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我崇祯绝不上吊> 第581章 难得糊涂

第581章 难得糊涂

  陈奇瑜自然知道晋商的真正实力!

  晋商能够横行塞外,可不是易与之辈,人家的打手,可不少呢!

  别的不说,哪个商贾家里,没有上千号伙计?

  晋商给出的待遇很高,这些伙计,就是他们变相的家丁。

  甚至……

  这些伙计,远比家丁更加悍不畏死!

  陈奇瑜很担心,生怕皇帝再像当初一样,带着几十个人,就开始攻城了……

  朱由检哈哈一笑。

  陈奇瑜的担心,他岂能不知道!

  说个不好听的,之所以动用了姜瓖等人,他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啊!

  “陈卿放心就是。

  大明今日兵多将广,朕再无亲身犯险的道理。”看書溂

  朱由检笑着应了。

  他冷笑起来:

  “朕让他们多活了他们大半年。

  对他们,朕仁至义尽了!

  甚至,有时候,朕止不住在想——认错吧,只要你们认错,朕可以从轻处罚……

  然而……

  彼等一意孤行!

  既然他们铁心跟着鞑子,就别怪朕了!

  正好,清廷入关迁居京师,多铎又带军驻扎归化城,八大家的商队,都返回了山西。

  彼等阖家团圆……“

  朱由检满脸的冷酷:

  “正是朕,一网打尽之时!”

  有句话,朱由检没说,陈奇瑜也知道。

  晋商八大家,能够一次次走私东虏,定然是将边将都喂饱了的。

  不管边将们,知不知道八大家干的事……

  银子是不会少收了的!

  因为他们不收——

  就活不下去!

  北方常年兵祸,文风不盛,朝堂上大员不多,能够为边军们摇旗呐喊的,自然更少。

  至于敢弹劾“朝廷已经拨付,银子却未到军镇手中”的官——更是近乎绝迹。

  于是,朱家人手里本就不多的资源,在东林诸党的鼓吹呐喊下,更加偏向于辽东。

  不说文人集团给他们开支了多少军饷了……

  户部就算开几个空头收据,也“没人”鸣冤啊……

  再加上自从隆庆皇帝起,右翼蒙古开始上贡,从此再无兵祸。

  于是,非辽东一镇的其他八边,军饷、物资、纷纷被扣。

  毛文龙说他的东江,朝廷拨付钱粮,到了他手上后——

  难及拨付数量的十分之三,更有甚者,为皇帝下发原数的十分之一。

  (崇祯元年,毛文龙有个自辩疏,很出名。毛文龙连发三问“皇上知之否”。

  他们说毛文龙不臣,有反心,该死。却绝口不提圆嘟嘟在毛文龙的地盘上砍了毛文龙,还能安然离去。)

  试想,顶在鞑子腰窝子上的毛文龙,都拿不到银子,更何况是“没有用”的其余八镇了。

  这一带——能有十分之一,就是文臣清廉了!

  甚至……

  就是全扣了,不给你,你能咋地?

  你敢闹吗?

  戚家军闹了……

  于是,没了!

  白杆兵闹了……

  于是,全军战死……

  哦,跑了几个,没死完。

  别说闹了,孙老大人手握通州钱粮,袁老大人身负调度全军之职。

  这两个,可是吹上了天的绝代忠臣吧!

  就好像全历史——都没有比他们更好的了!

  结果呢?

  前来勤王的山陕兵,被硬生生折磨的哗变了!

  果然是忠臣!

  果然是全历史最拔尖!

  果然是大明肱股之臣!

  ……

  也就借着山陕大旱这几年,大老爷们不敢过来,山陕等八边,闹饷才成了常态。

  但是……

  你八边闹,我辽东镇也不是吃闲饭的啊!

  那就闹呗!

  我们比比看——是谁的声音更大!

  是谁,帮着说话的大臣更多!

  于是,本就倾斜到了恨不得垂直的天平,再他么一次倾斜了……

  辽东得到了多少饷银?

  后世有公论!

  就特么那几万兵,还是存在于纸面上的,一年八百万、七百万、三百万、五百万……

  娘的,真特么金贵!

  这么多银子,派一批民夫,拖过去,朝草原上一堆。

  只需要吆喝一声——蒙古盟友们,赶紧拿人头换银子了!

  这世上还会有东虏吗?

  别说一个人头20两了,特么200两一个人头,也给弄绝了啊!

  ……

  至于银子最终去了哪里……

  反正秦淮河上有八艳——名动全球!

  人人长了个金13,也没这么出名啊!

  ……

  明末就是这个鸟样子。

  江南文臣集团掌握国家。

  保家卫国的,拿不到银子。

  背族叛国的,天天去玩金13.

  这八边重镇,留在后世的奏报疏折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字眼——

  “饷已欠三年”、“饷银不足,尚有一年余未发”、“臣部已欠饷两年有余矣”、“自某年以来,臣部收到饷银若干,拖欠若干”……

  反正,八边收不到饷银,才是常态!

  然而,在六科取故奏、部院咨陈牍上留下来的记录中,又能看到这样的字眼——

  “拨內帑若干,清某地积年欠饷若干”、“转某地税赋若干,清某镇欠饷若干,还欠若干”、“着户部发银若干,拨內帑若干,发某镇拖欠饷银”……

  (最能反应真实情况的,首先是《起居注》、其次是根据起居注以及奏章、朝议等,编撰的《实录》,其后才是《史》。

  崇祯起居注没有保存下来,天启皇帝的,也就只有天启二年以前的记录。

  就很稀奇!

  万历的保存下来了。

  一月泰昌的,也保存下来了。

  明末这哥俩,加起来,竟然只有一年的起居注。

  其余的——据说是毁了……)

  ……

  八边军镇,是真拿不到饷银。

  崇祯知道不知道,朱由检不知道。

  但是,八边的真实情况,身为一个历史研究者,他自然是知道的。

  将军们拿不到饷银,又要保家卫国。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商人要钱。

  恰恰,晋商八大家,不论怎么走,都绕不开大同镇。

  哪怕——他们将家业安置在宣府镇内的边关张家口……

  大同镇的边军,收了晋商给出的多少银子……

  或者是在这件事里面,有没有掺和……

  朱由检都决定不追究了。

  有时候,心中明白是明白,然而,政治是没有对错的。

  葫芦僧断葫芦案,说的就是朱元璋判南北榜案……

  是朱元璋老糊涂了吗?

  不!

  政治哪有对错?

  朱由检故意将姜瓖哥仨,以及还打着明旗的将军们,调往草原。

  就是为了快刀斩乱麻。

  不论边将有没有掺和这回事,朱由检都决定追究到晋商为止!

  ps:还有一章,今天依旧三更。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2. [历史军事]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3. [历史军事] 篡清,从凤台县城开始
  4. [历史军事]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5. [历史军事] 五代:这个小国太能打
  6. [历史军事]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7. [历史军事] 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
  8.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
  9. [历史军事] 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
  10. [历史军事] 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
  11. [历史军事] 曹操的痞军师
  12. [历史军事] 老爷,少爷他浪子回头要考科举
  13. [历史军事] 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
  14. [历史军事] 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
  15. [历史军事] 寒门潜龙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
  17.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大雪龙骑,签到焰灵姬
  18. [历史军事] 我在洪武开商铺
  19. [历史军事]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
  20. [历史军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21. [历史军事] 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
  22.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
  23. [历史军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24.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