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协约军

  养虎为患到这一步,它们终于决定出兵共同遏制日耳曼崛起了。

  趁现在龙国和北极熊还有部队处于中亚前线,成立协约军一起针对日耳曼可以让威廉东西无法兼顾。

  如果动作太晚,等李逸跟威廉达成某种协议,那它们再动手可就晚了。

  “协约军?玛德,历史还真是惊人的相似。”李逸听到这,咂嘴道。

  波美集团就是李逸安插在米国的一颗钉子,这次有弗兰克的提醒,李逸才能比较早的知道这件事。

  毕竟协约军成立这件事,目前各国都还没有发布明文公告。

  “是的,但这个协约军针对的不只是日耳曼,还有波斯,以及……我国。”后者不知道李逸说的相似是什么,斟酌着语气汇报道。

  “它们狗咬狗一嘴毛,关咱们什么事啊?”李逸不解。

  这怎么吃瓜还能吃到自己头上?

  “陛下您忘了,东瀛可是一直被不列颠和米国扶持的,作为两国在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工具,它硬生生被您给打没了,对方自然心里充满怨气。这次借助协约军的手阻止咱们插手中亚,估计也是想遏制我国崛起。”看書喇

  后者说话间,将英文版的密电递给李逸。

  李逸见状收起轻视,接过电报仔细查看。

  半晌后,才龇牙道:“踏马的,狗咬咱们的时候没人管,现在狗被打死了,主子立刻跳出来找说法,还真是不干人事啊。”

  电报里不但表明了协约军已经成立的消息,还说明了米国、不列颠、法兰西的共同目标,那就是肢解日耳曼,控制中亚,防止任何一个帝国在亚欧大陆一家独大。

  “陛下,还有一则消息,这次成立的协约军,空军飞机数量恐怕会达到创纪录的10万架。”后者脸色难看的说道。

  “10万架,它们从哪搞出来的这么多飞机?”李逸闻言双眼睁大,不敢置信的问道。

  他记得两三年前,各国飞机数量只有几千到一万架左右,米国多一些,估摸着也不超过两万架。

  所以这10万架飞机怎么来的?

  黎云拿出一份详细报表,解释道:“1931年,全世界飞机加起来总共也就7万架,那时候我国也只有5000架左右。但最近两年随着战火燃起,各国明显加快了新机的制造步伐,其中米国动作最大。”

  李逸听到这,点头道:“继续。”

  “莱恩总统打算五年生产10万架飞机,但实际上米国去年生产了21000架,而今年还没结束已经生产了超过30000架,提前完成了全年生产目标。算上之前保有的20000架,米国现今拥有的飞机总数量应该在7万架左右,莱恩完全可以派遣5万架加入协约军。”

  米国因为被两大洋包围,几乎没有人能从陆地上进攻它本土,所以军队主要发展目标都放在了海空军上,而且2万架飞机足够保证领空安全了,莱恩将其余5万架飞机都派出来是有可能的。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米国这个全球第一工业强国的底蕴来了,一旦飞机核心技术获得突破,就能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工业体系将其大规模量产。

  虽然米国生产的主力战斗机性能不如龙国的海雕-5,但大家都是单螺旋桨飞机,数量的大幅领先足够其对龙国形成碾压的形势。

  更别提米国还把不列颠和法兰西这两个底蕴雄厚的老牌列强拉入同一阵营。

  不列颠至今还掌控着非洲、美洲、阿三半岛等多处海外殖民地,麾下人口过四亿,面积超3000万平方公里,属于列强中不可被忽视的存在。

  龙国爆发战事的这三四年,三国一直闷头发展,现在联合在一起,还真有可能凑出10万架飞机来。

  毕竟螺旋桨战斗机和喷气式战机不同,门槛较低,它的造价甚至赶不上一辆重型坦克。

  李逸接过报表详细查看,越看脸色越黑。

  果然,老牌列强就是老牌列强,积聚了多年实力,爆发起来龙国依然不好追赶。

  黎云见他沉默不语,试探性的问道:“陛下,臣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吧。”李逸头也不抬的应道。br>
  “咱们的新式飞机还没有眉目,是不是该加大海雕战机的生产数量,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后者只是情报局局长,按理说这种军事装备生产的事情他不该多嘴。

  但这份情报不光刺激了李逸,也刺激到了黎云的内心,让他感受到了龙国跟老牌列强的差距,同时心中惴惴不安起来。

  生怕战争打起来后己方空军吃大亏。

  李逸闻言放下报表,认真的点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空军不能只有这么点飞机,朕会命令李康泰追加订购数量的。虽然瀛州被收复时已经是一片焦土,但幽州工业体系却保存比较完好,估计很快就能改组完毕进行投产。”

  这会儿就凸显出来和平收复幽州大部分地区的必要性来,幽州平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平原,这里汇集了断水流十几年的建设心血,工业规模超过东瀛帝国全盛时期一半,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

  所以现在李逸想增产,难度还不算很大。

  不过这样的数量跟协约军号称的10万飞机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

  随着国力的提升,龙国生产的飞机数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但制空权却更难争夺了。

  掌握不了绝对制空权,就需要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交战,来一点点打出优势。

  这会让战争往长期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毕竟在中亚和东欧交战,远远赶不上在东亚作战来得舒服,主要后勤压力太大了。

  “那帝国对外态度方面,是不是先缓和一下,给国内一些时间,同时避免刺激即将建成的协约军?”后者建议道。

  李逸用手抚摸着下巴,思忖道:“不用,继续往前线增兵,看看对方的反应。而且协约军成立,最着急的应该不是我国吧?”

  紧挨着不列颠和法兰西的日耳曼还没说什么呢,李逸当然不会先说软话。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