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531章 余波袅袅,至尊皇权

第531章 余波袅袅,至尊皇权

  金凤颁诏后,朝廷三品以下官员,继续在奉天殿外站立。三品以上的官员,入奉天殿站立,文东武西分立两侧。

  朱标却是回了华盖殿,换成天子冕服,才重新来奉天殿面见群臣。

  此时,奉天殿内钟鼓齐鸣,中和韶乐大兴,奏和平之章。

  奉天殿内外,三千八百六十八名锦衣卫,五千一百六十三名文武官员乃至京城耆老,参加这场禅位大典的近万人,一起向朱标三拜九叩。

  “臣等恭贺陛下登基,吾皇万岁万万岁!”

  毫无疑问,现在才是这场禅位大典,最为喜庆、神圣、庄严、隆重的时刻。

  很简单的道理,旧帝禅位新帝登基,旧帝自己可以说自己很高兴,新帝能说吗?臣子们能说吗?

  那不是丧了良心?

  所以,朱元璋离去之后,这场大典才能真正以隆重、喜庆的气氛为主。

  随后,朱标正式颁下五大诏书。

  其一,命令礼部、中书省、太常寺,议论太上皇、太上皇后之尊号,报知朝廷。

  对,朱元璋是说,他禅位之后做“太上皇”,不干预一切政事,但是,朱标这个当儿子的,不能真的就这么办了。

  汉高祖刘邦的老爹,才是无权无势的太上皇呢。

  以后,其他的“太上皇”,其实是“太上皇帝”。多了一个“帝”字,权力就大不相同。甚至于,“太上皇帝”四个字都不足以称其尊贵和权力,还得在“太上皇帝”前面加几个字眼。

  朱标虽然相信朱元璋是真的不想管事,但是,该给的权力和荣耀一点都不能少——朱元璋有权力不用是一回事,朱标不能不给。

  其二,封常凤仪为皇后。徐妙云为皇贵妃,吕韵凝为贵妃,陈惠为惠妃,苏惜儿为宁妃,如意为顺妃,有容为淑妃,观音奴为康妃。

  简而言之,凡是为朱标诞下子女的,都有一个妃位。

  其三,封皇嫡长子朱雄英为太子。

  其四,大赦天下。

  历朝历代的大赦天下,是释放十恶不赦之外的罪人。但是,朱标不准备这么干。罪犯都能原谅的话,还要衙役干啥?

  朱标赦免的,是在洪武开国前的汉奴。官方汉奴,将一律无条件释为平民,并给钞百元助其自立。民间汉奴,也一并朝廷赎买,给予释放,赐钞百元助其自立。

  这些汉奴一些是在中原战乱的时候,因为生活无着,被家人或自己卖为奴隶的。br>
  另外一些,是朱标北伐过程中,将负隅顽抗的军民百姓,卖为奴隶。如今,都过去二十来年了,新帝都登基了,朱标也不打算再惩罚他们了。

  另外,这都是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啊!

  几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乡,他们再不可靠,也比那些异族可靠多了。

  那些活到现在的身体还可以的汉奴,完全可以去异域打拼,为华夏开枝散叶嘛。就是年老体衰的,去异域他乡做个汉语老师,也是挺好的嘛。

  其五,民间凡年满六十二以上者,赐钱十元以买酒肉,一庆新帝登基,二显朝廷尊老之意。这道旨意,当然还是表明皇帝朱标对太上皇朱元璋的尊重。看書溂

  五大旨意颁完,今天的登基程序依旧没结束。

  朱标还得率领锦衣卫和官员们,出南京城,去南郊祭天。再回来,祭社稷坛。最后,去太庙,祭告列祖列宗。

  这些程序走完,群臣再一次三拜九叩,山呼万岁,朱标的登基程序才算走完。

  然后……然后,朱标就去宁寿宫了。

  对的,别看朱元璋早上说的那么动感情,什么“天下无不散筵席”,其实他和朱标不到傍晚就又见面了。

  只是双方的身份已经完全不相同。

  朱元璋的心情,似乎丝毫没有因为禅位受到影响,兴致颇高。他还嘱咐朱标,平时不要总往宁寿宫跑。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贪恋权力呢。最后,父子二人商定,朱标十日来宁寿宫请一次安。

  从宁寿宫出来,朱标回他的春和宫吃饭。

  当然是春和宫,而不是皇宫了。

  朱元璋可以痛痛快快的,从皇宫里面搬出来。但是,朱标不可能刚一登基,就迫不及待的搬到皇宫里面去。

  说句不好听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当上皇帝后,还在东宫显德殿待了三年,才正式搬进皇宫太极殿呢。

  朱标着实不能那么快就搬家。

  于是乎,他依旧住在春和宫。早朝在奉天们举行,处理军国大政在东宫里面的文华殿内进行。

  十日后,朱标率领文武百官,到宁寿宫,给朱元璋上尊号“开国尧舜圣寿太上皇帝”,给马秀英上尊号“开国尧舜圣寿太上皇后”。朱元璋接受尊号,并且催促朱标搬家。

  又十日后,朱标请安于宁寿宫,朱元璋再次催他搬家。

  终于,再过十日,朱元璋三次催促,朱标终于搬进乾清宫,常凤仪搬进坤宁宫。朱标其余妃子,依身份搬进其他殿宇。

  从那以后,朱标日常就在武英殿办公,在乾清宫休息了

  大明皇宫总管,也换成了朱标的原东宫总管梁珉。

  南京中军都督府大都督,换成了原天策卫指挥使田元震。

  锦衣卫指挥使,也换成了朱标的老熟人毛骧。

  当初,帖木儿屠戮大明商人,朱元璋大怒,将打探消息不利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降为锦衣卫同知,锦衣卫指挥使换成了蒋瓛。

  在朱元璋眼里,蒋瓛和毛骧区别不大。

  但是,在朱标这里,毛骧的“圣眷”,可比蒋瓛多。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还是毛骧做朱标才放心。

  当然,朱标也没委屈蒋瓛。直接给蒋瓛批了两千万经费,以及选调锦衣卫、东厂各五百名好手,共一千人,组建西厂,负责欧洲的秘谍事宜。

  西厂做的好了,蒋瓛的前途不会低于毛骧。做的不好,朱标也不介意再换一个西厂提督。

  不管怎么说吧,经过这么一番繁琐甚至看似无用的程序以及人事调动,直到现在,朱标才算真正接班,掌握了大明皇权。

  这些“程序”还真不是无用。

  还是那句话,习惯的力量。

  就如同,朱标从八岁那年开始在朱元璋身旁听政缓慢地又极其坚实地积累起了太子威望一样。

  现在三辞三让,整个禅位大典,朱元璋连番催促一个月后终于搬进皇宫,完全控制皇宫总管,南京中军都督府大都督,锦衣卫指挥使这几个要害位置……无一不是让人们习惯,朱标是整个大明的皇帝,掌握着帝国的权力中枢。

  现在,朱标手中的皇权,可谓坚实无比。

  一招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明皇帝朱标一展宏图,正当其时。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4.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5.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6.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7.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8.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9.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0.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1.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2.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3.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4.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5.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6.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7.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8.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9.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0.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1.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2.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3.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4.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