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我崇祯绝不上吊> 第452章 后手复后手,两军相争,庙算者胜

第452章 后手复后手,两军相争,庙算者胜

  “去吧!”

  方正化摆了摆手,示意两人可以离去了。

  他全程懒洋洋的躺在摇椅上,就不曾起身。

  马士英、阮大铖两人,却不敢怠慢,再三弯腰告辞离去。

  待十名暗卫跟着两人离开,方正化眯着的眼睛,微微睁开了少许,手指在椅把上轻轻的敲击着。

  ……

  “降价啊?”

  摇椅晃悠悠,方正化仿佛在假寐,只剩下轻声呢喃:

  “他们先前动用阴招,我出了暗卫,强破之!”

  “而今,他们采取的办法是降价,我跟随之!

  有了徽商的仓库,摆在明面上的物资,已经多了一倍。

  我不怕与他们耗,我的损失已经转嫁在徽商头上,他们降得越久,损失的越大!

  这么一来,徽人单纯依仗降价,必然是打不动我的。

  到那时,他们会采取各种办法,逼迫我,想要收购了陛下的货物。”

  “他们不敢动用家丁逼迫,因为没人能挡住我的暗卫。看書喇

  那么,他们必然是要走了政策的漏洞。”

  方正化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马士英、阮大铖两人,虽然势力不强,却也笼络了二十来个大臣。

  又是扶持朱由菘上位的大功臣,虽然不能一言九鼎,搅搅局还是能做到的。

  而今,有他们为我做事。

  徽人想要利用福王朝堂给我施压,也是做不到咯!”

  方正化已经理清了思路,嘴角的笑容越来越明显:

  “那么,到了那时,动用朝廷税赋,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办法——因为徽商的咄咄逼人,浙商必然是乐得看笑话的,自然不会帮助他们。”

  “也就是说,只要我咬着不松口,就能拖垮了他们!”

  “况且,我手中还握着郑鸿逵这个大杀器!”

  “而今天下商帮,鲁商因为战乱而破败不显;晋商在江南丢盔弃甲,只得屈居西北,专注于草原鞑子之间;闽粤商帮素来长于南洋海外贸易,几乎不在内陆插手……”

  “郑氏是闽商的领头羊,郑鸿逵又是郑家领军人物之一。

  陛下之前给郑氏上下全部封了官,这时候,自然会表态支持的。”

  “我不需要郑鸿逵投入银钱,只消他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说句话,徽商就只有弃车保帅了……”

  方正化闭上了眼睛,声音逐渐清晰起来:

  “大事已定!”

  ……

  徽商商号和汉江商号之间,已经杀红眼了!

  短短十数天时间,白糖从原本的两钱银子一斤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五分银子一斤。

  售价只有原来的25%。

  若说白糖不是必需品,而棉纱却是事关民生!

  是个人,就要穿衣吃饭。

  当棉纱价格只有原来的一半的时候,每个人都想乘机买点棉纱,拿回去织成了布匹。

  虽然棉纱只能存放三两年时间,然而,布匹只要保管得当,存放十来年,还是没啥影响的。

  这么巨大的刺激下,整个江南的货物价格顿时大变。

  最开始的时候,小商号们为了销售,还不得不跟随着进行降价处理。

  然而,只是半天的时间,巨大的损失,就让这些小商人承受不起了。

  再跟着玩下去,他们怕是只剩下跳楼一途……

  无数中小商铺,无不关门停业,静待两个巨无霸之间分出胜负。

  而在这巨大的让利刺激下,民间藏银顿时纷纷溢出。

  虽然这是两个商号之间的厮杀,却也是百姓们的狂欢。

  任谁都能看出来,只要双方分出了死活,价格必然是要回到了正常水平的。

  他们没能力参了一杯羹,但是,乘着这等良机,屯点货物,却是可以做得到的。

  毕竟,这个价格,当真是买到就是赚到了。

  富人用人参吊命,穷人买不起人参,白糖水,一样可以救回人命的……

  就算家徒四壁的穷苦人家,凑几个铜板,买一斤白糖。

  遇到了危机关头,那就救命的良药啊!

  这可都是压箱底的好东西。

  ……

  纵然双方为了分出胜负,定下的售价低的离谱。

  要知道这个价格,已经低于成本价了……

  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双方不约而同的都进行了限售。

  一个人单次购买的数量不能超过十斤,棉纱不能超过五锭。

  这样就避免了别的商号乘机囤货的可能。

  纵然已经是成本价,短短三天时间,单单汉江商号账上,就收到了八百余万两白银。

  若是加上徽商那边的销售款,这一次商战,最少刺激出了一千五百万以上的民间存银。

  江南民间之富,由此就可见一斑。

  ……

  一份份徽商商议的内容,被摆放在方正化案头。

  无孔不入的前锦衣卫外编,现今的暗卫成员们,早已遍布在各个角落。

  徽商上一刻商议的价格,还来不及施行,就出现在方正化面前……

  这个忠心耿耿的白发老太监,此时正不停的推演着。

  张国元恭恭敬敬的站在白发老公面前,道:

  “方督,徽商已经前后搭进去价值七千万的货物,动用的存银,更是超过了一千三百万两。

  还有,刚刚收到的消息:汪家承运的税银动了,他们调动了八百万两官库税银。”

  方正化点头。

  沉吟一阵,缓缓道:

  “徽商存银总数,约莫在八千万两以上,当然,这不计算商铺、金玉珠宝、古玩家产之类。

  八大家虽然是徽商顶尖大族,然而,手上的现银也不会超过了徽人总数的一半。

  也就是说,汪然明等人能够调动的极限是四千万两。

  而今,只调动出一千三百万白银,还是有些不保险……”

  方正化眉头微锁,陛下所托事关重大,万万不能有了一丝一毫的疏漏!

  ~~~~~~~~~~~~~~

  ps:

  关于明末白银总数,早就有大佬挖的清清楚楚,截至到明末,华夏自产白银约为5亿两,明代两百余年,海外输入约为3.5亿两。

  若是加上之前历代海外输入,以及民间走私所得,华夏白银数量约为12亿——15亿两之间。

  (关于上一段:历朝历代都在想方设法的弄回重金属,比如汉朝的丝绸之路、唐代、宋代的海外贸易,当时虽然通行的货币是铜钱,然而,所得贵金属也不是小数。

  近两千年的积累,几亿两还是有的。

  这一点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很有趣的,华夏人的精明,展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说宋代官方的劣钱贸易,明代两广民间发行的铅钱,以及我朝的那些不可说手段……细细研究起来,真的,贼有意思!

  那句话叫什么——清朝以前,老祖宗们用黄泥、树叶、蚕丝,换回了多少好东西,还是只进不出那种……)

  这个白银的数据,是目前公认比较准确的。

  这些银子,大部分都被窖藏起来了,有研究说官绅宗室,窖藏白银约占了三分之一,豪商世家约占了三分之一,明末流通白银数量在三、四亿两左右。

  这么说,就知道我为什么要特意写出铸造银元的原因了吧?

  当然,“正人君子”们,那荒唐可笑的记载里,崇祯内库187.5亿两的说法,那就是哄小儿的了。

  毕竟,后世白银总量,全球加起来都没这么多……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2. [历史军事]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3. [历史军事] 篡清,从凤台县城开始
  4. [历史军事]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5. [历史军事] 五代:这个小国太能打
  6. [历史军事]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7. [历史军事] 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
  8.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
  9. [历史军事] 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
  10. [历史军事] 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
  11. [历史军事] 曹操的痞军师
  12. [历史军事] 老爷,少爷他浪子回头要考科举
  13. [历史军事] 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
  14. [历史军事] 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
  15. [历史军事] 寒门潜龙
  16. [历史军事] 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
  17.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大雪龙骑,签到焰灵姬
  18. [历史军事] 我在洪武开商铺
  19. [历史军事]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
  20. [历史军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21. [历史军事] 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
  22.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
  23. [历史军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24.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