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承明之治> 第5章 一尺证学心

第5章 一尺证学心

这也是为什么后面李靖逐渐退居二线的原因,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靖的腿疾。李世民能够压住这群骄兵悍将,很大部分就是他的军功和军威!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这话想必没人能反驳,毕竟说这话的爷爷,可是能够搞出四渡赤水等诸多经典战役的名人了。

爷爷当年还搞出了‘核捆绑’等招数,轻松化解‘核讹诈’危机。甚至,有传闻还做了二手准备,全国举国搬迁到苏联境内抢地盘。诸多奇思妙想的战略手段,被爷爷玩的一套接一套的。

翌日,李承乾乘坐他的驾辇径直出了宫城,来到了李靖的府邸门前...

“晚辈李承乾,来此拜见李靖老将军,还请通禀一二。”

“啊?!太子殿下?!”

守门的仆役多少有点世面,也知道李承乾的名字。这也难怪,李世民刚当太子没几天,就迫不及待的让李渊禅位给他,之后就光速把李承乾立为了太子。父子俩可谓是同时期出镜了。

“殿下稍候片刻,下人马上便去通禀老爷!”

“且慢。老将军允诺后,由孤前去面见,不可令老将军出门迎接。老将军劳苦功高,征战一生落下腿疾,为苍生、李唐所亏欠矣。此番晚辈诚心诚意看望,万望老将军应允才是。”

“是,下人定然完完整整将殿下原话转告老爷!委屈殿下,稍候片刻才是。”

“请便。”

李承乾随即当真伫立在卫国公府门前,让守门的仆役们是一阵不自在。当李靖得知李承乾的到来后,乃至听闻了李承乾的这番话语...

红拂女:“夫君,怎见您不语?”

李靖听完后就陷入了沉默,这一幕让下人还有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一阵疑惑。

“太子殿下数日前曾大病一场,引得仙师救度,今日来此,必有其用意。俗语,无事不登三宝殿,乃至还礼遇有加,老夫多少有些心虚呐。”

李德謇疑惑道:“父亲,太子殿下不过七岁,岂会有此心思?莫不是陛下授意?”

李靖:“若是陛下授意,便不会说苍生李唐亏欠老夫了。你们兄弟二人,前去为太子殿下引路吧。”

李德李德謇&李德奖:“孩儿领命。”

李德謇和李德奖两兄弟来到门前,李承乾端正站在门前,赫然令两兄弟都傻眼了。两兄弟连忙上前行礼...

“见过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二位多礼了,无需客气。来人,将礼物奉上。”

四名随侍连忙将礼物呈上。这态势,直接让李德蹇和李德奖傻眼了,这会不会太多了吧?!

李德蹇:“殿下厚爱,国公府汗颜啊。”

李承乾笑了笑,摆手道:“不多不多,此乃皇恩,门外可见。孤尚有私情,可否入门面见老将军?”

李德蹇连连点头:“殿下说的是,殿下快快请进。我兄弟二人,为您引路。”

“有劳了。”

来到前厅,也得见李靖。面色沉稳,沧桑双眸,发鬓霜白,坐如泰山,不怒自威,当得上一代名将了。

李承乾上前弓腰行礼,和煦一笑:“晚辈李承乾,拜见李靖老将军!常闻老先生之名,今以得见,三生有幸,亦名不虚传。”

李靖也回以一笑:“老臣见过太子殿下,太子千岁。老夫腿疾在身,未能行礼,还望殿下恕罪才是。”

“老将军劳苦功高,征战一生落下腿疾,为苍生、李唐所亏欠矣。故此,见孤无躬身之需,是为长幼尊卑。”

“殿下客气了,还请入座吧。来人,上茶。”

“老将军且慢,上茶之前,晚辈尚有一物万望老将军领受。”

李靖双眸一眯:“哦?不知殿下要老夫领受何物?”

李承乾微微一笑,从随侍手中接过一根被包裹的细长之物,上前躬身双手呈上...

李靖顿感一股不祥之感,但还是双手接过,随即打开一看。戒尺?!别说李靖,周围的所有人都是一脸错愕...

李靖皱眉询问道:“殿下此乃何意?”

李承乾一笑:“受老将军之恩于前,今得寸进尺讨求入得老将军之座下。”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说白了,李承乾想要学李靖的一生军事理论和心得,得到李靖一生的传承。

李靖一脸不解:“容老夫三问。”

“老将军请问,晚辈知无不言,尽心解答。”

“一问,大唐名将如云,为何执意入老夫门下?二问,拜师学艺当得父母应允,若圣人不知岂非逾越?三问,殿下当知古人有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之理,为何意欲习此凶煞之学。”

李承乾一笑:“老将军一问,大唐名将虽多,然各有千秋所长。唯有老将军,水陆千兵皆以善,征伐一生明软硬。哪怕是父皇,在水战也可谓是一窍不通。然,统军当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人和于先、天时地利于次。此乃晚辈拙见,若有不正,烦请老将军指正。”

“老将军二问,古人常言天子无私事,尽皆为国事。孤为储君之身,当明天子之责,故此为国为民所增益自身,父皇无有拒理。孤既为一国之储君,为父皇之教导,故此母后不做过问。”

“老将军三问,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晚辈看来,当大任者理应文武并进,丰富内涵,强健外体,方为尽善。故此,一国之储君明文理不通武功,必致文兴武衰,以文御武之局。晚辈拙见与心得,为君者当维系万民于先,明文武之利弊,慑文武之臣,铸鼎盛皇权护佑万民,是以为天下信仰才是。”

“孔子曰:以德报恩,以直报怨。晚辈明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真理。”

“好!!好一个弱国无外交!”

李靖听到了最后一句‘弱国无外交’,赫然一拍大腿喜笑颜开。

“好一个弱国无外交,强权即真理。老夫喜欢!哈哈哈...据闻数日前殿下重病,仙师来渡,引长安异象。如今看来,是天佑大唐,赠我大唐又一明君呐!”

“明君不敢当,为君者唯有明得人之一生,学无止境,精益求精,方为尽善才是。故此,孤不为明君、仁君、昏君、暴君,孤仅愿为大唐之未来国君。”

“好好好!好啊!哈哈哈...此等境界,老夫汗颜呐!古今帝王,今有高明呐!”

李承乾一笑:“此意,可谓老将军允诺学生入门?”

“若殿下不弃,老夫垂朽之躯,尚能一用!”

李承乾赫然双膝跪地:“学生李承乾,拜见恩师!此戒尺,为学生之证物,以证师威,巩固己心。”

“哈哈哈...无需多礼,快起。来人,上茶,备好饭菜,殿下便留于老夫府邸,用过午膳再去。”

“老师恩惠,学生心服领之!”

不多时,李承乾拜入李靖门下的事情,飞速在长安城内传开来了。而李承乾的一番作为,可谓是让李承乾涨了一波大大的名气!贵为储君却重前人之恩,伫立门前诚恳以待。以戒尺为求学之证,这一下让民间有了两个佳话。更为李家的仁德名声打响了招牌。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听闻此事后更是称颂不已,上表《麒麟儿》一赋献于李世民。

天家有子高明志,承继皇业领乾坤。一尺证我麒麟志,谦恭颂尽群臣恩。——《麒麟儿》

这首诗什么意思呢?很简单,第一句不用解释。一把戒尺证明我的远大志向,我的谦恭态度把所有为天下、李唐的各位臣公的恩情和伟绩全部展现给世人。

这一首诗词,也成功让李承乾出镜了,博得了不少大臣的欣赏和认可。自古都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说法,李承乾毫无疑问就是一个记得所有人功劳苦劳的人,这样的储君,当臣子的谁会不喜欢?

而李承乾的一句弱国无外交,强权即真理也成功在武官一众圈粉无数。没办法,如今天下太平了,他们的作用不是太明显了,治理天下那是文官的事情,他们武将在太平时期就很憋屈。如今,李承乾直言要做一个文武并进的国君,说明什么?他不可能让文官凌驾在武官的头上!就冲这个,武官一众就没有理由不喜欢他这个储君。

当李二看到了案桌上一堆称颂和贺喜的奏折时,陷入了沉思...去拜个师,尼玛搞出个佳话?!反响也忒大了吧?!虞世南都tm奉上了一手亲笔着作!李唐的仁德名声也是好好的宣传了一波。

‘嘶...当真是不凡之人,必有不凡之命呐。这么容易就搅得满城风雨,兴风起浪。老子七岁的时候,还在和街坊顽童打架、斗鸡走狗呢!’

“二哥!臣妾怎么听说高明在外面闯祸了啊?!”

长孙皇后步入殿内,一脸急切。

李二一脸懵逼,随即无奈道:“你那宝贝儿子,哪里是闯祸啊,立功还差不多。”

这一次,轮到长孙皇后陷入一脸呆滞了。

李世民无奈起身,扶着长孙皇后坐下:“安心吧,你那儿子啊...啧,比老子当年出息多了。也难怪,父皇竟然这么看重那小子,逼得朕给了他小子一份圣旨。”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4.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5.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6.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7.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8.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9.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0.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1.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2.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3.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4.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5.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6.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7.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8.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9.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0.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1.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2.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3.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4.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