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天启帝国> 第242章 扬州.盐政

第242章 扬州.盐政

  方正化回到行宫寝殿时,却见朱由校已经换好了一身的戎装,略一错愕,老方便恭敬地守在了门口处等着皇帝的吩咐。

  从内侍手中接过佩刀,朱由校这才问向方正化道:“都打点好了?”

  老方微微点头,并没有多说一个字。

  朱由校也点了点头,哼了一声也就不再多问。

  他的心里十分清楚,无论孔贞运还是袁崇焕,想要扭转这二人心中所装的大义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他出发去福建之前,这两个人都必须悄无声息地从这个世间消失掉,不然真被哪个别有用心之人救了出来,以这二人的才能,对朝廷绝对是个大麻烦。

  至于费尽心机地叫人灭了袁家满门,实在是后世那本小说把袁都督的儿子写得太过厉害。虽然不信自己会被那么一个喜好舞文弄墨、显摆武功又迂腐不堪的小子给刺杀了,但斩草除根外带刨土一向是他的行事准则,多多注意一些总还是好的。

  整理好了衣甲,朱由校对方正化说道:“走吧!咱们今夜就出发,等到天亮,朕领着你们去好好逛逛扬州!”

  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地处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交汇点上,自古即有楚尾吴头,江淮名邑之称,这里风光明媚,物产丰茂,文教昌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自古至今,描写扬州风景名胜的佳句简直数不胜数,朱由校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不过身为皇帝,这公费旅游的行程不是不能有,但朱由校的目地明显就不是冲着领略春风十里扬州路来的。

  一切,只因扬州的特殊地位——大明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的治所就设在扬州。而扬州,此时也是大明最大的食盐集散地。

  自大明立国之日起,西北、草原、东北皆有异族威胁着整个王朝的国防安全,无论是朝廷费尽心力打造出来的九边防线,还是在西北地区常年的驻军屯田。这一切,都需要朝廷长年不断地供应粮草器械,而因朝廷的财政不堪重负。

  又因受限于明初南北经济及物产产出的不平衡情况影响,在边军需需求量巨大,但供给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朱元璋便制定了“开中法”,即由户部利用食盐的专卖权,根据边境战备粮储物资的盈缺情况,对商人进行招标,往边镇输送军需物资,然后按实际输送情况支付同等值数量的官盐盐引,使商人获得官盐并合法销售。

  如此一来,朝廷便可依赖商人转运各类军需物资到北方,此法一出,不仅保证了边镇边军的军需供应,同时也降低了财政的支出,并带动原有的官方垄断食盐销售转变为官商并用的模式。

  嘉靖朝就有大臣这样评价“商贾自出财力,自招游民,自垦边地,自艺菽粟,自筑墩台,自立保聚……边地尽垦,而塞下粟充溢露积,饶于中土”

  说的就是通过“开中法”获利的一部分商人,为获取更高的盐引利润,自筹资金,主动招募劳力前往边镇拓边垦殖建筑商屯的事情。

  可到了成化、弘治年间,由于私盐盛行,大明的权贵、藩王们又随意向皇帝奏讨占窝、垄断开中。直接造成盐引的派发量大大超出了盐业产能的允许范围,迫使大量边地商人空有盐引,却无盐可领,更有甚者,竟需要等待守支数十年才能领取到出产的心盐。

  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地打击了边商输粮支边的热情,也导致了开中法的执行变得举步维艰。

  至弘治一朝,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危急,又改开中制为折色制——即,商人只要交足一定的银两,任何地区的商人不用再到北部边疆用粮食换盐票,在内地就可以到盐运司用银两换取盐票来进行贸易。

  折色制虽然极大缓解了朝廷财政,却直接将边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抽离,随着折色法的施行,原本得益于开中法的边商也逐渐失去了建设边镇商屯的热情,以至于商屯荒废,边镇军需再度紧张,朝廷的军费支出也大幅提升,使得朝廷慢慢陷入了更加可怕的财政危机中苦苦挣扎。

  眼下,虽说有了水泥的加成,地方上已经兴起了一轮“筑路热”,但修路需要人力,需要时间,需要银子,更需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再加上短时间内,大明还没有能力彻底解决蒙古和女真,各大边镇不仅粮草物资的需求巨大,移民实边的政策也绝非朝廷给田给牛就能解决。说到底,百姓们拖家带口地去了各大边镇,可除了黄土连口水井都没有,你朝廷这哪是叫人屯田实边,说是发配还差不多。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九边,尤其是西北,还是需要边商的运力跟财力来兴建商屯、开垦荒地。只有人口向边地的迁徙、边镇汉人数量增加,再加上边镇生存条件的逐步改善,才能最终增强大明整体的边防实力。

  自打来到这个时空,自打下定决心好好做做这个皇帝,朱由校倒是没少做功课。

  后世的某部经典历史剧中说得清楚,打仗,打得就是银子,他小朱皇帝现在是不缺银子,但只要是能叫他省银子,能叫国库和他的内帑再添一些进项,他是撞破脑袋也要试上一试的。

  在他的设想里,朝廷不但要恢复“开中法”,还要进一步向边商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将商屯彻底纳入到朝廷的整体边防体系之中。

  既然草原上能有护军,海面上能有武装商船,各大边镇的边商也可以雇佣朝廷的预备役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草原掠夺者。

  而朝廷完全可以通过控制商屯修筑所需的原材料贸易和火器弹药的配额,将一支支雇佣兵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最起码,朝廷的制式大炮你们就别想了,能打个一二里的土炮倒是无所谓。

  通过这种商人自发修筑的各种防御设施,再加上羊毛贸易和朱由校计划中的奶牛养殖业,大明将逐步把整个防御体系继续向北推进。

  这样一来,朝廷就能依靠这种正规军与佣兵相结合的模式,一点一点,一口一口的蚕食掉草原各部在长城沿线的利益,将北方的战略纵深逐步拉长,最终通过这种大明版的“羊吃人”运到,将马背上骁勇善战的草原民族彻底变成只会为大明牧马放羊的“顺民”。

  但朱由校也知道,折色制和盐引事关朝廷各大勋贵和官僚集团的切身利益,想要动,不是他这位皇帝亲自出马可能还真就做不成这事。

  他改变出行时间也好,连夜出行也罢,为得都是隐藏行踪,遮掩自己真正目地所耍的小手段而已。

  所以,皇帝的船队并未直接驶向扬州港,反而是行到了江对岸的镇江府稍稍做了一下停留。

  谁也没注意到,就在皇帝乘坐的龙船驶离后,二十几条并不起眼的小船借着夜色的掩护,慢悠悠地向着扬州方向悄悄行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长江上的水雾还未散去,初升的朝阳在雾气缭绕间像是蒙上了一层红色的纱巾,缓缓开启了扬州城内繁忙热闹的一天。

  用脚尖碾碎了地上的土块,朱由校深吸了一口这温凉湿润的空气,整个身心那是说不出来的畅快。

  望着江面上往来穿梭的一条条大小船只,被河风一吹,换了一袭儒生白衣的朱由校更是感觉整个人都带上了那么几分仙气。

  回头看了一眼小心伺候的方正化等人,朱由校嘿嘿一笑道:“都准备好了?”

  方正化拱了拱手回道:“回公子爷的话,李管家已经在城内买下了一栋僻静的宅子,足够住下咱们这几百号人!”

  摆了摆手,朱由校说道:“叫李管家去安排人住下,方总管,方管家,你带着几个人,跟本公子去城内转转!”

  说罢,竟不等方正化出言反对,朱由校迈开大步,直直的就向着城内走了过去。

  方正化无奈,只得打出几个隐晦的手势,又赶紧带上几个亲信追了过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