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天启帝国> 404章 乡绅

404章 乡绅

  在后世,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论调,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制度下,皇权想要直插乡里是很难的一件事。所谓“皇权不下乡”的论调也是正出于此。

  对于此种观点,已经当了两年职业皇帝的朱由校既认可,却也觉得不全对。

  以乡、镇、村、里这些行政划分来说,其本身就是君王皇权意志的体现,汉唐的乡里制,宋元以及大明沿袭下的保甲制,这都是皇权向乡里的延伸,名义上足以涉及到每一个大明百姓。

  受限于现今落后的交通以及宗族势力,除了收税、徭役外,朝廷的许多政令很少能够直接落实到乡以下,再加上大明百姓可怜的识字率,乡里的小吏只需稍微使些手段,朝廷的政令想要真正传达到每家每户几乎就是不可能的。看書喇

  但朱由校不管怎么说也是后世来的,除了砸下真金白银大修大建全国道路外,每乡每县的乡学、县学规模也在慢慢扩大,许多积年不第的文生秀才乃至部分举人在失去特权后,朝廷也会从中挑选可用之人充实进乡学县学任教,尤其是待遇细算下来,哪怕是一个乡学的教员,其收入也能确保全家衣食无忧。

  再加上乡(镇)正、村正、里正之外,朝廷还会派出一位“书记官”,而这位书记官不仅是朝廷派下主持乡村里三级行政单位事物的官员,对所辖区域的一切人事皆有“独断”之权,只需每隔两年通过上级衙门的考校即可。

  一开始,不少地方的宗族势力对书记官这个“外来的和尚”表现得极其抵触,陕西、江西、福建和南直隶几个地方还闹出过上百起宗族宗党坑害书记官的事来。本以为通过这等见不得光的手段能迫使朝廷放弃这条政令,可没想信息刚一反馈到皇帝面前,震怒不已的朱由校竟直接动用了卫所弹压,对卫所将士擒拿、斩杀的一些地方豪绅,更是直接述成了军功。

  而江南等稍富庶的地方对此表现得还算安稳,许多乡里百姓一见举着火铳刀剑的官军,当下也就不敢跟着宗族瞎折腾,尤其是一些表现顽固的宗族势力被连根拔起之后,百姓们闹腾了一阵也就不再跟着哄哄。

  可陕甘等西北几省就不同了,这些地方不仅穷困贫瘠,更因宗党势力稳固且缺少与外界交流,一些本就鱼肉乡里多年的三老更是害怕朝廷的清算,再加上西北的官府缺少财政收入来供养基层官吏,愚昧闭塞的百姓被别有用心的人一忽悠,便直接选择了跟朝廷对抗的死路。

  对于这些顽固分子,朱由校直接挥舞起了胡萝卜加大棒,凡是愿意遵守朝廷法度迷途知返的,朝廷不仅既往不咎,还会在其宗族中挑选良家子弟充任到地方,再加上自乡(镇)以下推行的议事投票制和开放出的部分自治权,这种人人有份,人人都能沾点权力的滋味不仅分化掉了大部分集中在地方宗族手里的权力,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团结大多数人。

  而选择死扛的,朝廷的大军和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虽说有时候为了剿灭一个小村子所付出的代价极大,但一番猛如恶虎的操作下来也叫百姓们见识到了朝廷的决心。毕竟当一众官军对着一个小村子轰上五六十炮后也没几个喘气的敢再跟官军叫板了。

  于是,朝廷向基层乡里派下的官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出于稀释掉宗党权力的原因,所派的官吏还一下增加了不少,除了原本的书记官,治安官、税务官和巡法官也被一并派到了最基层,再加上议事规的推行,起码在南北两直隶,皇帝的意志想要直达乡里已经不再是多难的事情。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