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453章 今朝成立,大明皇家银行

第453章 今朝成立,大明皇家银行

  “只受其利,不受其害么……”朱标苦笑道:“完全只受其利,不受其害的办法,是不可能有的。如果我大明不幸,日后出了个无道昏君。亲小人远贤臣,骄奢霪逸,卖官鬻爵,残害忠良……即便我大明的江山都会倾覆,又何谈什么纸钞的信誉呢?”

  朱元璋道:“这个道理,咱当然懂。你就说,如何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其利,减少其害吧。”

  朱标道:“最大程度的增加其利,减少其害,办法当然是有的。”

  “什么法子?”

  “成立大明皇家银行,由大明皇家银行负责全国纸钞的发行……”

  接下来,朱标将他关于大明皇家银行的计划,和盘托出。

  其一,就是全面加强大明皇家银行的权力和地位。

  大元虽有专门印钞的机构,却不过是户部下属一司而已,权力太小,地位太低,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不足以承担稳定币值的重任。

  在朱标看来,大明皇家银行之行长的地位,当与六部尚书等同,仅次于皇帝和宰相。大明皇家银行之行长最大的职责,就是保持大明纸钞价值的基本稳定。除了宰相和皇帝之外,任何人无权对大明皇家银行行长发布命令。

  其二,大明皇家银行,应在全国各地建设分行。先在各地省城设置分行,然后是州城,县城,甚至在全国各镇都要建立网点。

  其三,大明皇家银行的各网点,面向全国的军民百姓,开办存取款的业务。存款利息低,贷款利息高。但是,贷款最高利息,不超过年息百分之十。

  其四,银行各网点之间通存通兑,汇通天下,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其五,除少数高层外,大多数大明皇家银行的职员,虽领朝廷俸禄,却无品级,不算朝廷官吏,只算大明皇家银行的雇员。以免发生,如同大宋年间“青苗法”一般。官吏为了完成考评,强迫百姓借贷的事情。

  其六,大明朝廷的税收,逐步过渡到,全部以纸钞征收,甚至让大明皇家银行参与到税收的征收中。如此一来,地方官吏还怎么收火耗?地方官吏巧立名目,对百姓盘剥的可能,也进一步降低。

  其七,十五年之内,金银和纸钞随时兑换,手续费百中取一。十五年之后,纸钞完全与金银脱钩。金银自由买卖,纸钞只凭国家信用而存在。道理很简单,到了那时候,纸钞的信用,已经建立起来了。金银不是钱,纸钞才是钱。纸钞可以换粮食、煤、铁、布帛,可以纳税,金银就只是金银了……以后,金银相对纸钞到底会升值还是贬值,那还真不一定。

  其八,虽然币值稳定非常重要。但是,十五年后,纸钞适度贬值,比如每年贬值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其实是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的。如此一来,朝廷也可以借助通货膨胀,获取不菲的收入。

  ……

  随着朱标将关于大明皇家银行的设想一条条说出,朱元璋以及各文武大臣,面色越来越是郑重,呼吸声越来越小,目光却越来越是明亮!

  他们屏气凝神,唯恐漏听了一个字!

  他们心潮澎湃,精神振奋异常!

  没办法,这大明皇家银行的益处,简直超出了他们之前的想象。

  金银换纸钞,收的那点子钱息算什么啊?

  小了!

  格局小了!

  现在看来,这大明皇家银行,才是收取天下财富的大杀器!

  首先,通存通兑是什么概念?凭借一个小纸片,就可以让一个人的财富,轻而易举进行万里的转移。这对工商业多么重要,用脚指头都想得出来!工商业越发达,大明的税收,岂不是水涨船高?顺便说一句,现在大明的工商之税,已经占到了税收的六成以上。要不然,怎么可能有今日这场会议,只为解决市面上金银不足的问题?

  然后,大明朝廷收取全天下存取款的利息差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讲,就是相当于对全国子民,征收百分之几的财产税。大明的工商税才百分之三,这利息差恐怕不在工商税本身之下!

  还有最关键的,朝廷赚这个钱,百姓不但不会认为有什么负担,反而会觉得是大大的善政。

  很简单的道理,大明现在民间的借贷利息是多少?年息三分利,就已经是友情价了。最普遍的利息,能达到百分百。

  还别嫌贵。

  在这个时代,只要利息不超过本金,就会被认为是符合儒家传统道德的,不算高利贷。

  只有利息超过本金才算高利贷,受人唾弃。

  而且,即便是受人唾弃,发行民间高利贷的也大有人在。更有不知多少人不得已借了高利贷,家破人亡。br>
  现在,大明皇家银行的最高利息,年息不超过一成。比亲戚之间的借贷,利息都要低,不知能解多少人的燃眉之急。不知,能减少多少人不得不借高利贷,家破人亡的可能。

  这不是天大的善政是什么?

  既是天大善政,又能让朝廷的税收增加个五六成。大明朝廷上下,做梦都没到过还有这等好事儿啊!

  十五年后,纸钞每年的适度贬值,每年百分之二或者三也不得了!这就相当于,收取了全民财产百分之二或者三的税收。

  因为是普遍性的财产性税收,每年百分之二或者三的通货膨胀,对百姓的影响很小。又因为通货膨胀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两相抵消,甚至能让百姓丝毫不觉其苦!

  里外里算起来,一个大明皇家银行,能毫无挂碍地让国家能够调配的财富,是以前的两倍以上!

  另外,大明皇家银行还能让朝廷的触角,更加深入民间,多了一项监察了解地方的手段。大明皇家银行还能让朝廷,更加细微地协调各产业的发展。大明皇家银行还能进一步减少,地方官府欺虐小民的可能……好处简直太多太多!

  其意义真是如何形容也不为过!

  “当然了,最后,还要对皇子进行足够的金融学方面的的教育。对天下人,普及一定的金融知识。在科举中,加入一定的金融学的考试内容。要让天下人形成一定的共识:国家最重大的事,就是治政、军事还有经济,三者缺一不可。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保持大明皇家银行的正常运行,就是经济的重中之重。即便天子,也不可妄为。”

  顿了顿,朱标缓缓向众人看来,道:“大家以为如何?”

  “殿下英明!加强教育,上下共识,想必即便我大明不幸,出了一个不那么出色的天子,也不会在纸钞上捅出太大的漏子!”

  “不得不说,只要不滥发纸钞,这大明皇家银行,对百姓来讲,是千百年来难得的善政。对于朝廷来讲,能增加至少一倍的收入,是前所未有的利器!公私两便,利国利民啊!”看書溂

  “国之重器!大明皇家银行,肩负国家经济安危,绝对是国之重器!殿下让大明皇家银行行长,位与六部尚书等同,完全是恰如其分,微臣赞同。!”

  “由纸钞而银行,殿下真是神来之笔!想那元世祖忽必烈,如果知道,这银行有如此厚利。恐怕绝对不会,为了那几千万贯的收入,败坏纸钞的信誉!他完全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啊!”

  “想那忽必烈也是有为之君了。但和殿下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儿!”

  “后世我大明国君,既有殿下教诲,又有忽必烈前车之鉴,当不会重蹈覆辙!”

  “就这么办了吧!如今,我大明金银不敷,大大有碍工商业之发展。臣请朝廷,速速开办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纸钞啊!”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亦附议!”

  ……

  朱标话音刚落,众文武大臣议论纷纷,一致赞同开办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纸钞!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2.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3.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4.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5.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6.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7.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8.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9.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0.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11.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12.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13.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14.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15.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16.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17. [历史军事]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18. [历史军事] 三国:拯救太后,我做了几天太监
  19. [历史军事] 娶贾元春海外建国
  20. [历史军事] 明朝海盗王
  21. [历史军事] 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
  22. [历史军事] 从唐开始的克苏鲁
  23. [历史军事]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
  24. [历史军事] 手握兵马虎符,铁骑横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