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武振大宋> 第两百八十一章 以工代赈

第两百八十一章 以工代赈

  荀宁的感叹声,在整个垂拱殿上不断传播着。众臣闻言纷纷抱拳拱手,道:“皇上圣明。”

  很明显,此时此刻的大家,已经认同了荀宁迁都幽州城也就是即将变成的蓟州城的做法。

  数日之后,正式迁都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汴梁城,乃至于是整个天下。

  “什么?皇上竟然要把都城迁到北方的幽州?那里地方到了冬天,极为苦寒,皇上受得了吗?再一个,大宋汴梁城,还会不会像往常那般繁华昌盛了?我想,应该是不会了,毕竟这里已经不再是都城了。很多百姓,到了那个时候,一定会跟随着北迁的。”

  “唉,太可惜了,这才多少年啊?满打满算,汴梁城成为大宋都城也不过两百年。这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皇帝迁都,百姓相随,汴梁城衰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了。长久以往,这里都有可能会变成一片废墟,那也说不定。”

  “城墙上的斑驳,诉说着历史,这里出过无数名人,现在却是地位不保。若是那些名人泉下有知,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反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里将来一定会再出那么多名人了。毕竟,百姓们去往北方以外,一些世家大族也会迁走的。”

  荀宁此前虽然废除了世家豪族,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将所有的世家豪族都屠灭了。现在留下来的世家豪族,都是支持荀宁的。这些人没有什么特权,但是因为有钱,所以请得起高明师父,最终让自己的家族子弟,能够快速的成长为符合大宋要求的官吏。

  如果说迁都让人兴奋,那么对于生活在汴梁城的人来说,那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很多人都是怀着不怎么好看的脸色出门的,毕竟谁也不希望汴梁城沦为一座普通的州城。

  “我听说了,朝廷上做出决定,大宋迁都至幽州,但是汴梁城将会被作为陪都,具有和幽州城平起平坐的规格。如此一来,汴梁城究竟会不会衰落下去,那就是未可知了。”

  “迁都,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事情。如果大宋真的定都在北方的幽州城,那么大宋往后就会有数年的时间,都在为这件事做准备。我想,皇帝肯定是要利用迁都之事,来兴民的。”

  当汴梁城的人们得知,此地作为陪都以后,原本不怎么好看的脸色吗,转瞬间就恢复了过来。街头巷尾,人们也就不再去议论迁都的坏处,而是更加着眼于迁都将会带来的某些情况。

  “你们想啊,幽州城地处北方,那里的天气苦寒无比,如果想要真正的定都在那里,就必须营造皇城。要知道,原本幽州可是没有皇宫的,哪怕是行宫也不可能。然而,要想营建一座皇城,那可是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这些钱从哪里来?很显然是从百姓手里要上来的。可即便是如此,这也比被用来支持守卫边疆的费用小得多。”

  “再一个,这些年大宋疆土之上,一些地方灾难丛生,旱灾、蝗灾、水灾之类的,产生了不少的流民。这些流民,严重影响到大宋的稳定。因而,朝中有人建议,招募这些流民前往幽州城进行营建皇城之事,同时发给他们银钱。如此一来,流民祸患就能够得到解决。”

  人们口中的迁都之事有多么艰难,荀宁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一场耗时费力的工程,更何况幽州城需要重新修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陛下,江南行省去年水灾,产生了大量的流民,这些人无处安家,若是放任不管的话,恐怕会生起祸乱。臣建议,将这些人迁往幽州。”

  御花园中,荀宁与几名熟悉的大臣在探讨着迁都的方案。幽州将会是一座新城,荀宁必须要重新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统筹民夫等事情的安排。事实上,外面传言的不管多么厉害,实际上都是朝廷已经做出决断的事情。譬如说眼前傅文书的建议,其实就是荀宁此前说的,安抚百姓,重在于兴民,这里的兴民,兴的是全部百姓。

  此前,荀宁已经对广西行省等地的流民进行了安排,现在才来处理江南行省。

  “朕已经征调了三十万流民去营建幽州城皇宫了,江南行省的流民,大概有二十万,就让他们去北方修筑长城吧。”这些事情,其实并不是荀宁独自想出来的,他是参考了后世的一些经验才这么做的,换一个词说法,这些就是以工代赈。

  没错,就是以工代赈,大量的流民聚集,必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导致祸乱。现在的大宋非常平稳,荀宁不想再生出什么祸乱来。当然,这些祸乱是世家豪族引起的,没什么办法了。看書溂

  现在,荀宁用这个方法,实际上就是让流民稳定下来。只有流民不再四处流动,那就意味着大宋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长城之地的修筑也是需要大量的民夫的,不过只要价钱合理,他们还是愿意接受的。那里虽然苦寒,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放弃这种机会的。”

  “朕有意要派太子沿着长城巡查幽州等地,一来是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二来是看看互市开办的怎么样了。”

  荀宁心中另有打算,他知道营建皇城,修筑长城,这两件大事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在这一过程中,会不会产生贪污等事,那就未必可知了。事实上,荀宁是非常害怕这种事情出现的。因为那就意味着贪官污吏在损害者大宋的立国基础。

  如今的大宋,立国基础可不是什么世家豪族,而是平民百姓。贪官污吏克扣银钱,那就意味着百姓们极有可能生出抱怨之心,继而失去对大宋朝廷的信任,从而导致朝代更替的事情的发生。

  “传旨下去,大宋一应民夫等费用,全部公示出去。按照人头,每个人多少银钱,都必须写明!”

  “皇上?这……”

  听着荀宁的话,傅文书有些震惊。若是如此的话,那下面的贪污官吏恐怕是活不成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朱棣麻了
  2. [历史军事] 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
  3. [历史军事] 开局介绍人妖,古人傻眼了
  4. [历史军事] 趣味三国传奇
  5. [历史军事] 寒门新贵:我的媳妇都是大龄宫女
  6. [历史军事] 年轻气盛八皇子
  7. [历史军事] 死而复生做岛主
  8. [历史军事]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9.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谁还饿肚子啊
  10.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渭水之盟活捉颉利
  11. [历史军事] 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
  12. [历史军事] 奶爸劝学史
  13. [历史军事] 封唐传
  14. [历史军事] 部落之开拓莽荒
  15. [历史军事] 三国:化身孙策,从占荆州开始
  16. [历史军事] 穿越,图谋天下
  17. [历史军事] 三国首富:邢道荣之货币收割机
  18. [历史军事] 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
  19. [历史军事] 重活一世:废物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从嬴政开始盘点
  21. [历史军事] 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
  22. [历史军事] 我叫墨书,他们叫我杀神大人
  23. [历史军事] 穿越古代当反派,只想躺平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造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