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天启帝国> 422章 恩、威

422章 恩、威

  朱由校话一出口,徐光启这才感觉到自己好像说错了话,身体一颤,忙抱拳拱手道:“陛下,臣一时口不择言,绝没有诅咒我朝之意,还请陛下责罚!”

  摆了摆手,朱由校此时的关心点并不在徐光启说了什么。

  “禀皇爷!英国公张惟贤、户部尚书郭允厚、兵部尚书崔呈秀于殿外请见!”

  就在此时,方正化的声音再度于门口处响起,一听又来了三位重臣,朱由校也只好苦笑道:“宣,宣吧,今儿个这是都上门讨债来了!”

  不出意外,张惟贤也是来要银子的,随着整肃军卫、裁汰老弱的逐步深入,仅两直隶,就有十万裁汰下的老弱士卒需要安置。再加上合并的军卫需要补充新兵,新兵入营后又需甲帐、粮草和银子修建兵垒营舍,不缺银子才怪。

  郭允厚倒不是来要银子的,而是来告诉皇帝户部已经没钱了,再加上隆冬已至,不仅官吏需要柴炭过冬,各地遭受雪灾的百姓也需户部留些应急银子赈济。

  崔呈秀的目的更是明确,不仅要银子,还要人,而且还是工匠、农人、青壮统统都要;而这也是朱由校大手一挥,命兵部在朝廷与后金谈判的同时,在辽西、辽南和东江加紧屯田、筑堡和囤积武器弹药的进度。

  看着一屋子“讨债”的大臣,朱由校知道自己许出去的大话、画下来的大饼终究还得自己来还。

  可眼下一不能给百姓加税,二也没法子随便划拉些世家豪族来搞点“快钱”,毕竟这把人都杀干净了倒是容易,但海贸和互市总得有人来搞啊!

  “娘的,老子要是有个中央银行就好了!”

  暗骂一句,朱由校也只好应付道:“好!卿等所请,朕已尽知矣!卿等稍安勿躁,些许银钱,总还是会有办法的,只是这人的问题……额。徐爱卿,你刚才的话还没说完啊?”

  顺势赶紧把球踢出去,徐光启无奈,只好出班拱手道:“陛下明鉴,臣适才虽口不择言,但却是西北实情。自朝廷加大西北赈济又于各地大兴土建以来,各地商贾都把眼睛盯向了西北。而孙大都督和洪大人镇压暴乱又极为得力,故西北之乱渐解,百姓贪恋故土,眼见无须远徙千里便能活命,也就没多少人愿到异地安置了啊!正因如此,臣情急之下才说错了话,还请陛下责罚!”

  大写的尴尬。

  原来还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天坑。

  大明作为农业国,百姓们更是习惯于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虽然打压豪强兼并土地能确保国家统治根基的稳定,但想发展工业、扩大生产规模便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舍弃土地进入工厂。而这些新状况,又是大明这些朝臣以前从未遇到过的,虽肉眼可见各大工厂能给朝廷带来的巨大利益和给大明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但如何处理好人地矛盾,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又叫众朝臣很是摸不着头脑。

  沉默了半晌,朱由校的脑子飞速旋转了起来,以他后世的价值观来看,他始终对血腥的奴隶贸易十分抵触,就算大明也针对朝鲜、倭国和南洋的人口进行买卖,但各种优抚与其说是买奴隶,倒不如是在帮着这些在本国活不下去的百姓“脱贫”。

  虽然也有不少的工坊主和豪商也在偷偷走私人口,但零敲碎打的终究上不得台面。

  还有,大明不仅离西洋远,离黑非洲也不近,后世被人诟病的奴隶贸易都是西方列强出地中海,然后绕道西非一角突出的塞内加尔再顺洋流而下把奴隶运至美洲。所以就算大明去跟西洋做奴隶贸易,这海途遥远不说,成本肯定也没那么便宜。再加上他心中多少存在的一些偏见和皇汉大妨,这黑奴贸易一途在他这就根本说不通。

  命人取来舆图,在一众朝臣不解的目光中,朱由校直到围着巨大的舆图绕了七八圈,这才突然咧嘴一笑,又慢悠悠地坐回到了椅子上。

  “好了!诸位爱卿!朕意已决,各项工坊厂矿的建设万不可停,银子钱粮,朕自会命人备下。至于人手,凡朝廷及各官营工坊,可依各地实情提高工匠待遇,尤其是各矿场、火药厂及军备生产工坊,更因依其岗位危险程度、保密级别、匠人等级制定薪资差额,此法既是朕出,众卿且稍安数日,朕便会命内廷拿出具体方案!”

  “英国公!”

  见皇帝点到了自己,张惟贤忙出班拜道:“臣在!”

  “国公所陈,朕已尽知矣!各军所裁军户、将卒的安置事关国朝安稳,五军都督府只需确保所发钱粮、土地等能悉数发至将士手中即可,至于一应所需,日后卿可不经户部直禀御前!”

  “臣,替我大明将士,谢过陛下圣恩!”

  点了点头,朱由校又对郭允厚说道:“郭爱卿!百姓过冬之事绝不可怠慢,只是还有一点,宣大、西北和大宁在边外开设了不少马场、牧场,他们那里可比京师要冷得多了,朕会叫内官监超拨一笔银子与户部,爱卿可针对这些地方多发些御寒之物;此事朕才想起虽是有些晚了,可亡羊补牢,莫要寒了这些地方将士和百姓的心才是!”

  “陛下圣明!此事是臣失察了!”

  “徐爱卿、李爱卿!”

  “臣在!”

  “各工坊所缺之银钱物料,朕会命各部、行军大都督府及十三布政使司全力配合军备部,但军备乃镇国倚仗,一应生产和技术改进绝不可耽搁,就算把紫禁城卖了,朕也绝不可惜!”

  “臣等谢过陛下天恩!”

  “好了!世上没有白来的果子,卿等须知,大明能有今天的局面,皆因广开海贸、一体纳税、改土归流三大国策的持续为功;诸卿放心,等过完了年,各地收上来的税赋绝对能叫诸卿惊掉下巴,到那时卿等就该头疼这银子该怎么花出去了!”

  “陛下圣明!臣等谨遵陛下圣训!”

  打发走了众人,淑侪这才缓缓自内堂出来,见朱由校仍盯着地上的舆图发呆,俏笑了一下道:“皇爷宽仁,还能惦记着草原百姓,臣妾替草原百姓谢过皇爷了!”

  长出口气,朱由校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道:“这大饼画的倒是轻巧,可这窟窿还得朕自掏腰包来补上。虽说内帑还算充裕,可厂卫和几支亲军的将士们也该赐下些恩赏,朕还真盼着有人能买得起这紫禁城才好哟!”

  说起紫禁城,朱由校发现自己对这座皇宫好像有着天然的抵触,又因张皇后和淑侪的关系,他都记不清自己已经多久没回自己的寝宫了。

  “方卿!”

  “奴婢在!”

  唤来方正化,朱由校先是深深看了淑侪一眼,又似是下定了决心般对方正化道:“给永贞去道旨意,待榴儿顺利生下孩子,便由他亲自护送返京。令他切记,若她母子出了差池,朕即扒了他的皮!”

  应了一声,方正化正要走,朱由校却叫住了他:“方卿!朕要是没记错,魏忠贤今年也六十了吧?”

  身体一滞,方正化忙拱手道:“回皇爷!魏公公生于隆庆二年,待过了今年,倒是恰好六十!”

  哦了一声,朱由校敲了敲脑袋道:“哎!倒是朕记错了!还真是时光如梭,大伴侍奉朕都已经十来年了啊!”

  “嗯!既然大伴年纪大了,等过了年,林继从福建回来,内操和三殿提督的差使就叫小林子兼着吧!以后大伴就专司东厂之事即可……噢,这没你事了,去办差吧!”

  不明所以的关好了殿门,方正化也没明白为何这年后的事情皇爷为啥现在跟自己念叨了一嘴。可他明白,皇帝问属下的年龄那可绝不是啥好事,真不明白这位魏公公又犯了哪条忌讳叫皇爷都给他剌上了一刀。

  别管咋说,跟老魏不对付的方正化看他吃瘪还是挺痛快的,就连脚下的步子都觉得比往日轻快了不少。

  殿内,淑侪更是一脸诧异,可本就头脑聪明的她还是想到了什么,等方正化关好了门,忙向着朱由校就告起了罪:“陛下!可是因臣妾而迁怒魏公公,臣妾之过,臣妾愿一身承担,请陛下念在他在陛下离京后还算勤恳的份上,就宽恕他这一遭吧!”

  轻抚着淑侪的脸颊,朱由校看着她清澈似水的眼眸道:“侪儿,朕命你监国,本就是想为你在朝中立下权威,可魏忠贤终是朕手中的刀,何况他又是容妃亲族,就算他有取舍,可适当的敲打还是很有必要的。至于林继,朕本就想叫他接掌内廷,不过是找个由头罢了,与你绝无半点关系。”

  实话只说了一半,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二厂,都是皇帝直属、对付朝臣的刀子,这刀柄,自然得牢牢握在皇帝的手里,剩下的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是染指了厂卫,那便有试探皇权之嫌。看書喇

  叫淑侪监国立威是恩,向淑侪许诺他们的孩子会继承天下是宠,而借着敲打魏忠贤叫她明白有些事情不可逾越便是威;自己毕竟是皇帝,无限的宠信一名妃子只会助长她的跋扈,朱由校也并不想淑侪日后会变成下一个张嫣。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