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二号皇帝> 第187章 大战前夕,2个女孩子进兵营,脱下衣服后,背上画着地图

第187章 大战前夕,2个女孩子进兵营,脱下衣服后,背上画着地图

  天黑前,工城里的2万兵出了城。

  黑衣使者正在和兵士们一起掩埋战争中留下的尸体,月到半空的时候,战场上被打扫干净,月朗星稀之下,黑衣使者陷入了沉思。

  独勇不赖众谋。两军征战,用兵除了神速,还在于奇正结合,出其不意,快速解决对方才是最好的办法。工城危机还有多少,他心里没有底数,但是一战下来,林国兵力的强弱,他心里多少有些算计。

  工城2万兵出来之后,没有被分开,而是围着2000多人的营帐展开,形成一个巨大的保护圈,2000人成为中心,黑衣使者的营帐在最中间。

  将士们很兴奋,血腥没有吓倒士气,反而是大胜让人有了底气。很多人都渴望得到下一场战争,有些人已经在暗暗盘算,再打几仗,再杀几个敌人,就可以衣锦还乡,就可以当个官长。

  消息传得很快,工城的兵马上也知道了消息,打败了丢命,打赢了可以改命。

  整个兵营灯火不熄,黑衣使者盘算手里的兵力:工城的2万兵可守不可攻,东西2万兵三日后才可抵达。4万兵聚焦在工城,驻扎是问题,粮食也是问题。

  退了工城之兵,不是此行的目的,调动4万大军,亮出于家军的旗帜,不能轻易回师。消息很快就会传回阳城,对于亮旗之说,他早已心有成竹,现在核心是如何用兵。

  凌晨,兵营静静安静下来,许多人熟睡之际,满妈穿着一身男装,带着两个女子化妆前来。

  “见过公子!”满妈的泪水横流,刚要下跪,被他一把拉起。

  “满妈,坐!”黑衣使者看了看两个随行的黑衣人。

  “脱下上衣吧!”满妈看了看黑衣使者。

  两个女孩子没有扭捏,脱掉上衣后,转过身来。

  灯火忽闪忽闪中,两人的后背上画着弯弯曲曲的线条,标注着地名和数字,黑衣使者没有上前,只是用眼光扫了几下,便点点头。

  “穿上吧!”满妈开口,“把梅花印露一下。”

  两个女人撩开裙脚,露出大腿处的梅花瓣。

  “去吧。”黑衣使者看了看满妈,再次点点头。

  “情况摸准了?”两个女人离开后,黑衣使者盯着满妈问,“三个城的情况?”

  “嗯,三城都是前些年划出去的,林国派过来的人很少,都是沈国原来的百姓,每个城中驻兵不足2万,补充的兵里面沈国的人很多,闲时种地,战时跟着出来,几天之内围了工城,就是用了三城的兵,赢了,大家跟着冲,输了,大家都跟着跑,没有几个人想打这一仗。”

  满妈看了看黑衣使者,“摸到一个情况,他们突然要来抢城,说是城里出现了病人,好多人不愿意在城里住,怕是得了什么疫病,这事,好多人不信。应该还是为了抢东西,阳城的债板都到了这里,他们是知道沈国没有钱了,派不出人了。”

  “嗯,还有其它的吗?”黑衣使者笑着问,“三城还里我们的人吗?”

  “都有一些,不知道这个时候敢不敢用?”

  “用一下,回去之后,就传,于家军来了,传的越多越好。”

  “我看到那面旗了。”满妈突然黯然地说了一句。

  “该出旗了,这些年,好多人都等着呢。”黑衣使者略略停顿了一下,“三城里面,哪个城里有粮?”

  “离这儿最远的那个,靠这面的两城,粮食都用得差不离了。”满妈看了看黑衣使者,“武红那里有粮。”

  “他那里的先存着,不知道后面的事顺不顺,先弄粮。”

  “三城百里外,他们有一个守边粮库,五百里内,两三年的粮都在那里。”

  “好,就那里,你回去后快传消息,三日后,人太多,得找吃的。”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
  2. [历史军事] 穿越古代和离妇,她把娘家兴旺了
  3. [历史军事] 最强斥候之我叫马小刀
  4. [历史军事] 人在乱世当世子,娘子却是大剑仙
  5. [历史军事] 棺越:开局便是冒牌货
  6. [历史军事] 开局村花来救驾,吾许你一个天下
  7. [历史军事] 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
  8. [历史军事] 家父汉武帝!
  9. [历史军事] 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
  10. [历史军事] 抗战:打造重装合成旅,决战淞沪
  11. [历史军事] 绝世小书儒
  12. [历史军事] 明末:乱世崛起
  13. [历史军事] 变身武则天,我征服了李世民
  14.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
  15. [历史军事] 回到大汉打天下
  16. [历史军事] 我在大秦发展高科技
  17. [历史军事] 东汉不三国
  18. [历史军事] 本驸马热武器自由,开荒怎么了?
  19. [历史军事]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20. [历史军事] 兴晋
  21. [历史军事] 亮剑:开局我魏和尚独立发展
  22. [历史军事] 三叉星玉
  23. [历史军事] 穿越后,我为王朝续命百年
  24. [历史军事] 明朝最真实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