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汉家天下> 第369章 边关对峙(四)

第369章 边关对峙(四)

  要怪,只能怪自己。

  功利之心太盛,利欲熏心作祟之下,酿成大祸,这才让陛下为之疏远。

  时至如今,在这怨天尤人,恐怕已经引起了陛下的不满。不然,不会说这么多以前发生的事。

  而且,陛下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也很清楚。点拨之心,作为臣子的应当能够理会。

  不然,真是枉然在朝混迹这么多年。

  韩安国想到这,脸色变换不定,即忧且虑。忧虑之间,又满是感激。

  刘荣笑意中带着锐利,敏锐的察觉到了他的心态变化。

  于是,挥挥手让在旁记录的史官离开。

  皇帝,说是御极四方,唯我独尊。其实,没那么多自由。

  每逢诏见大臣,庭议也好,朝议也罢,哪怕是私底下会见大臣,史官总会在侧,记录一言一行。

  编纂成册,书写成书,供后人瞻仰、品评。

  这也是为何,有这么多皇帝,不敢乱说话,乱办事的原因。事关私德,事关形象,总得注意。

  不然,千秋史册便会有人抨击。

  哪怕是刚烈了一辈子的汉武帝刘彻,面对司马迁那样的史官,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说说狠话而已。

  当然,刘荣轰走史官,并非是为了自己的私德,而是为了照顾这位为国操劳,鞠躬尽瘁的蓝田侯。

  给他留些颜面。

  果然,等史官一走,韩安国便愧恨无地拜倒在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任命臣为太子少傅。驾崩前,更是以托孤之重。”

  “到如今,已有数年矣。”

  抬起头,真挚看向刘荣:“而陛下,更是逶以老臣重任,信赖有加。”

  “臣…”韩安国有些低落,又有些愧疚:“臣深得圣眷,却不知珍惜,最终险些酿成大祸。”

  “这…都是臣得责任。”

  “臣这段时间赋闲在家,无一刻不在自责,不在内疚。”

  “陛下,臣悔之晚矣!”

  说罢,痛哭流涕,久久不能自已。看書溂

  刘荣踱步来到他跟前,心中叹了口气,将他扶起:“先生忠贞之心,朕明白。”

  思索片刻,对他说:“先生是个大才,两度大败来犯之匈奴,就是最好的例证。朕,拜先生为大将军。希望先生今后,能够为我大汉,再创辉煌。”

  大将军,这岂不是原先他周亚夫的军职?

  感情转了一圈,老夫和他掉了个个。

  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

  哎,天意如此,为之奈何?

  罢了!

  大将军就大将军吧,总比没有的强,好歹还是三公的待遇,比赋闲在家强多了。

  韩安国心里不由得自我安慰。

  不再犹豫,韩安国真挚再拜:“臣,叩谢陛下隆恩。”

  刘荣笑笑,头往后稍微一撮。

  朝廷在于平衡,就算没有匈奴人跳出来挑衅,韩安国这颗棋子,刘荣也不会让他闲置。

  朝廷,最重要的是平衡。

  他周亚夫,听到这个消息,不仅不会恼怒,也只会感到庆幸。

  一家独大,从来不是长久之计。

  功高震主,只会让自己更危险。

  双手将他扶起,刘荣笑着对他说:“先生是我大汉防守老将,作战经验丰富。朕相信,今后定能阻敌人于大汉之外。”

  韩安国听闻此话,连连保证:“陛下放心,臣定当殚精竭虑,为我大汉死而后已!”

  满意点点头,刘荣重新坐下。

  “先生方才说,匈奴人想要声东击西。那依先生所见,匈奴人会前往何处?”

  韩安国沉吟片刻,抬头看向刘荣:“匈奴人在东线虚张声势,集结大军。臣以为,恰恰不会攻打东部防线。”

  “而会暗中调兵,伺机而动攻打西线。”

  “最有可能会攻击的目标,臣以为可能是云中、定襄二郡。”

  “因为,这二郡一来离匈奴较近,便于撤离。二来,朝廷在那驻守的军力,远不如雁门、上谷等地。”

  “相对薄弱。”

  “因此,臣建议陛下,尽快往云中、定襄方向增兵支援。”

  “迟则生变!”

  刘荣闻言,不禁笑了起来。

  韩安国虽然赋闲在家,对于局势的把控,对于匈奴人的判断,依旧如此确切。

  不愧老成谋国。

  刘荣淡然一笑,对单丘摆摆手,让他把东西递给韩安国。

  后者会意,赶忙从袖中掏出一张纸,递给韩安国。

  韩安国见刘荣并未有太大反应,不由得有些诧异。好奇之下,接过单丘递过来的纸张。

  看罢,脸上满是震撼。

  原来,刘荣派周亚夫前往上谷之后,就收到了匈奴人分兵的情报。

  刘荣果断让苏建率领细柳营,增援云中,程不识率领霸上驻军,增援定襄。

  现在这两支大军,已在前去的路上。

  轻咳几声,韩安国借以掩饰尴尬,讪笑道:“原来陛下,早就猜到了匈奴人的意图。”

  刘荣拢了下宽大的袖子,神色肃穆。匈奴人虽然被一分为二,可对于大汉的威胁并未解除。

  尤其是秋季,正是匈奴人肆虐叩边之时。大汉仍需,万分小心。

  眼睛一眯,脸上带着一丝莫名的笑意,刘荣说道:“挛鞮武沐背信弃义,不顾盟友之约擅自攻伐大汉。”

  “其行当谴,其心当诛。”

  抬起头看向门外,刘荣语气里带着冰冷:“眼下,太尉正在上谷,和挛鞮武沐一同练兵。”

  “而一旁右贤王的大军,则是引而不发,在旁观望。”

  “上谷,可以说是风云际会。”

  刘荣看向灼灼目光韩安国,对他说:“挛鞮武沐分兵一事以为做的隐蔽,神不知鬼不觉。”

  “可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冷笑一声,刘荣接着对他说:“你韩安国,就替朕前往上谷,去提醒提醒他。”

  “另外,告诉太尉,朕赐予他临机专断之权。”

  “有权根据情况,做出响应的判断。”

  韩安国心中一凛,眼中满是震惊。顿了一下,韩安国询问道:“陛下,若是如此,是不是仓促了些?”

  刘荣看着他,眉头高高隆起:“朕读历代兵家所言,总结出来一句话。”

  “战争,总是充满了突发和偶然。”

  “事事,并非都能按照预先想象那般发展。大汉从不主动发起战争,但也不畏惧战争。”

  “让他不要有顾忌,相机行事便可。”

  …

  上谷方向

  和汉军共同练兵,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将近十天时间。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围攻寺庙抢王妃?世子爷他疯了?
  2. [历史军事] 盛唐华章
  3. [历史军事] 谍海英雄
  4. [历史军事] 大明好王爷
  5. [历史军事]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6. [历史军事]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7. [历史军事] 篡清,从凤台县城开始
  8. [历史军事]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9. [历史军事] 五代:这个小国太能打
  10. [历史军事]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11. [历史军事] 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
  12.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
  13. [历史军事] 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
  14. [历史军事] 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
  15. [历史军事] 曹操的痞军师
  16. [历史军事] 老爷,少爷他浪子回头要考科举
  17. [历史军事] 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
  18. [历史军事] 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
  19. [历史军事] 寒门潜龙
  20. [历史军事] 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
  21.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大雪龙骑,签到焰灵姬
  22. [历史军事] 我在洪武开商铺
  23. [历史军事]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
  24. [历史军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