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我崇祯绝不上吊> 第563章 毕登辅的新思路

第563章 毕登辅的新思路

  南阳是商贸重地。

  赊店古镇、荆紫关古镇、东关官驿街商业区、南关新街工商业区,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商贸集镇。

  ……

  在这个历史上,朱由检定都南阳盆地,避免了历史上的悲剧……

  南阳的百姓,并没有遭受了历史上那惨绝人寰的一幕……

  ……

  一片倒吸凉气的惊叹声,环绕耳畔。

  李舒晟的腰杆,不由得更直了。

  张书堂大手一挥:

  “李兄,咱们进城吧。”

  锣鼓又开始响起,唢呐又开始吹奏,舞狮子的汉子,汗如雨下,却卖力的跳动着。

  张书堂冲李舒晟使了个眼色。

  李舒晟瞬间明白,张书堂这是在借着自家分银子的事情,大做文章了。

  他更加乐意!

  毕竟这可是洗脱自己窝囊废的最好办法啊!

  他当即笑着同意了,然后冲身后挥挥手。

  李家带来的锣鼓班子,也奏响了。

  当即,张书堂和李舒晟走在了最前面,身后是一百个手托银元的军卒,排着双列竖阵,整齐划一的朝邓州城内走去。

  两侧,各有锣鼓班子奋力敲打着……

  两侧,百姓们看得是羡慕不已。

  而世家弟子,却站不住了,当即纷纷或是骑马、骑驴,或是坐着凉轿,朝家里返回。

  这么赚钱的事情,自家可不能丢了!

  都在南阳这片地方混,一旦被昔日同级的家族拉下,那就太丢脸了……

  不怕李家分了十万白银……

  就怕他们再入了其他的股份啊!

  试想一下,若是李舒晟入了七八个股本……

  一季度都是百万分红……

  妈呀!

  那不是要拱手将自家的生意,送给李家了吗!

  到那时,自家的生意,必然会被李家打压、吞并的!

  世家弟子们,见到李家分了钱……

  坐不住了!

  ……

  大明皇家大学。

  蒸汽动力与运用学堂。

  一行白发苍苍的技术大拿,国之重臣,齐聚一堂。

  因为,就在这个新生的大学堂内,有一个胆大包天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个新理论——论快速铺设火车轨道的解决办法。

  这人不是别人,而是毕懋良的儿子——毕登辅。

  毕登辅的这个论据一出,瞬间吸引了一大批人的注意。

  甚至,就连大佬们都来了……

  王廉也在场。

  作为代表皇室的内廷大臣,王廉敲敲桌子,制止了争论不休的人群。

  众人急忙纷纷收住了讨论声。

  王廉清清嗓子,开口道:

  “两位宋老、两位毕老,王老,以及诸位青年才俊。

  锦衣卫的儿郎们,已经封死了周围,咱们可以放开来讨论了。

  火车的作用,诸位都是个中翘楚,自然要比王某人懂得多。

  某只有一句话——此事,事关大明国政民生,诸位可不要藏着掖着。”

  五个白发老头,都笑了起来。

  王徵的地位最高,他当即道:

  “王公公放心,咱们都是明白人,自然不会放过一丝机会,也不会有了一丝纰漏。”

  毕懋康、毕懋良笑而不语。

  事关毕家的子弟,他们理应该避嫌的。

  宋应星却笑了起来:

  “登辅啊,你先给大家伙,说说你的想法。”

  毕登辅是大学堂的教授,担任了好几个科目的教师职位。

  听到宋老点明,毕登辅急忙站了出来,给众人鞠了一躬,这才开口道:

  “王公公,诸位长辈,诸位同僚,诸位学员。”

  “咱们大明现今修建铁路的办法,乃是先用三合土铺筑土路,经过反复碾压后,上面铺设四尺高的碎石子,形成路基。

  上面再铺设枕木,枕木上架设铁轨。”

  这些基础知识,在场众人都不陌生。

  当即,与会众人,纷纷静待毕登辅下面的话语。

  “但是呢,这么一来,修筑铁路的速度,就变得很慢了。”

  毕登辅转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上面写下一串数字:

  “诸位请看,就算不说山区、需要假设桥梁的河谷地段。

  本次讨论:

  单独只说咱们的铁路,在平原地带的修建速度。

  我记录了一个数据:

  是平均每四万趟运次,以及配套的工人,单天平均推进一里。

  这个数据,是不包含上述难以修筑地区的,单纯指的是在平原地带。

  若是综合计算,修建速度更慢。”

  众人都纷纷颔首。

  在场众人,都是亲手参与了火车、铁路修建事宜的,对这些情况就算了解的不甚详细,也粗略的有个印象。

  毕登辅说的差不多。

  现今修建铁路,就是这么缓慢。

  “那么,慢在哪里呢?”

  毕登辅环顾四周。

  助手陈金章站了起来:

  “毕兄所言,我作为汉武(汉都--武关)铁路的参与人,还是有所体悟的。

  我觉得主要有三方面。看書喇

  其一,就是山区需要炸开山体,填平山谷,修建桥梁。

  因此,虽然汉武铁路的参与工人,达到了七百六十四万人,却也依旧是三条铁路中,进展最缓慢的一个。

  这部分地形,是最拖延修建速度的。

  当然,毕教授也说了,这一点,不在本次论证之中。

  其二,碎石运送不便。

  修建标准的双轨铁路,每里需要碎石40万石.(每公里铁路,需要12万吨碎石。)

  一辆马车,平均装载不过五石,就算是四轮大车,也不超过十五石。

  在商於古道这样的山地中——

  大小马车加起来,数万辆车往来一趟,才能推进一里。

  当然,这不是车辆只能承载这么多……

  而是咱们的先决条件就这样!

  碎石是产自山区的。

  拿平原上,车辆装载数来讨论,那就没意义了!

  诸位也都知道,我们铺设铁路的碎石,都是从商於古道开凿工地而来。

  虽然大都是修建道路的时候,炸碎的山石。

  算是废物利用。

  但是,这东西毕竟太重了,单纯依靠马车转运,速度委实快不到哪里去。

  而就算采用汉都开凿道路时产生的碎石,先不说数量够不够用。

  就算假设数量够用,也一样是这个问题:

  山区运载困难!

  也就是说,第二个最大的难题——运力上的不足,严重迟滞了修建的速度!

  其三,就是路面渗水层处理,进度缓慢的问题。

  也就是毕兄所说的,三合土铺设、碾压进度缓慢。

  诸位,以上三点,就是制约我们修建速度的难题所在!”

  ps:今天三更。下一章大约在下午。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开局发老婆,乱世收留万千美人
  2. [历史军事] 围攻寺庙抢王妃?世子爷他疯了?
  3. [历史军事] 盛唐华章
  4. [历史军事] 谍海英雄
  5. [历史军事] 大明好王爷
  6. [历史军事]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7. [历史军事]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8. [历史军事] 篡清,从凤台县城开始
  9. [历史军事]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10. [历史军事] 五代:这个小国太能打
  11. [历史军事]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12. [历史军事] 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
  13.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
  14. [历史军事] 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
  15. [历史军事] 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
  16. [历史军事] 曹操的痞军师
  17. [历史军事] 老爷,少爷他浪子回头要考科举
  18. [历史军事] 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
  19. [历史军事] 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
  20. [历史军事] 寒门潜龙
  21. [历史军事] 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
  22.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大雪龙骑,签到焰灵姬
  23. [历史军事] 我在洪武开商铺
  24. [历史军事]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