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我崇祯绝不上吊> 第369章 王夫之探工地

第369章 王夫之探工地

  “好了,好了,大喜的日子,就不要说这些了!”

  “我们已经三月不曾见面,正该叙叙旧。”

  ……

  王朝聘是湖广衡阳人。

  他本是一地大儒,名声远扬,曾进京在国子监求学。

  王朝聘学问很好,名声也很大。

  奈何却遭受了东林温体仁党羽的索贿。

  王朝聘一怒之下,呵斥了索贿的党人。

  就这样,王朝聘被迫只得回乡。

  回到衡阳后,王朝聘用心教导三子,王介之、王参之、王夫之。

  王家三子颇为灵慧,皆有乃父的风骨,尤其是三子王夫之,更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崇祯五年,13岁的王夫之就中了秀才,一时名声大噪!

  十三岁的秀才公,这可是千古少有之事啊!

  有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远的不说,东林圈子里那么多名声在外的神童,莫说是十三岁的秀才公了,人家更小的都有!

  但是啊,这秀才和秀才,地区的不同,含金量也是不一样的。

  王夫之用自身,证明了那些吹捧起来的神童,和真正神童的差距!

  崇祯十五年,23岁的王夫之,和长兄王介之一道,高中举人。

  (这就相当于z法大的博士,还是早几年的。)

  王夫之的名声,一时无两。

  23岁的举人呐!

  有科举以来,都寥寥可数!

  次年,也就是前年,王氏两兄弟赶赴京师,准备科举。

  奈何遇上了李自成军攻克承天,张献忠军攻陷蕲水……

  北上道路被阻,王夫之兄弟只得自南昌而返。

  十月的时候,张献忠的手下艾能奇掳走了王朝聘。

  王家在湖南的地位很是显赫,就算王朝聘不投降,只要打着王朝聘的名号,张献忠就能取了大半个湖南。

  就在这危急时刻,王夫之毅然划破手臂和面颊,装作伤卒,混入军中,救出了父亲。

  经过此事,王夫之更加声名显赫。

  ……看書喇

  皇帝自京师杀出重围,在襄阳、南阳、郧阳交界处,新立京师,并开办恩科的事情,传到了湖南。

  并且,皇帝逼城迫饷的事迹,也传到了湖南。

  王家上下顿时大喜。

  王朝聘当即带着兄弟王廷聘,以及三个儿子和侄儿,一并赶赴新都,准备科举。

  王家是大族,自然不用做两条路的苦行。

  一行人坐了三艘船,直奔新都而来。

  来到光化后,得知城内已经没有了空余房屋,于是便和其他考生一样,在老河口寻了一处客栈,住了下来。

  王朝聘兄弟终究是六七十岁的人了,长途跋涉,让他们的身体有些吃不消。

  于是,两兄弟就选择了安居休养。

  其他那些赶考的士子,大都将自己关在客栈里,闭门苦读。

  有门路的则是四处递交拜帖,试图混一个“先知”。

  就算拿不到考题,混一个大概方向,还是有可能的。

  ……

  王家满门都是大儒,王家的第二代们,个个都能出口成诗。

  王家的小辈,自然不需要旁人的这一套歪门邪道功夫。

  新都一行,正是诗兴大发的时候,来到新都的第二天,众人便商议着要去采风。

  王夫之早就对汉江小岛上那林立的水车产生了兴趣。

  他提议去王府洲岛上看看。

  众人都同意了。

  谁知道,找了好几个向导,都不敢带他们去。

  多方打探之下,才知道这里是陛下的新作坊。

  而且,还得知那里被皇帝列为禁区,随手都有荷枪实弹的军卒守卫。

  没有皇帝的旨意,就连官员都不能进入。

  王夫之等人遂罢了此念。

  向导得知了他们的来意,遂让他们去新都看一看。

  听闻皇帝调派了百万黎民,正在大兴都城,王夫之眉头瞬间皱起了。

  国家残破,这可不是大兴土木的时机啊!

  “走走走,咱们去新都看看!”

  年岁最小的王夫之,反倒是成为了兄弟几人的头。

  新都城内,王夫之是不愿意去的。

  那里终究是天子脚下,纵然被“抓来”做工的百姓,也很是凄惨,但是,终究官吏们不敢做的太过。

  去都城内,自然是看不到民生疾苦的。

  王夫之决定去护城河处看看。

  来到光化之后,到处都有人在说皇帝在壮举,说是要开凿长达百里的护城河。

  王夫之倒要看看,皇帝是如何残害百姓的。

  他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若是百姓真的凄惨,哪怕是自己不参加这一次的恩科,也要上疏皇帝,停止暴行!

  民生多艰,该给百姓一条生路啊!

  年轻的王夫之,心中的忧国忧民,却丝毫不减。

  他打定了实地调查一番,然后上疏陛下的决定。

  兄弟几人雇了马车,直奔西川境内的丹阳而去。

  等王夫之一行人赶到的时候,正是午饭时刻。

  只见浩大的工地上,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的百姓。

  有军卒,正指挥着一些百姓,前往饭点吃饭。

  更多的百姓,却依旧在劳动着。

  瘦的肋骨分明的百姓,正肩挑手提的,将一筐筐泥土,倒在手推车上,然后好几个民夫,一起呐喊着,将黄土推上了高地。

  巨大的倾倒场中,正有民夫将秸秆洒在泥土上,拌匀了之后,又有民夫挑来河水,泼了上去。

  几百个百姓,赤着脚,跳进黄泥中,不停地踩踏着。

  另一边,是“醒”好了的黄泥堆。

  正有制砖的匠人,卖力的制作着一块块泥砖。

  制好的砖,就放在草棚内晾干。

  目光继续远望,则是一个个高耸的砖窑。

  浓烟滚滚,更有汗流浃背的百姓,朝里面添柴火。

  有一些砖窑,入口处一地的漆黑。

  很显然,这些砖窑烧得是煤炭。

  王参之眉头一挑,开口道:

  “兄弟们,为何这到了饭点,却只有少部分人去吃饭呢?”

  王介之面带不虞,怒道:

  “总不会——皇帝这是不给百姓饭食,那吃饭的只是募丁吧?”

  募丁,也就是官府花钱请的民夫,与征召的民夫不同,是有些许钱财拿的。

  待遇上也要比徭役的民夫更好些,通常都会管两顿饭。

  募丁和徭役,是官府主持大型工事时,常用的办法。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2.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3.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4.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5.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6.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7.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8.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9.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0.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1.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2.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3.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4.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5.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6.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7.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8.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9.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0.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1.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2.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3.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4.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