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承明之治> 第4章 爷爷的慈爱

第4章 爷爷的慈爱

“二哥...”

李世民摇了摇头:“唉...昔日晋阳的一切,早已飘散如烟...如今看来,是朕..与过去渐行渐远了。”

长孙皇后为之一愣,随即也流露出了回忆之色,此时此刻...没有任何话可以说出口,也没有任何有用的安慰之言。

“一切,都该有一个了结。”

李世民起身,一步一步离去。太极宫内,李渊身着正装,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沉稳却少了昔日的威严。

“儿臣拜见父...”

“免了吧,惺惺作态你我皆不喜。”

李世民很顺从的步入殿内,随即打算下跪行礼,但被李渊直接打断了。毫无疑问,李渊对他的恨,真的是恨之入骨。

“你非我子,我非你父。然,你子我孙,我为其祖。”

这一句话,顿时让李世民一时间没有喘上气来,身形有些摇摇欲坠。李渊的话很果决,也很直白。你非我儿,我非你父,你我父子,恩断义绝。但,李渊却也没有说绝,他和李世民恩断义绝,不代表他不接纳其余人。

李渊缓缓起身,走下御阶。李世民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刻他竟然不敢直视李渊的目光...但,绝对不会是畏惧和...愧疚!

“啪嗒!”

一顶冕旒滚落在了李世民脚下,李渊径直转身:“善待高明,不然...李唐后代真可谓有其宗亦有其后,乃至越演越烈。今日,朕把这位置给你,但你要拿一份圣旨作为担保。”

一旁的宦官,恭敬送上了一道圣旨。意思很明显,让李世民把这份圣旨加盖玉玺,使其有效。同时,也是逼着李世民发一个毒誓。此时此刻的李渊,就宛若一个慈祥的爷爷,为了自己的爱孙,不顾一切的争取。

但正是因为这样,更让李世民感到钻心的剧痛!李渊和李承乾的一切,比照他对兄弟的作为,将他的伤疤毫不留情的撕扯开,乃至撒上了浓盐。

李渊没有理会李世民,径直阔步离去,不多时,李世民开口了...

“父皇!若是那日死的是我...你会如何...”

李世民低着头,沉闷的说出了这句话。李渊脚步放缓,沉默片刻...

“众生只会怜悯弱者,豺狼只会依附强者。而后人,只能相信胜者书写的历史。”

说完,李渊不再停留,径直离去。两人都明白,或许这是他们两人此生最后一次见面了。从此之后,天各一方。李渊的话也可谓真的狠,把李世民和现在的朝堂官员们都给骂了一遍!还指出了李世民必然会做的一件事,李世民必然会改动史官的史册,后人别无选择,只能相信被篡改的历史。

但转念一想,李渊说的话的确是古今至理了。哪个朝代不是这样?对于那些失败者,众人总会有一股油然心生的惋惜,虽然更多都是饭后谈资。

李承乾此时此刻,正在自己居所书写奏折。毛笔嘛,他还是有些心得的,毕竟是文科生毕业,加上考古专业,在这些古代字体方面也有一些心得和所获。

“殿下,陛下传召。”

“嗯,稍候片刻。”

不多时,李承乾就带着这份奏折,跟着这几个传召的宦官朝着李二那里去了。显德殿内,李二坐在高位上,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而面前的案桌上,放着一份圣旨。

“陛下,太子殿下带到。”

“嗯,让他进来。”

李承乾步入殿内,就看到了李二,还有李二那一双审视的目光。

“儿臣拜见父皇。”

“可知为何传召你?”

李承乾瞟了一眼案桌上的圣旨:“看来是爷爷逼父皇做了一些事。”

“为何不与朕商议一番?如此莽撞便去找你皇爷爷。”

李承乾目光一皱,随即那眼神...让李二反倒颇为不适,反倒是李二有一阵的尴尬之色。李二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类似吃醋和不满!

李二就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毕竟咱们俩是父子啊!你这怎么反倒胳膊肘朝外拐啊?!李二那皇爷爷的称呼,也是一种阴阳怪气。你叫你爷爷直呼爷爷,叫老子父皇?!你这未免太亲疏有别了吧?!最后才是不满李承乾不和他商量一下,我行我素。

李承乾嘴角一翘:“若是与父皇商议,父皇会让儿臣去不成?”

李承乾也阴阳怪气了一把,李二开头说:为何不与朕商议一番?不满之意尽显,换言之说李承乾不听话,让李二这种皇帝很不舒服!李承乾不甘示弱,直接怼他反问:我跟你说了,你会让我去?!你闹呢?!

两父子这几句话,就是一阵小九九的针锋相对。很多时候,大家都把话敞开了说的,只是能听懂的没几个人罢了。

李二不由得一肚子的火,这辈子什么时候这么窝囊过?!今天竟然被自己的儿子给怼成这样,传出去还不让人笑掉大牙?!眼见李二闷着头在积攒怒气,李承乾也不傻,老子好歹两世为人,还能被你揍?!要论年龄,老子也就比你小几岁,要是加上李承乾如今的年龄,比你老小子还年长!

“另外,这里有一份儿臣梳理的策论,用以改善民生。借鉴了爷爷武德年间,针对那群寺庙和尚的遏制。”

李二怒气积攒过程直接被打断了,看向了李承乾手里的折子。虽然狐疑,但还是起身直接拿过来自己看了起来。

‘天下初定,百姓果腹。臣察宗教之过,不合时宜矣。思祖父曾为,颇有心得。宗教,百姓信仰,寄托之所。今百姓贫苦,心有苦楚,臣自万千悲愤,故此上书天子。佛教于我华夏根基颇深,一举减除不成、不妥、不利。故此当禁改抑,以此弱化佛教之势。其一:行度化之僧,理当明度化之理。各州以此入手,裁撤僧人。其二:借此收归度牒之权。其三:出家避刑之罪僧,理当绳之以法,后昭示天下百姓,以挽民心,竖律法之威。其四:待到佛教之势衰微,以塑造各州名庙为由,控天下行僧,裁撤多余寺庙归于国土,用之民生方为大善。其五:待到尘埃落地,可设立专人入驻寺庙控其香火寺庙管制,以化外之名为由,使其为我皇权约束、安抚百姓之用。’

‘今天下初定,外无忧患,且天下承平日久,各地府兵疏于武备,或可用之推进抑佛之策。臣为储君之身,莫敢忧中先乐,故此呈递天下‘抑佛五策’,感念古今,不知所言。’

“好...咳咳,哼!奇技淫巧,歪门邪道!”

李二刚出口的好,被硬生生打断,随即就是一阵批判!

李承乾:“既然父皇认为不妥,那便交还儿臣,儿臣带回去焚毁,以免落人口实才是。”

李二顿时傻眼了,不是...你这不对啊!没听出来朕就是单纯恶心一下你?!

“咳咳。虽说大有不妥,然也有可取之处,念及你我父子,朕帮你改动一下便是,本意是好的。”

李承乾随即看向了案桌上的圣旨:“那份圣旨应该是爷爷给儿臣的吧。”

李世民:“哼!拿着快滚。”

李承乾也不矫情,拿着圣旨就打算离去,但刚迈开步伐跨过门槛,就停住了...

“对了,儿臣献策有功,父皇可否允诺儿臣一个请求?”

李世民不由得疑惑:“说说看。”

“东宫三师尚缺,儿臣望父皇应允,令房玄龄伯伯、杜如晦伯伯、李靖老将军分别为太师、太傅、太保。”

李世民目光微皱:“房谋杜断、当代军神,你小子的算盘打的可真好。你房玄龄伯伯和杜如晦伯伯朕的面子还够,但李靖老将军,你若想拜他为师,仅凭朕这点脸面怕是请不动。”

李承乾微微一笑:“李靖老将军为李唐江山立下赫赫战功,也不指望父皇一纸任命令其尽心教导儿臣。父皇只需通知三位即可,李靖老将军哪里儿臣自会登门拜访。”

李世民:“你小子看来是在筹划何事,且说来听听。”

李承乾笑了笑:“时机未到。”

李承乾走后,李世民不由得沉思...李承乾的确不同以往了,越发的沉稳,乃至行事也越发难以捉摸,不再令人轻易洞悉目的,也不再轻易向他们父母吐露心声。

乃至,李承乾选择房玄龄、杜如晦、李靖三人的缘由,李二也洞悉的差不多了。房谋杜断虽好,然论在政务上的心得和成就,长孙无忌他们也不差!但,李承乾却意外的撇弃了长孙无忌这个亲舅舅。同时,两人是天策府的人,换言之李承乾也不是真的要瞒着李二搞什么小动作。

李靖的军功和统军之略的确是世俗罕见,哪怕是李世民,在他老人家面前,都要退避三分。能打和能战,从来都不是一个概念。李世民自认行军作战不惧任何人,但不代表他不敬重他人!

秦王破阵为世人津津乐道,但少有人注意到,李靖统军多年以稳重无败为朝堂诸将敬重,德高望重。当然,李靖年轻的时候,的确是吃过败仗的。李世民综合能力更强,这是毋庸置疑的,估计也没人能说什么。但是要论行军作战,排兵布阵方面,局部战术统筹方面,李靖是专业的。

李世民也能打仗,但和李靖比起来在于局部战术的统筹,能打肯定是李世民能打,但要论战,李世民和李靖两人都不带怕的。李靖只能说是厚积待发,生不逢时,五十多岁才名震四海。

李世民和李靖的关键区别就在于李世民在于‘奇’,李靖在于‘稳’。怎么理解呢?你可以理解为李世民擅长灵活作战,但也有很大‘险’!李靖就比较稳重,无论是硬战还是软磨,李靖都能胜任。大局观肯定是李世民好,人家毕竟是天选之子,没得比。但要论军事理论的水平和理解,肯定是李靖专业且更好,没办法...李靖各项兵种都精通,李世民水战就不是李靖的对手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4.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5.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6.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7.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8.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9.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0.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1.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2.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3.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4.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5.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6.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7.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8.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9.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0.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1.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2.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3.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4.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