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 第232章 庞季的选择

第232章 庞季的选择

  “你个混账,你以为刘辩是普通人?”庞季本来想好好给两个侄子絮叨絮叨,可是一听说庞山民还去联系六国盟的人,庞季顿时就急眼了,现在形势不同了,过去和六国盟有瓜葛是件好事,现在刘辩与六国盟都互相杀红了眼,在襄阳与六国盟接触就是找死的节奏。

  庞季很想说,刘辩和刘表不是可以同日而语的,就是庞德公都栽了,庞山民要是继续下去,整个庞家都说不清楚。不过庞季并没有说出什么废话,直接问了庞山民两个问题,刘辩有没有同意缴纳罚金,估计差多少钱?

  庞季发现了一点让他感觉不舒服的东西,随后就想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庞山民是不甘心就此沦落,与六国盟联系,不外乎是在试探另外一条路。庞林机灵地说道:“皇上还没松口,是在等叔叔表态?”

  庞山民对庞林的解释不敢反驳,要是仅仅差钱,蒯越就能解决,何必来江陵一趟,庞季紧接着问:“你当时的太多是不是有点狂?”

  庞山民羞愧的低下了头,司马水镜在离开行宫后,难得地说了一句不糊弄人的话,以庞德公的罪行,刘辩可以诛庞德公三族;刘辩没有这么做,还不是看在庞季的份上,庞山民的要求就是一个笑话。

  “你?”庞季听完庞林的话,差点气的打摆子,庞山民到了行宫还在异想天开,真的是不知道好歹。站在刘辩的地位,似乎怎么想……都不会满意。

  “算了,我现在走不开,我写封信让你们带回去。”

  庞山民,顿时着急了,这样的回去将是何等的落魄,在外人眼里,显然庞德公的一条命,还没有庞季的前程重要;这不符合士族一贯的做法,也不符合庞季几十年来沾沾自喜的惯例,庞山民不担心因此会被欺负,而是更担心,成为千百人嘲笑的对象。那些他看不起的人会嘲笑他,同窗会嘲笑他,同族的人会嘲笑他,稍微有点孤傲的人,兴许也会嘲笑他……

  要是那样,对于庞山民来说,简直是一个噩梦,他不走,死都不走。庞林有些心软,想劝一下庞季:“叔叔,要不然让山民哥留在你这里,襄阳那边我一个人照应。”

  “屁!他要是不回去,还不被人看扁,谁没有遇到过难过的坎。!”

  庞季自己现在也有坎要过,还要想办法找到刘辩,疏通一下彼此的隔阂;当然,庞季心中更多说不出的苦楚,是不会跟两个侄子说的,只能指了指楼下说:“说起江陵沿街的商铺,倒是一点都不少,比襄阳都要多,原来这里是荆州最好的地界,城门的规模更不用说,可是现在,你们看,远比不上襄阳,商人都不容易讨生活。没有别的原因,皇上来了以后,与荆南断了联系,成为最不热闹的一个商圈。”

  庞山民和庞林渗透看看,街上商铺林立,可就是缺乏烟火气,两人都是见过大场面的,顿时晓得庞季所说不假;庞林回过味来:“叔叔,你是说我们庞季要搬到江陵来,避开襄阳的那些乱七八糟事?”

  庞季点头:“失之桑榆,将是另外一片天地。”

  刘辩听说,一定会刮目相看,青铜司在审问那些俘虏的时候,发现了飞鱼堡的人,飞鱼堡人提供了一个线索,蒋狄玄说有一个机会,可以让飞鱼堡雄霸江南,可是没有谁见到一丝丝迹象,见到的只是那几天蒋狄玄脸上的笑容,那种真正如沐春风的笑容,在蒋狄玄那样的人身上是很少能看见的。

  马何的看法就是,那几日,蒋狄玄很可能见到了某个大人物,符合蒋狄玄的预期,让蒋狄玄以为自己真的要飞黄腾达,或许这就是蒋狄玄下了最后决心的原因。能在江湖混的,都知道迟早一天要湿鞋的,只不过想要的是一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机会,但是什么能让蒋狄玄参与攻打行宫这样的事?

  刘辩摆了摆手,说道:“蒋狄玄插手此事,一定是六国盟的指使,他们保护黄射,才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黄家现在是黄琬做主,黄祖在江夏和章陵两郡的基业已毁,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而黄射本人,最多算是一个中上等的人才,六国盟为什么要出手保护他,说明在六国盟的眼里,飞鱼堡和蒋狄玄都比不上黄射,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马何的能力,比起郭嘉、法正这些人,还是欠缺了一点,青铜司向来不会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但是庞德公还是组织了一次对行宫的进攻。蒋狄玄的人手肯定比庞德公更多,有些时候不能大意。对于刘辩来说,黄射也好,庞德公也罢,只要真的想反叛自己,早晚都可以除掉,倒是蒋狄玄比较麻烦,这个人手中的力量不小,估计不会那么轻易地就范。

  不过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刘辩接着问道:“蔡愚的事情怎么样?”

  祢衡赶紧上前一步回答道:“我们已经调查过,蔡愚这个人没有问题,在江湖上的名声也很是不错,虽然重财轻义,但没听到他有什么劣迹。

  “他现在在家?”刘辩接着问道。

  “一直在家,自从蔡瑁从行宫出来,就再也没放蔡愚出门,看得出来,那个轮椅让蔡瑁胆寒,他是不愿意蔡愚出事,落在我们手中,可是他想不到这是蔡愚自己的主意。”祢衡回答道。

  刘辩点了点头,蔡愚本人就是一个聪明人,对六国盟的恐惧和深恶痛绝都不是假的,即便不值得信任,但是也不会轻易反悔,毕竟很多资料都是蔡愚给的,六国盟为此死了几千人,要是消息泄露,蔡愚在六国盟追杀榜上的排名能超过刘辩。

  刘辩对马何说道:“不要急着和蔡愚接触,让他留在蔡瑁的身边,不是一件坏事,鲁肃,你可以跟蔡曛说,只要蔡家立场在我这边,我会考虑给蔡家再封一个侯,否则的话,我会很难做的。”

  刘辩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语气变得冰冷;听到刘辩的吩咐,马何已经清楚了刘辩的意思,马上点头答应,和祢衡领命离去。郗虑传递了一个消息,孙策的叔叔孙静来了。

  大汉可是名士的天下,哪怕是士族和军阀当道,只要是名士,不管是士族还是寒门,一样会受重视;就连朱治那么蛮不讲理的人,也不敢坏了规矩,朱治在洛阳把持朝纲,自己的部下只控制军队,把朝廷高官依旧是士族和名士为主。孙静不仅是名士,还是一个很关键的人。

  刘辩笑笑说:“既然孙静愿意来凑热闹,我先单独见见他。可知道他有什么想法?”

  太史慈答道:“孙静说是想从事江东和荆州的贸易。”

  刘辩确定,孙静作为孙策的叔叔,那个差点让孙权上不了台的人,来襄阳的目的不会单纯,应该就是自己想找的人。孙静中等身材,留着络腮胡子,宽袍大袖,被太史慈请进来的时候不卑不亢,望着刘辩诧异地说:“果然和传说中一样,皇上有点异相。”

  刘辩起身欢迎:“先生过誉了,请坐。”

  孙静也没客气,跟着刘辩坐下说:“皇上可有把握击败江东和荆州的联军?”

  刘辩示意太史慈一起坐下,笑道:“袁绍要是和耿苞一起出兵,那正好,省得我去一个个寻找了。不过我看先生好像不是特意来提醒我这件事的,先生有话尽管说。”

  孙静点点头说:“皇上是只要荆南,还是整个江东?”

  刘辩望着孙静,想想看过堵塞小说和网文,心说自己现在在江东人生地不熟的,若是表现得太过积极,还不马上变成你们的共同敌人。刘辩诚恳地说:“江东我一时吃不下,但是荆南不得不争。”

  刘辩说的是实情,袁绍是百足之虫,江东豪门个个都是嚣张无比,刘辩就算打下江东,想要把这些人全部摆平,需要的不是一年两年的时间,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作风,显然不是这位皇上喜欢的做法。孙静笑了笑问:“如果皇上击败袁绍,打算如何?”

  这一点刘辩和鲁肃、麴义、太史慈商议过,刘辩肯定地说:“只要袁绍愿意上书认罪,自己解除兵权,我愿意休兵,让你们这些江东人士自行抉择;假如袁绍不答应,我也只能打下去,同时给献帝上书求职,希望朝廷来协调战局。”

  孙静的目光冷下来,盯着刘辩问:“皇上是想和朱治联系了?”

  刘辩不以为然地说:“袁绍都行,我为什么不能?”

  孙静的脸色慎重了许多:“皇上你有雄主之资,在遇见你之前,我只看到过袁绍稍微有点样子,我有事情要和你谈。”

  刘辩立即让人去请麴义、太史慈和鲁肃,不一会三人就匆匆赶到,孙静估计这就是刘辩目前在襄阳的核心班底了,能力和忠心都没有问题;孙静微微一笑说:“我可以帮皇上打败袁绍,但是皇上要同意换一个江东的负责人。”

  孙静等人到了才说,分明是希望刘辩日后无法改口;刘辩心中一动,脱口而出:“孙策?”

  孙静顿时动容:“皇上从何而知?”

  刘辩心里得意,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这个无可奉告,先生还是说说,如何助我打败袁绍。”看書喇

  孙静没有计较,晓得人家既然敢来争夺荆南,多少都做了些功课,坦然道:“皇上对鞭长莫及,何不交给孙策?孙策有此立锥之地,必定欣喜上任,孙策一去,袁绍肯定退军,剩下一个耿苞,还不是皇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皇上占据荆南,袁绍就不得不往庐陵郡增加兵力,那就是一个必死的局。”

  刘辩穿越以来,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士族和名士的厉害,江东的士族兴许就是想赶走袁绍,但是一直忍着没动手;这次等到自己来出手,不出一兵一卒,就通过谋划达成这个目的。这就是圈子和人脉的力量,历史上刘备算得上人中俊杰,一路东奔西走,就是和袁绍这些人比,还是因为输在了起跑线上。

  刘辩看了鲁肃等人一圈,问了孙静一句:“先生准备在荆南效力,还是去孙策那里?”

  孙静在一瞬间感觉到了刘辩的诚意,思索了一下说:“皇上志在千里,恐怕有一日也会为了大局不择手段,我还是回乌程。”

  刘辩笑道:“还是我们缘分未到,孙静,孙策的事我答应你,只要你能说服孙策,我就把江东给他。”

  孙静大喜,立即行礼:“皇上,我是真的没办法,我和袁绍、田丰认识,他们说什么我只能听着,您想,我一个老百姓,哪敢和袁绍那样的人作对啊,我真的没想到他们是死不改悔,要不然早就和他们绝交了。”

  “孙静,我理解,商人都是逐利的,一旦有适当的利润,商人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你们敢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你们敢犯法;要是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你们甚至愿冒绞死的危险。”看孙静眨巴着眼睛,刘辩让鲁肃和孙静坐下,解释说:“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就是一吊钱送出去,能挣回来一吊钱,也叫倍利。”

  孙静真的听懂了,急忙辩解说:“皇上,冤枉啊,谁叫我犯糊涂,我认罚,行不行?”

  刘辩望着孙静说:“罚一百匹马,行不行?”

  “一百匹马?”孙静回头望了望鲁肃,一咬牙说:“我答应了。”

  刘辩笑笑说:“那么心疼做什么,你和袁绍、田丰这样的关系,没给他们捐过军饷物资吗?你放心,只要你在江东安分守己,以后我照顾你的生意。一百匹马,是我私人送给你的,到时候你拿去交罚金;现在不为难你,我们还是谈生意。”

  “那就多谢皇上,我们一言为定。”孙静晓得刘辩肯定会答应,但是刘辩这么随意地就让出江东,还这么会做人,让孙静在心里点了无数个赞,一般人的想法肯定是占据荆南后,再横扫江东其他县。刘辩很显然从一开始就没这个打算,所以刘辩说放手江东的时候,除了太史慈有些吃惊,其他人都是面不改色。

  孙静到前面宴席亮了一个相,说了刘辩几句好话,就离开了郡守府,带着刘辩的信件快马到了江边,然后乘坐顺风船,一路赶到夏口袁绍军中;袁绍正在军营里发愁,夏口是一个小地方,军队连同民夫十来万人口,根本没有自己发展的余地,更不要说,夏口城还在李通他们的手里。。

  听说孙静到了,袁绍急忙迎到寨门口,把孙静接到大帐问:“刘辩他们是不是有什么动作?”

  孙静点点头说:“刘辩愿意把江东让给孙策。”

  孙静把自己和刘辩的谈话说了一遍,袁绍的脸阴沉下来说:“刘辩不会有什么祸心吧?”

  孙静摇头说:“鲁肃等人在场,刘辩不会说话不算数,想在江东站稳脚跟,不是依附豪门就要重用淮泗人士,刘辩看得很清楚,只是他现在好像真的对江东没兴趣,也不在乎江东在谁的手中;可能刘辩认为自己不适合在江东发展,荆南更好。”

  袁绍笑道:“那就好,我同意你的计划,等我见过田丰再做具体商议,先移师丹阳,你可以孙策说了,让他出兵江东。”

  孙静和袁绍同帐而睡,天亮以后自回舒县向孙策复命,袁绍在孙静走后是哈哈大笑,文丑问道:“主公笑什么?”

  袁绍笑着说:“我在想孙策知道我占据庐江郡时候的样子,孙策拿到刘辩的信件以后,刘辩必定全力攻打江东,我却悄悄潜入舒县地区,以彼之道还彼之身,出奇不易占据舒县,这次真的是天赐良机啊。”

  孙静回到舒县复命,孙策听了也很高兴,即便是做不了扬州刺史,能占据江东也相当于做了一个实权的刺史。刘辩听斥候汇报,袁绍已经拔寨东去,不由得微微一笑;麴义脸色有点不好说:“这帮士大夫真不是东西,对着自己的朋友还背后下手。”看書溂

  鲁肃笑道:“皇上不必在意,能成霸业者,无不是心狠手辣之人,否则就算坐在州牧这样的位置上,还不是岌岌可危,有的事我们未必会去做,但是一定要想得到。主公,孙静虽然计谋不错,但是这个人不是一个阴狠的人,这件事未必有他说得那么简单。”

  刘辩点头说:“所以我们要加一把火,把这个消息放出去,不说孙策如何,只说袁绍要围魏救赵,不由得周围人不相信。”

  麴义大笑,自己的这个皇上现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袁绍倒没什么,问题是孙策,按照现在的布置,还不能立马和孙策翻脸;只是孙策让叔叔出面,那就是自寻死路。麴义兴冲冲地去了,刘辩摇摇头说:“没那么简单。”

  鲁肃颔首说:“孙静未必是孙策派来的,有可能是自己来的,有可能是袁绍要他来的,也有可能是六国盟要他来,江东的水很深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
  2. [历史军事] 手握兵马虎符,铁骑横推人间
  3. [历史军事] 我爹是奸臣
  4. [历史军事]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5. [历史军事]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6. [历史军事] 蜀汉之昭烈大帝
  7. [历史军事] 穿越水浒的医者
  8. [历史军事] 九州恃风雷
  9. [历史军事] 再造大宋之怪我不小心
  10. [历史军事] 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
  11. [历史军事] 退婚后,我开启了万界召唤系统
  12. [历史军事] 穿越古代和离妇,她把娘家兴旺了
  13. [历史军事] 最强斥候之我叫马小刀
  14. [历史军事] 人在乱世当世子,娘子却是大剑仙
  15. [历史军事] 棺越:开局便是冒牌货
  16. [历史军事] 开局村花来救驾,吾许你一个天下
  17. [历史军事] 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
  18. [历史军事] 家父汉武帝!
  19. [历史军事] 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
  20. [历史军事] 抗战:打造重装合成旅,决战淞沪
  21. [历史军事] 绝世小书儒
  22. [历史军事] 明末:乱世崛起
  23. [历史军事] 变身武则天,我征服了李世民
  24.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