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天启帝国> 第161章 凑热闹的林丹汗

第161章 凑热闹的林丹汗

  锦州,原本的总兵府因皇帝的到来已经被从里到外的修葺一新,在草原和辽东狠狠抢了一波的朱由校也懒得去理李永贞和方正化的这点小动作,相反的他还很是期待这片地方日后会不会也被开发成一片旅游景点出来,也搞上几个诸如什么“天启皇帝军事指挥部原址”、“天启皇帝拴马石”等粗制滥造出的噱头出来。

  而现在,朱由校正翻看着桌案上的三封书信,嘴角上还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这第一封,是五十七名在京大臣联名上书,首先是恭贺一番皇帝在辽东取得一系列大捷,然后就是希望陛下能够再接再厉,携得胜王师彻底扫平辽东虏患,还辽东百姓一个清平盛世。

  第二封,则是魏忠贤发来的密信,信中内容也很简单,老魏直接告诉朱由校,大致意思就是这群联名上书的大臣压根就没憋什么好屁,叫皇帝继续御驾亲征的目的不过是想等皇爷您跌个大跟头,他们这群人也好趁机发难。而这群人之所以如此行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京中局势已经十分诡异,不少勋贵跟藩王大臣全都牵扯其中,搞得张惟贤很内阁六部的诸位大人们已是举步维艰,许多政令想要推行,也只能靠着田尔耕这头恶犬上去进行恐吓。

  而最叫朱由校感兴趣的则是第三封信,这封信是大宁城的甘辉跟黑云龙联名发来的,信中也只说了一件事,林丹汗在听闻大明在辽东取得一系列大胜,尤其是一次性就干掉女真五个贝勒贝子,又大败老奴、重伤黄台吉后,自诩草原共主的林丹巴图尔便再也坐不住他的王帐,不仅一直被他拖延着的和亲之事又被他再度提起,现在更是亲自率领着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了科尔沁草原,想趁着后金虚弱乏力之时在奥巴台吉哪里讨上一些便宜。

  收起三封书信,对于京中的事,朱由校猜测应是阴帅那边又有了新行动,不过这老东西的心可是真黑,按魏忠贤的描述,足有七家藩王和上百家宗室勋贵被他的算计给牵连了进去,那群东林余孽、京官团体跟其背后的势力反而被这一系列的假象所迷惑,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全都沉浸在大势所趋、众正盈朝的美梦跟幻想里无法自拔。

  所以京师的事情眼下还不是十分要紧,阴帅的计划明显就是想叫这群人先自己膨胀够了再去主动跳出来寻死,既然他还没有新的消息传来,自己也就无须过度担心,左右自己现在大军在手,京师还有英国公坐镇,这群人即便铤而走险,想来也该掂量掂量是不是老国公的对手。

  反而是这主动贴过来的林丹汗,虽说他跟奥巴台吉开片的行为十分符合大明在草原上的利益,但大明现在也没有余力去掺和草原上的那点恩恩怨怨,所以他林丹汗跟奥巴台吉互掐可以,但打成一个平手,最好是两败俱伤,都大伤元气那才叫好。

  敲着桌案想了好一阵子,朱由校的眼前一亮,对方正化吩咐道:“方卿,把曹变蛟和呼延震叫来!”

  先跟两员战将开了一个闭门会议,毕竟这等背后给自己准丈人,名义上的盟友下刀子的事儿,那还是知道的人越少才越保险。

  阴谋诡计商议完毕,朱由校这才命人将所有在锦州的主要将领全都召集到了前厅,大明虽然此番狠怼了后金,但多数还是占了老奴父子轻敌冒进,己方准备充分的便宜。

  单论两军对垒时的表现,连千挑万选、装备精良的静塞军和天雄军也没有绝对必胜的把握;而祖大寿能够守住孤城,更多还是依仗亲兵家将的个人武勇以及死囚营这么一支悍不畏死的奇兵。

  这下一步该以怎样的策略继续对付后金,大明必须从中枢到地方进一步的统一思想,必须在一个主导思想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各地方大佬、统兵将领的积极性。

  人都齐了,朱由校却没先谈正事儿,反而冲着众人呵呵一笑道:“此番我大明能在辽东力挫建虏,全赖诸公用命,三军将士更是舍身忘死;今虎墩兔憨欲以王女与大明联姻,召诸公来,乃朕已决意于阵前迎娶插汗王女,与众将士同乐,届时,朕亦会在大婚之日此战有功将士嘉奖述功,不知诸公意下如何?”

  朱由校话一出口,屋内众人皆面露喜色,毕竟这功劳是立下了,但该怎么封赏,按照以往惯例,怎么也得造功叙册,先呈报兵部,再递交到内阁,然后内阁诸公共议后再转呈御前朱批。

  而这么一套流程操作下来,这群文官老爷们铁定会上下其手,有时这群武将的封赏还没出京城,七扣八挪之下能到手里的早就十不存一。

  可皇帝阵前亲封可就不一样了,虽说赏格多少几乎全看皇爷心意,但除了那几个没卵子的太监会扣下一部分“人事”,大多还是能够及时发放到个人手里的;再加上还有军功爵制封赏下的土地和爵位,别说这满屋带兵之人,就是个普通丘八跟死囚营那群亡命,要是能在皇帝大婚之日受到天子亲封,估计都够跟儿孙吹上一辈子的。看書溂

  满屋只有孙承宗皱着眉头听完皇帝的讲话,上前施了一礼道:“老臣斗胆,还请吾皇三思,是否等辽南、朝鲜稍定后再行封赏,否则军心浮动,臣恐对战事不利!”

  笑眯眯地点头应是,朱由校连道:“对对对,还是孙师老成谋国,此间倒是朕心急了些。”

  话锋一转朱由校又正色对屋内众人说道:“既然孙阁老说得在理,那么朕的大婚,诸有功将士的封赏,便在全部战事结束后一并进行,既然如此,眼下诸位还应勠力同心,朕也期望列位能够再立新功。”

  “朕还是那句话,凡有驱虏救国、拓土开疆之大功者,无论文武,纵裂土锡爵,朕亦无不舍,还望诸位爱卿再接再厉,待扫平虏患之日,朕绝不吝封,大明万胜!”

  随着朱由校极具挑动性的发言,屋内众人的情绪也被皇帝彻底点燃,大明万胜和陛下万岁的呼喊声也是此起彼伏起来,直到朱由校再度挥手,众人这才暂时止住高昂的情绪。

  扫视了一圈,朱由校还是很满意这屋内的人员构成,除了孙承宗和卢象升多少沾点文官的边,剩下的几乎全是领军打仗的武将跟兵头,这么一群人,虽说平时多少有点桀骜不驯,可好歹也比那群虚伪到了极点的东林君子们要好调理的多。

  目光扫过一张年轻的面孔,朱由校心里猛地咯噔了一下,但脸上的笑容却是更胜,向着那个方向招了招手道:“你便是吴三桂吧,来上得近前来。”

  听见皇帝突然点了自己的名,吴三桂仿佛突然就被雷电劈中了一般就这样愣在了原地,直到他的老子吴襄狠狠拉了他一把,他这才一个咧斜闪出了人群,伸出来施礼的双手竟然都微微抖动了起来。

  哈哈大笑几声,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朱由校竟起身走下座位,上前一把拉过吴三桂朗声说道:“朕听军中书记官说你第一次上战场就随着祖大弼将军杀到了黄台吉的中军!你这面对千军万马都未曾发怵年轻虎将,怎见到朕却还这般作态?”

  吴襄跟祖大寿全都紧张地看向了年轻的吴三桂,深怕他年轻气盛之下答错了天子提问,而自己两家的身份其实十分敏感,任谁都能发觉皇帝对辽东军门世家已经有所不满,虽说祖家跟吴家已经向皇帝表现出了自己的诚意,但天威难测,谁知道着小皇帝会不会借题发挥,找出个莫须有的罪名来调理他这两家人。

  辽东两个最大的兵头一下变得紧张无比,屋内祖家跟吴家的家将也额头冒出了不少冷汗,孙承宗、卢象升、马祥麟等人也觉察到了气氛的变化,一时间,众人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年轻的吴三桂身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