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天启帝国> 第205章 魏国公

第205章 魏国公

  迁徙富户为帝王守陵,或者说陵邑制度,一直都是历代封建帝王维护其统治的有效手段。

  将其制度化并发扬至鼎盛的,便是整个华夏文明中影响最为深远,并且令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将之作为民族称号的大汉王朝。

  而汉王朝的陵邑制不仅制度上成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还极大的影响到了汉朝国运,从汉高祖刘邦听取刘(娄)敬的建议“移民关中”起,到汉元帝颁布诏书宣布废除陵邑制度为止,陵邑制度不仅成为汉王朝一个消失的历史符号,其被废除后,汉王朝的辉煌也随之走向了终结。

  之所以说陵邑制的消失是汉王朝走向终结的标志性事件,其实还要从陵邑制本身以及其最终产生的影响上说起。

  土地兼并,地方豪强日渐坐大,这两个问题始终都是封建王朝跟帝王们逾越不去的一道门槛。

  豪强地主们通过几代、或十代的传承过后,其家族通过兼并、贿赂、侵占等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在地方上坐大以后,势必会对一个王朝基层政权产生极其恶劣的不良影响。

  随着皇帝的一道诏令,这群地方豪强只好舍弃祖宗传下的基业。将这些豪强富户迁徙出他们宗族势力范围去守帝陵,不仅可以对这群人进行有效监督,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群有钱有粮的豪强势力图谋造反;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土地兼并,自然也化解掉了一定程度上的阶级矛盾。

  其本意,还是封建统治一向秉承的“强本弱枝”思想;而与朱由校图谋孔家、逐步降低儒家影响力的举动相对的是。

  汉朝那位宣布废除陵邑制的汉元帝,其本人就是一个十分尊崇儒家,进而大肆册封孔子后人的帝王。

  早在汉元帝刘奭做太子时,汉宣帝对自己这个“柔仁好儒”的皇子就有过废黜之心,最后,还是念及已经故去的嫡妻许平君的情分,这才没有施行。

  而事实证明,“不负高祖,不输汉武”的汉宣帝没有废掉刘奭的太子之位,绝对是他帝王职业生涯的一大败笔。他曾告诫汉元帝,直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其本意还是要教导儿子,汉家王朝的制度还是要王道、霸道兼而用之,绝对不能过分重用儒生。

  按照宣帝的说法:“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可惜父皇的一番教诲,汉元帝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汉宣帝曾经感慨过的那句“乱我家者,太子也”,也在他驾崩之后逐步变成了现实。

  也正是在汉元帝登基后的第一年,这位一心向儒的皇帝颁布诏命,宣布以皇帝名义奉祀孔子,并赐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赠食邑800户,封褒成君。

  孔霸去世时,刘奭竟然以皇帝之尊,亲着素服吊唁,并以列侯之礼下葬,从此就开启了历代帝王尊儒和奉养孔氏后人的先河。

  而又是根据儒家经典《诗经》,汉元帝这个傻缺觉得迁移人口充实陵邑的制度虚耗费用,非长久之计,所以下诏渭陵不再迁人陪陵。

  至此汉朝的地方豪强地主们再也没有被强制迁移的担心,本就已经愈演愈烈的兼并之风更是大行其道。

  随着地主豪强们的坐大,汉王朝的中央集权逐渐削弱,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个实力强劲的门阀慢慢兴起,再再加上汉元帝妻子王政君家的外戚迅速崛起,汉朝的灭亡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现在,朱由校要做的,恰恰就是在跟刘奭这个傻缺对着干;孔家的灭亡只是第一步,这第二步,他小朱皇帝就要对江南这群不遵他号令的富豪地主们下个狠手,这陵邑制正是他所能想到对付这群人最好的一个手段!

  就在朱由校算计着南直隶豪绅富户之时,远在南京的魏国公徐弘基也正惦记着他这位皇帝。

  朱由校亲领大军至山东平叛并降旨废掉衍圣公爵位等消息,全都是今天一早才传到南京的。

  南京六部的官员们现在已经吵翻了天,可这群人连吵了两天也没吵个子午寅卯出来,最后,竟把主意打到了一直深居府中的魏国公身上。

  可一向老谋深算的徐弘基压根就没有见这群文官的意思,任这群人如何闹腾,那都是紧锁府门拒不见客。

  徐文爵从侍女的手中接过托盘,小心翼翼地来到父亲身边,端起上面的茶盏轻轻摆到小几上,便规规矩矩地站在了父亲的身后。

  似是觉察到了儿子的气息,徐弘基睁开双眼,先端起茶盏轻咂了一口,“府外那群人是否散去?”

  微躬了躬身,徐文爵答道:“回父亲的话,各部大人已经散了,但儿子看这架势,等到明天天亮,各位大人还是要来咱们府前闹腾的。”

  哼了一声,徐弘基露出一个轻蔑的笑容道:“竖儒道学,吵来吵去前前后后就那么几个所谓的‘圣人教化’,笑话,以当今陛下的气魄,孔仲尼就算复生,只怕也会被一刀斩了。”

  “更可笑的是,居然还想着叫陛下收回官绅一体纳税的政令,朝廷在辽东和草原皆连番大胜,这尝到甜头的皇帝跟各部堂官哪个会放过南直隶这条肥鱼?”

  听到父亲的话,徐文爵眉头微皱了一下,“父亲,这昏君无时无刻不在惦记我等勋贵豪绅的家产田亩,遇事从不论大义只求利益,如此主君,其行与市井商贾何异?”

  “啪!”

  徐弘基将手中的茶盏重重掷于地上,直接从躺椅上站起怒斥道:“混账,为父将你送去读书,你他娘的就读出这么个章程出来?”

  扑通一声跪倒父亲面前,徐文爵很是委屈地说道:“父亲,昔年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今上无状,屡侵我勋贵豪绅之家,儿子觉得,父亲当凭借我魏国公府之影响力,联合南直隶诸公,尽心携力,齐齐向陛下施压……”

  “啪!”

  这次响的不是茶盏,而是徐文爵白皙的脸蛋上被自己老子狠狠抽出了一个五指山。

  “畜生,畜生!干你娘的,老子怎么就生出了你这么个畜生,你若存着这份心思,那就别在外面给老子招灾惹祸了,不然,这国公府上下,早晚会被你这个畜生坑死。”

  眼见父亲动了真怒,徐文爵赶忙跪到地上连连认错,可徐弘基哪管这些,指着儿子继续骂到:“好,好,既然你这畜生自己寻死,那也不要等着皇帝的刀子了,来人,来人……”

  几个家丁护院闻声而至,徐弘基指着地上的儿子怒喝道:“把这畜生拖下去,重打三十板子,要是打死了,直接埋了就是!”

  几个家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相了半天的面,却没人真敢上去把自家少爷给捆了去。

  见几个下人不动,徐弘基的火头一下就窜了上来,一把夺过家丁手里的棍棒,恶狠狠地就向儿子身上招了过去。

  刚刚打了几下,闻讯而来的徐府管家见这情形,赶紧上前一步趴在了徐文爵的背上。

  硬生生地替自家少爷挨了几下,愤怒地徐弘基对着管家腰胯上就是一脚踹了过去,只想着把他踢开,再去教训自家这个不知死活的畜生!

  可不论他魏国公怎么踹打,这管家抱着徐文爵就是不松手,看着跟随自己三十多年的老仆,徐弘基也只好长叹一声,把棍棒丢在地上颓然道:“都起来吧,起来吧!”

  管家顾不得伤痛,将徐文爵扶起又跪好,又赶忙给徐弘基端过了一碗热茶。

  端起茶盏刚刚抿了一口,只见一名仆役急匆匆地赶到了院内,还没等他站稳,徐弘基一抬眼皮问道:“说罢,又是什么事!”

  仆役施了一礼道:“国公爷,六部的老爷们派人来请……”

  还没等他说完,徐弘基一摆手道:“请个屁!就说老子病了!”

  迟疑了一下,仆役还是再拜说道:“国公爷,诸位大人说,请国公爷过去,是一齐商议一下迎接圣驾的事!”

  “什么?”

  腾地一下站起身,徐弘基放下茶盏惊叹了一声,然后又来来回回走了几圈,扫了儿子一眼,徐弘基对管家吩咐道:“去,将这畜生关进柴房,立刻备车……”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