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天启帝国> 第196章 掘孔家的根

第196章 掘孔家的根

  既然温体仁已经把话说绝,朱由校这位裁判又存着“吹黑哨”的心思,底下的朝臣们也发现了皇帝表情在瞬间产生的一丝变化,心中俱是一沉,知道曲阜孔家只怕是很难躲过去了。

  房壮丽见此,赶紧上前奏道:“陛下明鉴,曲阜孔家之人虽说犯下大罪,但毕竟是圣人血脉,天下文人心系之所,臣以为,这爵位可除,但还是不宜杀戮过甚,惩其首恶即可!”

  朱由校眉头一皱,却并未接话,其余几个阁臣也跪倒一片附议,把孔家的衍圣公爵位除了,这便是房壮丽等人最大的让步,可就此叫圣人绝嗣,也无异是在断儒教传承的根苗,这种事不是不能有,但绝不能发生在天启朝,更不能以朝廷的诏命贯彻实施。

  而已经撕破脸皮,彻底把自己的位置摆在皇帝一边的温体仁却并不想就此放过孔氏一门,这斩草不除根,皇帝自然是没事的,但他温体仁已经说出了那番话来,今天要是不给孔家绝了根,他温氏日后终会沦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想及于此,温体仁再度出班拜道:“陛下,臣还有话说!”

  妙啊!

  朱由校的心里都要乐开了花,其实无论今天议论出个什么结果,一向心黑如墨的他都会把孔家给连根刨起。之所以费尽心思在这里跟大臣们磨牙,无非就是给天下人一个冠冕堂皇能够交待过去,又能把朝廷摘出去的借口罢了。

  朱由校的目地,无非就是将这衍圣公的爵位先给摘了,至于什么南宗北宗的,只要牢牢控制住民间的主流思想,把公羊派那一套勇猛刚烈和大一统、大居正、大复仇主义的精华部分彻底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血脉之中,即便日后孔门南宗复立,只怕也会顺应自己这位统治者而被迫改变掉其禁锢人心的那一部分糟粕。

  总之还是那句话,圣人是圣人,儒家是儒家,孔氏族人是孔氏族人。

  儒家传承千年,其思想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早就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意愿而数次做出了相应改变。

  这也是为何儒家在发展了千年之后逐渐走向了僵化和死胡同,但仍不可否认的是,正因为儒家善变,善于去迎合上意,其传承虽说被曲解,却一直在华夏渊源流传。

  其他诸如法家、兵家、纵横家等,也都因势利导,假借儒家的皮囊来行自家之事,也就一直不肯改变中心思想的墨家,因其思想本就不利于封建帝王,又不肯做出改变,这才慢慢走向末路并逐渐消亡了下去。

  温体仁既然在这时还有话讲,很显然,他接下来的话绝对是个足以引爆孔家的大雷。

  就算不是,朱由校也会顺杆而上再照方抓药,彻底一棒子给孔家这群人削死也就是了。

  沉吟了半晌,朱由校露出一个狐狸般的微笑道:“既然温爱卿还有话说,自该言无不尽,爱卿但讲无妨!”

  温体仁眼神里透漏出一丝决绝与狠辣,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又回身对着其他朝臣拜了拜,这才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明鉴,圣人之后,毕竟非圣,今又作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徒示圣秽尔。且自宋末元初,曲阜孔氏之风遂已惹人非议。”看書喇

  “又按《孔氏宗支图记》,五代时恰逢战乱,孔府之下人有曰孔末者,乘乱与暴徒将居曲阜之阙里孔氏一一斩杀。其后,孔末于泗水杀其家主光嗣,夺其产、代其位、主圣人祀,俨然以圣人嫡裔居。经此,曲阜圣人子孙已然殆尽。”

  “据此而推,有云“孔末乱孔”事后,曲阜孔家一度被外姓剿远,后其孤夺归家业。然有人疑,孔家实在其中为易之种,遂其家风大异于前。为圣人血脉正本清源计,臣斗胆,请陛下择贤臣干吏至曲阜,严查其宗脉传承!”

  忽地一下坐直了身子,朱由校的双眼都瞪得老大。

  好家伙,温体仁这厮当真够狠。

  你们不是顾忌着圣人血脉不能杀绝吗?

  好,老子就说他孔家一门早就被人给串了种,时间更是直接推到了五代十国,这样一来,别管什么南宗北宗,只要朝廷说他孔家全族都是假的,那他就是假的。

  既然根子上都是烂的,那朝廷的除爵之举一下就占据了大义名分。毕竟,朝廷可是为了纯净圣人血脉才这么做的,只要凿实了这个话柄,天下间敢真顶着朝廷压力的儒家子弟又能有几个?

  温体仁的话一说完,殿内一众朝臣的脸色都不好看了起来。

  礼部尚书张瑞图上前道:“温大人,孔末灭孔、弑孔光嗣、冒爵等事,不过人云亦云,道听途说耳,若据此便妄议圣人血脉,是否有失偏颇?”

  温体仁却是脖子一梗,毫不退让地说道:“此事若真是道听途说,温某即生十胆,亦不敢于圣驾前妄言。”

  又向上拱了拱手,温体仁继续说道:“陛下明鉴,那孔末仍有后人世代居于孔府,称孔门‘外院’,世称‘伪孔’或‘外孔’。又因孔末曾大杀圣人子裔、冒宗冒爵,孔末为绝圣人后裔,曾追杀尚在襁褓之孔仁玉。赖仁玉乳母张氏以子代,后仁玉长大揭发此事,才使孔末伏诛。即便如今,曲阜孔氏优厚张家族人如故,此皆有据可考,又岂是妄言!”

  见争出了真火,和事佬来宗道又上前劝道:“二位大人,这话虽如此,即便‘孔末灭孔’之事为真,然孔仁玉终是孔门中兴之主,自其后,留曲阜之圣人后裔始方蕃盛,此亦不争之实,以某看,这圣人血脉还是没什么好争辩的!”

  温体仁露出一个狞笑,事已至此,他老温可是什么都豁出去了,扑通一声跪伏于地道:“正因如此,朝廷才应严格审慎孔氏宗脉,彻底理清圣人血脉传承,万勿再令奸佞宵小窃居,勿使不仁不义之辈再犯悖行,徒与圣人抹黑才是!”

  一番话,温体仁说得那叫一个大义凛然,那叫一个声泪俱下,不说别的,就冲老温这番精彩绝伦的演技,朱由校都想给他颁发一个小金人再上去好好拥抱他一下。

  回头看了一眼王体乾,朱由校压制了一下内心激动道:“王体乾,即刻命人遍查皇史宬,看温爱卿所奏可有史据!”

  孔家这点糟烂事,只要仔细翻翻,想找出凭证来还真就不是什么难事,尤其还有温体仁从旁指点,司礼监的几个小太监很快就将两箱书册抬到了大殿之中。

  仔细翻看了一番,朱由校大概也就理清了事情的脉络,这“内孔”、“外孔”的事,还真就是孔家人自己研究出来的。

  时值北宋末年,自靖康之乱,孔子第四十八世嫡孙、衍圣公孔端友举族追随宋高宗南迁,史称“扈跸南渡”,亦称“大宗南渡”。

  在这之后,金人占据了长江以北,直接就扶了孔氏旁支为衍圣公,这就是孔氏北宗的由来。

  而蒙古灭金之后,蒙古人又扶持了一位衍圣公上位,一度跟金人和南宋形成了三衍圣公并立的局面。

  金灭之后,衍圣公之位的争夺一直持续到元仁宗年间,而孔子的第五十三世孙,衍圣公孔思诚突然被蒙古人所废,直接改立孔思晦为衍圣公。

  而“孔末乱孔”事件,恰恰就是孔思晦这位衍圣公自己宣扬出来的,温体仁所凭借的实证,正是孔思晦《孔氏宗支图记》力主编修的。

  那么这个事情可就很是值得玩味了;暂且不论孔思晦当时的目的是什么,既然他能唱上这么一出,又堂而皇之的把事情给落在了纸面上,朱由校可绝对不会放过这等掘孔家根的大好机会……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