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科幻末世>狂想日记> 前传 六月十七日2021年

前传 六月十七日2021年

    “所以你究竟来找我干什么?”

    “我好像忘了。”

    两个人面对面坐在一片黑暗中大眼瞪小眼。明明互相看不清对方,却坚持自己看着对方的眼睛。自以为极度认真,其实画面极度尴尬。

    我的确忘了我为什么来找它,刚刚突然有一些思路,但是瞬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好像在纠结什么,但我又却忘了我在纠结什么。

    可是就这样突然消失,我又不甘心。于是我四处张望,希望能找到一些灵感。突然我看到床头那本书我告诉它,我不想看那本书。

    它告诉我那本书挺有趣的,而且也很有意义,为什么我宁愿看如天书般的哲学,社会科学也不愿意看这本自我进步的书呢?

    我告诉它,因为别的书是我自己选的,而这本是别人要求我读的。更何况这本有点像成功学,让我觉得有些鸡汤。

    它沉默的捂了一下脑袋,可是别的你想看的书,图书馆现在没有空闲的。它接着建议我可以速读完这本书。

    速读这两个字勾起了我的回忆,我终于明白我想来找它问什么了。

    “人能不能迅速学会一个东西。”

    他看着黑暗中凭空出现的辩题,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它朱唇轻启,我以为我即将听到我苦思冥想的答案。可是它表示我该多交些朋友了。整天和自己打辩论赛,终究不是一个出路。我看的那些哲学理论快要将我逼疯了。

    我微微一笑望着它。“你自己说出来,还是我帮你说出来?”

    它微微停顿了两三秒告诉我,它认为一个足够聪慧的人能迅速学会一个东西。它举了一个我小时候的例。,那时我已经学了三年国际象棋了,我爸爸之前从未接触过国际象棋,他只是旁听了一节课,学会了每一个棋子的运作方法,他便能轻松的在棋盘上战胜我。

    再举个别的例子,学习画画。只要能画出一张漂亮的作品,大家都会说你会画画了,因此只要一个人不断的临摹一副经典作品熟能生巧,以后再将这个作品展现给别人看,他便可以对外宣称自己学会画画了,而其他人也会相信。

    同理乐器,只要学会几首曲子,便可以对外展示。只要表现的足够好,别人便会认定你已经学会一样东西了,而当他人认定你学会一样东西,你自己也认定自己学会一样东西的时候,那你不就学会了这样东西吗?一切的意义不都是人定义的吗?

    他接下来又举了几个不一样的例子,当它说完后,我当机立断的反驳了它的理论。

    或许下棋这类逻辑性活动,当一个人掌握了棋盘的运行规矩,且这个人的脑容量足够大,可以运算出每一步走法,他的确可以速迅速的学会下棋,但是在此之前他需要很多很多年的经验堆积,才能形成这样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在高压情况下的应对方法。更何况学棋并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学习如何用其反映人生在面对同样艰难的抉择时,该以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

    至于为何我父亲之所以能在学完一节课以后便赢我?这是因为他之前有一种成熟的思考方法,认真的算了每一步棋且想的比我长远,见招拆招。而我那时还小,决策全凭想当然,有短视之嫌,因此哪怕掌握高深的棋谱会输也在意料之中。

    再说到你其他的例子,仅仅是学会一些皮毛,便敢自称学会了实在太过可笑。学会画画和学会作画是不同的。学学画画,就像你说的那样,只需临摹记住一个刻板的情况即可。而学会做话,应该是将所有的技艺学会,举一反三并且创造出反映内心,震撼人心的美丽画作。

    它冷笑一声,打断了我看清楚辩题“学会”和“学透”是有差距的。前者只要求会皮毛,而后者要求深究。如果学会是按照你的定义来说的话,那这天下便没有几个人能学会什么东西了。就好比马上要考试了,你学了一个学期的科学老师问你,你学会了吗?你应该会说学会了,但你绝不会说我精通了对吗?

    我觉得它对“学会”和“学透”的定义就有问题。在考试时老师问你学会没有,他这个“会”只是指这一学期的知识,而不是问你会不会这个科目。它在偷换概念。

    我们此刻辩论的“学会”指的就是会干。速成终究只是将所有的知识灌输进了你脑子中,这只是知道了这些知识。而要真正学会,还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知行合一。

    “你是在批判应试教育吗?”它突然打断了我。这个话题太敏感了,如果真要说清楚,会需要很长的篇幅,不然容易被扭曲概念。我谴责了它这种辩不过就进行魔法攻击的行为。

    就算我准备把话题拉回我们的辩论时,它问了一个问题。“我们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好玩吗?”

    我在心里大骂它无耻。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如果我们的辩论毫无意义,那我们的辩论结果便毫无意义。由于它已经表示了这只是好玩吗?这很明显是个反问句,因此我不能在此时承认。因为这就是在我心底,所以这句话相当于被无死角广播了一遍。看着他的眼神,我尴尬的用咳嗽掩饰我的真实想法。

    我望着它,理了理思路,回答道:“我们在辩论,而我们其实同一个人。我们辩论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得到自我提升,理解自我,平衡我和世界的关系,这难道不是意义?的确进行这样的思考很浪费时间,因此必须要有闲情才可以,但这不代表它要有实际意义。其实只要我们觉得这思考的过程有意思,好玩儿,并愿意为自己花时间,它便拥有了意义。”

    它评价道:“我们的思考过程还真的是越来越有逻辑性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毕竟最开始我们思考的方式基本上就是影视化网络小说。

    不对呀,这跑题了。太卑鄙了,竟然利用我的思维跳跃性强,容易被带着跑的弱点。

    它没有给我翻盘的机会,而是表示道:“既然我们是同一个人,我们应该达成和解与自己和解。”

    于是它直接给这场辩论做了一个总结。想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学会某一样事物的某一个部分其实极为简单,但也仅是知道而已。人很容易忘记,而且就算记住了,知和行之间还隔着一座大山呢。因此想知行合一,需要钻研练习,而这需要时间。

    总结完它就把我赶去学习了。哪怕它知道这样一个答案,并不能为这场辩论画上完美的句号,这样一个结果,也并不是我们两个喜闻乐见的。在提出这样一个辩题时,我们都是希望可以深究,衍生出另一个不同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深究,只可惜我们俩没有这个闲情,没有这时间。

    思绪被打断了,便没有去深究的欲望了,或许下次再能提出这样的话题,还能重新想到这个程度就需要看运气了。我除了为被迫中断的思绪叹息以外,无能为力。

    就像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Lin Manuel Miranda所说:“你为成千上万件事忙到焦头烂额时,不会出现好点子。创意是在你空闲时才会突然冒出来的。”也同样是《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巅峰》中关于创意与休息的理论,有时间休息的人才有机会随机的思考,而思考才会带来创新的问题。

    只有放空时,大脑才能把知识稳固并萌发出新的想法,这也是创意的起步。可惜芭芭拉·艾瑞克博士的研究表示说人总有时间和精力思考的人,往往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至于为什么,那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评估这个论点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科幻末世] 废土废物逆袭
  2. [科幻末世] 孤城异世录
  3. [科幻末世] 高温末世:先囤100亿物资
  4. [科幻末世] 末世天灾:开局打造超强安全屋
  5. [科幻末世] 出星河
  6. [科幻末世] 末世之黑暗衍纪
  7. [科幻末世] 诡异复苏,我神明的身份瞒不住了
  8. [科幻末世] 末日生存:我有哆啦A梦秘密道具
  9. [科幻末世] 星门之灾
  10. [科幻末世] 末日天劫
  11. [科幻末世] 坠空追空
  12. [科幻末世] 末世多子多福:无数女人为我疯狂
  13. [科幻末世] HP:阿瓦达闪电链,小子
  14. [科幻末世] 末世: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有挂
  15. [科幻末世] 虫族领主:从继承顶级文明开始
  16. [科幻末世] 再生人类生存法则
  17. [科幻末世] 末世重生后,疯狂囤物资养狗摆烂
  18. [科幻末世] 末日丧尸,腐烂国度
  19. [科幻末世] 杀敌爆宝箱,怎么全是神话级啊
  20. [科幻末世] 极寒末世:白富美重生向人渣复仇
  21. [科幻末世] 屠灵深渊
  22. [科幻末世] 种出的花妖会坑主
  23. [科幻末世] 末世:囤了十亿物资却变成了丧尸
  24. [科幻末世] 末日来临:你不避难,你在安全屋囤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