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天启帝国> 第33章 脏乱差

第33章 脏乱差

  这日,一身贵公子打扮的朱由校在方正化、卢象升、孙传庭和十几个侍卫高手的陪同下在京城逛起了闲街。

  孙传庭是在卢象升之后第三天赶到京城的,他刚一入宫,便被朱由校跟卢象升拉着先搞了几局军棋推演。

  结果,便是孙传庭被这对早已玩儿精熟的君臣给杀了一个“片甲不留”。

  最后,孙传庭也得了一套皇帝亲自制作的军棋和一套“九进十连环”的阵法图册。

  可还没等孙传庭弄清皇帝急诏自己入京所谓何事,皇帝身边那名孔武有力的太监便向着他宣读起了圣旨,当听到皇帝居然连拔数级,命自己接替三边总督武之望镇巡三边并于陕甘等地编练新军时。孙传庭的内心既激动,又隐隐的生出一些忐忑。

  他虽然时刻都梦想着能够一展抱负,可又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何时“简在帝心”的。就这样,孙传庭便在晕晕乎乎的状态下接了圣旨,又晕晕乎乎的听皇帝画了半天的“大饼”。

  而对于同样得了天子诏命总督宣府的卢象升,则对孙传庭起了些许竞争之心。看書喇

  他还真想看看,这位没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大人到底有什么能耐居然比自己更得天子重用。

  对于卢象升表现出的竞争之意,朱由校自是看在眼里,他倒觉得没有什么大碍,只要两人竞争是良性的,那么对两支新军和两地建设只能是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而此时,正走在京城街道上的朱由校对京城的现状却很不满意。

  首先便是这扬沙,现在六月的风还不算大,可京城里却是一副黄沙漫天的景象。而且走在路上还必须小心地躲着路上随时出现的牲畜粪便,对刚走出两条街,便遇见的好几个随地大小便的行人,朱由校都懒得再去理会了。

  见自家皇爷自打出了宫门,便始终眉头紧锁一脸的不悦模样,方正化小心翼翼地上前说道:“禀皇爷,这京师周边便是这样,每当大风起时,便冲天蔽日,风大之时,睹面而不相识,百姓谓之‘刮黄沙’,每月必数次或十数次,或竟月皆然。京中百姓多买眼罩,轻纱覆之,盖以遮蔽烈日、风沙。而京城内外,各部院衙门、各街百姓多用畜力,骡、马、牛、犬所遗之粪随时遍布,加之京师水源匮乏,则清洁更为不易。”

  听了方正化的话,朱由校止住了脚步,指着路边的一家酒肆说到:“本公子走得累了,即刻差人,把郭允厚、王绍徽、薛凤翔、田尔耕还有顺天府尹给本公子爷叫来此处问话。”

  说罢,便迈步进了酒肆大门。

  众人见状也是无奈,都只好跟着自家皇帝先后进得酒肆堂内。

  等众人在店小二的引领下,上楼寻了一处僻静的雅间坐定。

  店小二边擦着桌子边对着众人招呼到:“这位公子爷请了,敢问您几位用点儿什么?您老别看本店店小人稀,但本店菜肴的味道那可是京师闻名,本店最拿手的便是烹制肉食,有马牙肉、樱桃肉、红烧肉、酥烤肉、酱焖肉、五香肉、雪菜扣肉……”

  见这店小二自顾自的玩起了“报菜名”,朱由校赶紧摆手道:“罢了罢了,本公子近日虚火旺盛,吃不得这些许肉食,你就拣着几样清淡爽口的小菜,再上两壶好酒、一壶好茶便是。”

  说罢,示意方正化甩出了几锭银子,就打发店小二出去了。

  店小二本就见这一行人衣着华丽,心知今天是来了大客户,眼下又得了这么一大笔银子,这还不知道掌柜的会怎么打赏自己,乐得那叫一个美,立刻颠儿颠儿的跑去后厨忙活。

  朱由校手指敲击着桌面,众人见皇帝面色不悦,也不敢多言,都是正襟危坐的等在一旁。

  门帘一挑,一脸喜色的店小二将各色小菜满满的摆了一桌子,又给在座诸人满上酒,这才告了声罪,便退出了屋去。

  朱由校端起酒杯,旋即又将杯子放下,本以为这北京城即便比不得后世,可好歹也是大明王朝的都城,最起码也该是街道宽敞,干净卫生的才是。

  就算这黄沙漫天是环境问题,可这满地粪便,臭水沟子遍地,行人随地便溺,这特么就是卫生治理问题跟素质问题。

  又想起后世记录的崇祯末年爆发的鼠疫,怪不得说李自成攻进北京时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就这种卫生状况,能耗到崇祯末年才爆发鼠疫已经算是不错了。

  所以,朱由校现在想做的,就不单单是整顿北京一城的卫生条件,而是下大力气,花大价钱整顿整个华北地区乃至整个大明各个城镇的卫生条件。

  这件事跟搞粮食、搞钱和练兵是同样重要的,因为只要来那么几场瘟疫,在十室九空之下,即便自己钱粮俱在又有个屁用。

  再加上即小冰河时期频繁爆发的各种灾害,就以现在的卫生条件,到时候真的给自己爆发上一两场大规模鼠疫和瘟疫,到时候都不用别人来打,这朝廷自己就把能把自己玩儿死。

  就在朱由校苦思该从哪方面入手整治环境卫生和防治鼠疫时,门帘被人一挑,却是吏部尚书王绍徽、户部尚书郭允厚、工部尚书薛凤翔、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还有顺天府尹李春茂到了。

  叫这五位分别坐下,又命侍卫们出门看着,朱由校这才叹了口气说到:朕今日微服出访,本为体察民情,不想才出宫二三里,乃见畜粪遍地,行人亦随意溲便。”

  “皇城周围尚犹如此,何言之他处?据朕所知,自成祖迁都北京以来,这京师之地大小便有十数鼠疫,以如今之状,若再生鼠疫,则京师诸公当以何策应之?以朕观之,不止京畿之地须下力防鼠、蚊、蝇、蟑螂这‘四害’,我大明诸城镇乃至乡村亦当并展除此‘四害’之举。然此事体大,除四方衙门外,中枢亦须一司加以统制。“

  ”是故,朕欲于太医院中再设医学提举司,为户部管辖,其职除去考较诸省医生课义、试验太医教官、检勘名医撰述文字、辨验药材、领各路医学外,还应制定卫生防疫法,指导各省依法行事。各省当设分司衙门,各府设府司衙门,县设县司衙门,各乡、镇设提举所。如此以中枢衡量天下,以各省治府,以各府治县,以县治邑。“

  ”中枢、诸司及各提举所之司员、品秩付吏部、户部共同定拟后呈于内阁。所建官署花费由工部拟呈于内阁;今后这太医院医官除为皇室服务外,亦需定期为京中百姓开诊送药。”

  “各省、府、县、镇均设太医分院,每个村寨常驻医官不得少于四人,其中花费,仍由户部、工部拟定,然此事绝非一日之功,当以十二年为期,每三年定一计划呈报,逐步完善。如此,诸卿可有异议?”

  王绍徽和薛凤翔这两个阉党互相递了个眼神,均是赶忙起身拜道:“臣等无异议。”

  田尔耕见皇爷没提到自己,更是没什么话说。而户部尚书郭允厚则向朱由校施了一礼道:“敢问陛下,而今户部库银尚不足百万,这所需花费当从何来?是否待秋税收至,复行其事可好?”

  朱由校笑了一下说:“此事无妨,一应所用,户部可先内帑支借,其后岁偿而已,即是利民之事,朕亦不取息于户部,爱卿以为如何?”

  这怎么户部从内帑支借款项还需还款了?看陛下这意思,若不是此事是陛下提起的,这还想跟户部要利息?这天下可是皇帝您老人家的,您为天下万民花些银子难道不应该吗?

  “启奏陛下,臣……”郭允厚正待反驳,却瞥见方正化、王绍徽、薛凤翔、田尔耕几人正在用一种可以杀死人的眼神盯着自己看,当下,郭允厚的身子也是不由一颤,忙改口道:“臣……臣亦无异议。”

  朱由校很满意郭允厚的态度,这郭允厚在原本的历史上虽说被崇祯给划到了“阉党”堆里,其人却是明末少有肯于任事的干臣。

  其在洛阳知县任上就敢顶着福王朱常洵的压力照章办事,这在当时和后世都是十分难得的。

  至于他投效魏忠贤,在朱由校看来还是东林党“党同伐异”之下的产物,在这群东林党看来,只要是反对过东林党所行所言的人,那便统统都是“阉党”无疑。

  也正是这种连最起码底线都没有的党争,叫少数一些想要干些实事的官员失去了施展的空间和心气,也就导致了明末无人可用、有人却不敢用的可笑局面。

  与其他末代君主不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既不是因为大权旁落,更不是自己不勤于政事而造成的亡国。

  相比其他末代皇帝,崇祯是既有实权,又勤于国政,除去其本人性格缺陷外,党争之弊才是明亡最大的祸端。

  无论是熊廷弼被杀还是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甚至于后期袁崇焕的被剐,都是大明朝堂上的党争外延的结果。再加上崇祯对宗亲勋贵太过宽容,又脑残的废掉了商税、矿税,只是不断通过向农民加税增赋来提高财政收入,最后,就只能是白白便宜了李自成和满清。

  而相比于东林君子们的虚伪、无耻和毫无节操,这些所谓的“阉党”分子们起码还知道尽量去维护下这个国家的统治,毕竟只有大明这个国家还在、朱由校这个皇帝还在,他们才能继续执政,才好继续搂银子。

  而这群人中更是有着不少类似郭允厚这种只因单纯看不上东林党的作派而被划到“阉党”堆里的大臣,虽然阉党中不缺大奸大恶之辈,但对于弄死东林君子们都没任何心理负担的朱由校来说,只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干掉几个不开眼的阉党分子给魏忠贤等人“长长记性”也就是了。

  所以对于郭允厚这种本就跟阉党牵连不深,又不招东林党待见,还肯给自己办事的官员,只要他能端正态度,还是要多加提拔,好好重用才是。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