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第8章 想明白的很快

第8章 想明白的很快

  朱橞没辩驳过秦锋,却是想明白了另外一个事情。

  燕军使者能于李景隆这里如此自由,那李景隆怕已是从了朱棣的...正义之师了。

  同守金川门,李景隆昨日还说誓死守城,今日投了朱棣招呼都不打一个,这是要把他至于何地,未免也太不够意思了吧?

  他不敢把燕军使者怎样了,还不敢找他李景隆算账?

  朱橞紧了紧手中的佩剑,冷声问道:“行,暂且先不说这个,李九江,本王亲兵是你杀的吧?”

  这朱橞脑袋被驴踢了是咋地,都什么时候了,怎还纠结这个问题,他在意亲兵性命还能胜于他自己不成?

  秦锋瞅了一眼李景隆,李景隆稳坐钓鱼台就像没听到一般。

  他娘的,即便他主动承接了此事,李景隆他说句话能死啊。

  难道李九江不是他的表字?

  “请长孙殿下移步吧。”秦锋轻咳一声喊道。

  指望不上别人,只能靠自己了。

  喘息之间,朱瞻基面带微笑,从屏风后面缓缓走出。

  朱橞的亲兵都认识朱瞻基,朱橞不可能认识。

  见到朱瞻基,朱橞大大吃了一惊。

  现在朱瞻基不过才六七岁的样子吧,朱棣这就让朱瞻基担当这么大的事情了?

  秦锋自不会说朱瞻基是偷跑进城的,在朱橞的吃惊中紧接着又道:“至于曹国公为何要杀谷王亲兵,其中原因还得从长孙殿下这里说起来的,今天秦某随长孙殿下进城没多久便被谷王的亲兵发现了。

  被追出好几条街,秦某没办法也只能带着长孙殿下翻进了曹国公这里,谷王亲兵依旧誓不罢休,在门口吵闹着要让曹国公交出长孙殿下。

  不是秦某说,当下燕军进城不过指日之间,若谷王亲兵真从曹国公这里带走了长孙殿下,一旦这些亲兵把长孙殿下交给了朝廷,那燕王殿下要找报仇之人只是曹国公一人吗?”

  朱瞻基若有个三长两短,李景隆只能算是帮凶,真正的主谋可就是他朱橞了。

  朱橞也是被建文皇帝选定为肱骨大臣的,朝廷几斤几两他也是清楚的。

  他即便想到他的亲兵是两方既得利益后的牺牲品,也绝然不会再在当下这种情况下追着不放了。

  他亲兵都已没了,大不了多给些抚恤。

  现在李景隆已归降了朱棣,他也必然是要做出些选择了,难道为了给几个亲兵报仇置自己后半生的荣华富贵于不顾?

  一将功成万骨枯,直到秦锋看着那几个活生生的亲兵没了声息才终体会出了这几个简简单单之字中所蕴含的凄凉。

  李景隆杀了朱橞的亲兵不尽保证了自己的头功,也杜绝了可能出现所有恶劣结果的可能性。

  而秦锋则需要李景隆亲手断掉自己的后路,唯有如此才能死心塌地跟着朱棣。

  两人一拍即合,只能以牺牲那些亲兵换取最大的胜利了。

  不管怎么说,至少秦锋寻的这理由完美无瑕,挑不出任何毛病来的。

  不过半晌,朱橞也便妥协,率先收了手中兵器。

  秦锋准备以朱橞当初为躲朱棣拉拢,自己乔装打扮跑至应天府之事再加一把火的,没想到他却是这么快就瓦解了。

  看来,这谷王倒还算拎得清。

  既如此,那秦锋倒省事多了。

  之后,秦锋又拿出另外一只垫在臭脚丫子中的朱棣亲笔书信递于站着的朱橞手中。

  朱橞对这份功劳的迫切远大于李景隆,自也就没有李景隆对这封书信嫌弃了。

  才从秦锋手中接过,便迫不及待的打开。

  信中的内容特别简单,与朱橞论了一番兄弟情义后,便就是说什么往昔之事不再提起,只盼望着朱橞能及早来帮他,帮太祖高皇帝守住祖宗基业。

  有了朱棣的保证,至少没什么后顾之忧了。

  其实朱棣将来不管是进城还是即位,都必然迫切的想要塑造自身广纳天下良才以及不对任何人秋后算账的英明形象,不管昔日效忠建文皇帝的这些人有无功绩,基本都能虚心接纳。

  再者说,若要初建新朝,对人才也是很稀罕的。

  “四哥苦心本王明白的太晚了。”朱橞有些遗憾。

  是明白苦心晚,还是明白实力晚,那可就说不准了。

  “还需本王怎么做?”朱橞问道。

  有关于这些方面的东西已与李景隆做过详细协商了,他们也没什么时间再与朱橞过一遍了。

  毕竟这个事情的主导权是在李景隆身上,这也就是秦锋想要在这个事情上多拿些功劳,这才留下游说朱橞的。

  不然的话,他直接把朱棣的书信留给李景隆,由李景隆与朱橞协商也就行了。

  大概是怕秦锋把此事的头功再转交给朱橞,朱橞才出言询问,李景隆当即应承,道:“此事秦使节已与臣说过了,稍后臣与谷王殿下细谈吧。”

  刚才朱橞直接与他说话他都当听不到,现在朱橞问秦锋,他都回答的积极了。

  这也就是此事事关重大,关系到自个儿将来的功劳。看書喇

  如若不然,反正时间也充足,他非得在此事上再重新做些操作,让朱橞主导了金川门之事不可。

  李景隆争抢,秦锋笑了笑道:“大致时间反正就定在六月十四了,还有两日时间应是足够二位实实在在控制金川门了,六月十日那天,燕王殿下会打出麾盖往金川门的,具体时间也别联络了,只要二位看到麾盖,开城门就是。”

  李景隆与朱棣并没办法坐在一块,就这些问题面对面达成一致。

  如此以第三方联络是很难确定了具体时间的,以秦锋借鉴历史所提供的经验那是最稳妥不过的。

  秦锋对李景隆的附和,让李景隆的出言不再那么苍白无力。

  对李景隆的不够意思,朱橞是有不满的。

  可惜不管怎么说,李景隆都是被朱元璋作为年轻一代将军培养,多次去外面练兵,加之本身兵书读的多,能对很多兵法侃侃而谈,且又是勋戚子弟出身。

  种种原因结合,致使他在军中威望很甚。

  即便他与燕军交战时屡战屡败,但都无法泯灭李景隆身上的光芒。

  朱橞虽是天潢贵胄,与李景隆相比却是有些黯然失色的。

  既如此,为防万无一失,主持金川门之事只能交给李景隆,他获些协助之功也算是可以的了。

  “行吧。”朱橞应答。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2. [历史军事] 兴晋
  3. [历史军事] 亮剑:开局我魏和尚独立发展
  4. [历史军事] 三叉星玉
  5. [历史军事] 穿越后,我为王朝续命百年
  6. [历史军事] 明朝最真实科举
  7. [历史军事] 我的姐姐是玖辛奈
  8. [历史军事] 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
  9. [历史军事] 荒年,官府强制发俩老婆
  10. [历史军事]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
  11. [历史军事]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12. [历史军事] 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
  13. [历史军事] 天下第一小乞丐
  14. [历史军事] 我是大明瓦罐鸡
  15. [历史军事] 三国:偷偷发展吓坏众诸侯
  16.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之与妻行
  17.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18.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19.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0.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2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2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