复杂,涉及行业众多的庞大生产链。

  想要增产就得“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原材料开始将所有上下游工厂都投资扩充一遍,还要花时间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

  这么一套组合投资下来,一亿两都打不住。

  在东南亚和洋州,现在也只有李逸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可以振臂一呼就拉来两亿白银的投资。

  主要是李逸上位后的种种政策,让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切身好处。

  现在民间不乏大量李逸个人的“狂热粉丝”。

  甚至在自发的形成一种组织,但这个苗头被谨慎的小白压了下去。

  小白听到这连忙应道:“殿下英明,相信用不了两年,本土就能重归皇室统治。”

  说完他走上前来亲自把外套披在李逸肩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之与妻行
  2.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3.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4.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5.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6.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7.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8.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9.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10.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1.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2.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3.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4.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5.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6.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7.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8.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9.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20.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1.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2.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3.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4.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