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天启帝国> 第64章 栽赃是门手艺

第64章 栽赃是门手艺

  自皇帝降下诏令,由各地的锦衣卫千户所和百户所组织一批久试不第的老童生、老秀才在各处酒肆茶馆负责向百姓宣读朝廷政令后;这京畿城镇的各家酒肆茶馆每日间就多了这么一个“保留节目”。

  一开始,百姓对这件事还是很抵触的;毕竟,任谁饮酒喝茶的时候,总有那么几双看起来就不怀好意的眼睛盯着,总是叫人不舒服的。

  可几场讲下来,百姓们惊奇的发现,只要你不是作了大死公开骂皇帝和宣称造反,剩下的不管你说什么,那都是孙猴子拔毫毛—随便喷。

  这么一来,不仅百姓们高兴了,这各家酒肆茶馆的掌柜们也是欢喜得紧。

  一来,以往各家的说书人和讲读人每日里翻来覆去也讲那几册子话本来供人消遣,这日子久了难免叫人无趣。可眼下,这群讲读人那是什么都敢讲,什么都敢说,不仅有朝廷里的大事,还有本地士绅那听起来就让人痒痒的各类花边。

  二来,皇帝老子说了,各家讲读人都要直白叙事,也就是用大白话来和百姓们讲解朝廷政令和一系列风俗见闻;这么一来,百姓们听得懂,也乐意听,更是喜欢议论上一番。

  有那好事的也曾偷看过讲读人手里的小本本,上面的每句大白话那都是标好了句逗,分好了断句的;这样一来,任哪个也不敢当众曲解朝廷的政令来讲给百姓。

  三来,在这些老童生和老秀才们看来,自己那是吃着皇粮、领着朝廷俸禄的,在各个衙门里都是挂了号的“编制人员”,对这份活计也都显得格外热心。

  这不,今天这申时刚到,京城的一处酒肆里就来了一位讲读人坐到了大堂正中,把手里的小册子平铺到桌案上,就开始了自己每日间的“工作”。

  “大明皇帝陛下在前天的朝会上说,孙传庭这个三边行军大都督在西北干得不错,不但发动百姓兴修了水利、清理了河道,还把土豆和番薯这两样东西种的有模有样;可西北的老百姓总不能饿着肚子给朝廷干活,朝廷要拿出钱来从江南给西北的百姓买上一批粮食送过去。谁敢在这里面伸手,叫朕的百姓饿了肚子,朕就替百姓们砍了他的脑袋当球踢。”

  “皇帝陛下今天见了户部郭尚书,命户部在西北与河北各省兴建五百所常平仓,又叫内官监用高于市价两成的价格去江南收购粮食;陛下说了,朕可以不住这么大的房子,但百姓们不能饿着肚子。”

  “陛下还说,东厂和锦衣卫是替百姓们看着官老爷们的,现在大明各地收成都不好,百姓们的日子不好过,厂卫也不能闲着,要撒出人到广东和福建,‘鼓励’商人们把安南、南掌那几个盛产稻米地方的粮食运回大明来卖,朝廷一分钱的关税也不收;要是能自己运到常平仓,内官监还会补贴运费……”

  “好!皇帝老子说得好啊!这帮贪官污吏就是该杀!也就皇帝老子整日里惦记着俺们这些平头百姓,这抄家得来的银子可不都拿出来买粮食去了!”

  刚读了几条政令,底下就有一名酒客高声叫起好来,那讲读人早就见怪不怪,也就暂时先停了下来。

  另一酒客端着酒碗,红着一张脸说道:“啧啧!依着俺说,这些贪官的家眷都砍了也是可惜,左右朝廷需要人手去辽东修路筑城,还不如赏下一碗糙米,叫他们替皇爷干些活去!”

  这时,那酒客旁边的同伴不满道:“别胡咧咧,你就不能先听下去!”

  堂上的讲读人见有人出来维持秩序,笑了一下继续念道:“经查实,苏州府太仓州书生张溥、张采等人蛊惑上千士子烧毁府衙,又趁乱劫掠太仓、苏州、南京周边富户三十七家,并且私下密谋,要用所劫财货当做军资,勾结沿海的海盗和倭寇自立为王,张溥等人还说,事成之后要把朝廷征上来的商税从百姓手里再抢回来。”

  “皇帝陛下知道这个消息,被气得一天没吃下去饭,说张溥这些畜生狗胆包了天,这朝廷不征商税,难不成还要落在百姓头上;朝廷从来都没亏待这些士子,他们竟被猪油蒙了心,还要勾结倭寇祸害朕的百姓,实在是该死……”

  “轰!”

  “他娘的!这帮读书人的脑子坏了吗?竟然想着勾结倭寇来祸害俺们!”

  “去他妈的!老子看他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整日里就知道算计俺们这群苦哈哈!”

  “卧槽他张溥的老娘!这厮倒是好算计,抢了这么一群富户,到头来却还是惦记俺们兜里的那点铜子儿!”

  听到这条重磅的消息,堂下的一众酒客直接就炸开了锅,对讲读人直接念出的那个“猪”字,大家倒是直接选择了过滤,毕竟,这话是皇帝自己说的,又大大方方白纸黑字写了上去,任谁也没去挑这个毛病。

  就这样,张溥等人的被抓,就像平静的湖面被人丢下了一颗小石子,虽然砸出了一阵涟漪,却几乎在瞬间就恢复了平静。即便这平静的湖面之下波涛汹涌,却终是没能泛起更大的浪花。

  而要说张溥等人的事放在以往,朝廷里怎么也会冒出一批不怕死的言官,站出来与皇帝争上一争;毕竟,这张溥等人打着的可是“为民请愿”的旗号。

  可这次,御史台、刑部、大理寺是连连上书,皆请朝廷以谋逆罪尽快处置张溥等人。

  至于这原因,其实就出在李实命吴昌时伪造出来的那份东西上。

  张溥等人被抓后,李实立刻率一众手下,大张旗鼓的分水陆两条线押送张溥、张采和吴伟业赶赴京师。

  但这两路人马都是幌子,真正的人犯都被那位姓苗的内廷供奉领着一众西厂高手连夜秘密押解出了苏州地界,等与前来接应的五百锦衣卫汇合后,一路换马不换人的将人悄悄关进了诏狱。

  随着张溥等人一齐进了诏狱大门的,还有那位被朱由校夸做“奇才”,被苗供奉亲自扭断了脖子,那位吴昌时吴大才子人头的匣子。

  而就在张溥等人伏法当夜,苏州府的一众官员、南京的数家勋贵连同苏州、太仓、杭州、嘉兴等地被“请”来的士绅名流被齐齐聚到了张家。

  在众人的见证下,一群厂卫的鹰犬砸开了张府的围墙和暗格,从中搜出了大批其与朝廷和江南官员、士子们往来串联的书信。

  在张家那名“家仆”的指证下,更是在张溥书房的一个暗格中发现了大批伪造的印玺、图谶、冕服和皇册等物。

  可最叫众人心惊的,还是那厚厚一沓由张溥“亲笔书写”的“国策”。

  据这份东西所述,张溥等人意图谋反之事成后,打出张士诚的旗号,谎称张溥乃是吴王后人,再以劫掠的家财引倭寇来杀尽江南勋贵士绅。

  其后的建国策略,就是要师法王莽,复古改制,恢复井田制,仿照《周礼》的制度来推行新政,把江南全部地主豪绅的土地平均分配给百姓。进而增加商税至五成,以求广收天下民心,把整个国家的礼仪制度全部恢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当一众江南勋贵和士绅的代表看到这份东西后,那是跳着脚的大骂张溥等人“狼子野心”、“狼心狗肺”。

  待众人情绪稍稍稳定下来,更是纷纷掏出大把的金银来贿赂前来抄家的一众厂卫鹰犬,只求千万不要将这份东西和那些联络书信呈至御前。

  最后,还是魏国公徐鸿基出面,好说歹说的将这份东西在众多“证据”里给抽了出去,一众勋贵士绅这才稍稍安心了些。

  而东厂领头的那名太监仍是十分为难的说:“咱家替诸位担了这天大的干系,一旦事发了,对皇爷没个交代可怎么得了。”

  当下,众勋贵士绅们纷纷打下包票,全力支持朝廷在南直隶征收商税。

  一个满脸麻子的肥胖商人更是凑上去小声的对那太监说道:“公公明鉴,陛下所求的,也不过是我等能够给朝廷安心交税,可恼的是张溥这狗东西蒙蔽了我等,我等不辨是非之下才会任其摆布;如今圣天子临朝,这贼子又已伏法,我等江南士绅尽是良善之辈,又怎会不遵朝廷法度,公公放心,这税是肯定会如数交齐,但求公公能向天子进言,宜当速诛此寮,以安江南民心。”

  说罢,手里骨碌出两颗人眼大小的火油钻,直接顺到了那太监手中。

  ……

  ……

  扒拉着面前的奏章,朱由校不由得在心里暗骂:“他娘的,这群人还真是‘同仇敌忾’哟!不过自己总还算幸运,这应社的影响力还远没达到‘身在江湖,操控天下’的地步,张溥这些人最多也就算是明朝的‘公知’,东厂又给他们扣上‘谋反’这顶大帽子,眼下说砍也就砍了;这不过嘛……”

  “至于那份东西,嘿嘿!本就是老子叫人给你们编出来的,看与不看还不都是那回事儿,啧啧!这栽赃陷害还真是门手艺,魏忠贤他们这群人的脑子还真好用,如此阴损毒辣的招数都能想得出来!”

  “来人!传刑部尚书温体仁、大理寺卿吴淳夫入宫觐见。”

  ……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