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忠臣!

  兵部和户部尚书忽然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他们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云起岳一句话,靖康帝的脸色终于舒缓了。

  接着,云起岳又慷慨激昂地道:“国泰民安,先有国泰,后才民安。

  国破家亡!这天下,没有人愿意家亡,那首先就要保证国不破!

  保卫国家,并不只是皇上一人的责任,也不是边关将士的责任,而是所有大业人的责任!

  平民百姓就不说了,勒紧了裤腰带,自己吃不饱穿不暖也不敢差一分赋税。

  可是乡绅地主呢?

  皇上和朝廷养着的臣子们和权贵们呢?

  皇上,微臣以为,大家只要是有能力的,定然跟微臣一样,想为朝廷,为边关将士们出一份力。

  微臣恳请皇上给大家一个为国贡献的机会!

  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保卫大业出一份力!”

  云起岳这番话,简直是说道靖康帝的心里去了,他心里舒畅了,可殿内的户部和兵部尚书却是傻眼了。

  他们就知道,要坏事儿!

  今儿从这御书房走出去,绝对没有人会相信捐银子的事儿是云起岳想出来的,定然会把账算到他们两个的头上!

  这不止是破财,还是得罪满朝文武和权贵的事儿!

  若是皇帝不在,两人都想把云起岳按着暴打一顿!

  靖康帝看着汗津津的两人心中冷哼连连,嘴上却是含笑问道:“两位爱卿,云爱卿说的你们可赞同?你们心里可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不是这么想的,可是敢说么?

  “回禀皇上,臣亦是有此意!”

  “臣愿紧随状元郎捐……”

  “云爱卿出身寒门,这一万两银子想必已经是他的全部身家了,两位爱卿是朕的肱骨之臣,想必不会被云爱卿给比下去!”

  两人只能硬着头皮接话:“皇上……臣愿拿出十万两银子……”

  “臣愿把多年积蓄拿出来,大约也能凑出出十万两银子来……”

  一个‘拿’一个‘凑’,高低立现,兵部尚书在心里把户部尚书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

  “好!你们都是朕的好臣子!都是忠臣!来人,在四道宫门外张榜,范爱卿和常爱卿之义举要让满朝文武都知道知道!”

  果然拿他们当枪使了!

  两人后悔的不行,早知道就该装聋子,不去反驳云起岳了!

  “范爱卿,你是户部尚书,接受捐银一事儿就由你来负责,筹备过冬物资的事儿就由户部和兵部两部共同负责,务必要在过冬前发放到一线将士们的手中!

  现在你们两人就拿出了二十万两银子来,朕再从私库拿出十万两银子,一共三十万两银子了,棉衣的事儿就能立刻筹备起来!”

  “是,皇上!”

  靖康帝很是满意地看了看云起岳,就挥手让户部和兵部尚书退下了。

  “此事宜早不宜迟,你们下去着手准备吧!”

  两人心里有苦难言,只能跪拜之后便退下了。

  “来人,给云爱卿赐座!”

  “谢陛下!”

  靖康帝满意地看着眼前这个脸色有些发白的少年,他的底细黑鹰卫已经查过了,就是一个小地主的儿子。

  他们少有资产,可在村里却是做了很多好事,可见他这番行为,是父母教导得好。

  他为人疑心很重,云起岳救了他,他自然是要好好查的,还好,查探的结果并没有让他失望。

  而今天云起岳的表现,更是让他满意了。

  这是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

  他身后又没有背景和派系,是可以培养成自己的亲信。

  “云爱卿,家里还有什么人?”

  “回陛下,臣家里父母尚年轻,还有尚未及冠的弟弟和尚未及笄的幼妹。”

  靖康帝点点头,看着云起岳满意的道:“爱卿心怀大业,又忠心朕,你父母教导的功劳不可没,朕欲封赏他们,赐你母亲诰命,父亲官职……”

  云起岳忙起身躬身拱手道:“陛下万万不可!”

  云起岳的话音一落,靖康帝身边的内侍就厉声喝道:“放肆,竟敢打断陛下的话!”

  冲动的年轻人,说明他没有城府!

  靖康帝很是满意这样的云起岳,他摆手示意内侍退下,转而问云起岳:“云爱卿,为何不可?”

  云起岳道:“这是臣应该做的,是为臣子的本分,是为臣民的本分。

  臣只捐了一万两银子,陛下就要封赏臣的父母,外面想为陛下分忧的人多得很,他们捐献的银两物资亦是比微臣多,到时候有微臣的先例在,都眼巴巴的盯着陛下,会让陛下难做的。

  微臣读书进学,亦是想有一天能光耀门楣,能给父母讨个封赏。

  可微臣首先是陛下的臣子,其次才是父女的儿子。

  故,微臣请陛下收回成命,等陛下的将军们收拾了叛军,四海平定之时,陛下再论功行赏!”

  “好!朕如你所愿!”靖康帝心情大好,对云起岳更是亲眼有加。

  “云爱卿这段时间好好在家将养一下身体,朕很是需要像你这样的臣子!

  朕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从即日起,你便每日在御书房听用!”

  云起岳忙跪下,当他的额头贴向地面的时候,一双眼立刻浮出冷色与阴霾:“谢皇上!”

  京城,随着四道宫门外的榜单而再次沸腾起来,各世家大族以及权贵们忍痛捐银子,心里的怒火自然是撒在户部和兵部尚书身上,两人百口莫辩,博弈之下,只能将军需的利润让出来,给了势力最大的几家。

  毕竟他们收的是银子,但是棉衣粮食什么的都要采买……

  比起乱成一锅粥的京城,静安府倒是一片歌舞升平,热闹的很,跑来躲着的权贵们该过什么样的奢靡日子,还是过什么样的奢靡日子,生活质量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弱。

  这时节,大业稍微好点儿的州县都有流民,可静安府因着厉德春偷偷在招兵买马的缘故,流民以妇孺居多,少了青壮汉子,加之处置得当,闹事儿的自然是少了。

  槐树村连着两年种的都是云娇家提供的种子,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今年秋税之后,大家家里的余粮,多出了不少,又因着多半的村民都在云娇家的作坊或者是花田干活儿,家家户户手中的余钱都多了起来。

  比起其他村庄的愁苦,槐树村的村民们倒是笑口常开。

  云娇从做棉衣的厂房瞧了回来,见她爹在家,就跟他商量粮种的事儿:

  “爹,咱们这粮种也观察了有三年了,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可见这种子的出产稳定了,您看要不然今年咱们家交一些粮种给崔知府。

  若是这些粮种能推广下去也是一项功德!”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
  2. [历史军事] 寒门潜龙
  3. [历史军事] 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
  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大雪龙骑,签到焰灵姬
  5. [历史军事] 我在洪武开商铺
  6. [历史军事]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
  7. [历史军事]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8. [历史军事] 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
  9. [历史军事] 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
  10. [历史军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11. [历史军事]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12.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13. [历史军事] 火烧乌巢?我转身烧了曹操大本营
  14. [历史军事]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15. [历史军事] 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
  16.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17.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18. [历史军事] 夙志
  19.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20.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21.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22.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23.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24.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