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522章 凯旋而归,封赏功臣

第522章 凯旋而归,封赏功臣

  大明洪武十八年,七月初五。

  大明太子朱标与五万将士,凯旋而归。大明皇帝朱元璋,率文武百官,郊迎于南京城外。

  之前,朱元璋郊迎将士凯旋,都是身着一身戎装,头戴金龙展翼盔,身穿鱼鳞叶明甲,腰束黄金鞓带,威风凛凛,豪气峥嵘。

  不过今天,朱元璋穿的却是皇帝冕服。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穿十二文章大裘服,脚蹬赤舄鞋,至贵至贵,堂堂皇皇。

  这身冕服尊贵之极,穿起来却非常不舒服。按说朱元璋只有大婚、正旦、祭天等非常重大的场合才会穿戴。今日,朱元璋以冕服迎接西征大军凯旋,堪称极其重视了。

  “我大明忠勇的将士们!”

  一番繁琐的礼仪过后,朱元璋朗声道:“波斯一战,诚乃我大明成立以来,最为艰辛的一战,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战!一百多万将士出征在外,两百多万民夫背井离乡两万余里。终于,为我大明开疆万里,牢牢控制了世界中心,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按说,每过五年,朕都会施恩于天下,与天下军民百姓共享大明发展之成果。但是,朕今天准备破个例!今日,朕颁布三大诏书,既赏有功将士,又慰天下百姓!来人啊!”

  “在!”

  “传旨!”

  “是!。”

  稍后,两名展表官将一道诏书展开,宣表官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语有云,国之大事,在戎与祀。赳赳武夫,国之干城也!三年来,一百余万将士,两百多万武装民夫,为国征战,全取波斯之地,有大功于国,国家岂吝重赏乎?其一,从即日起,所有出征将士、民夫,及其祖父母,父母、妻、儿女,无论之前身份如何,统一享受大明内地子民待遇。”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岁!”

  大明子民,是分为三六九等的。汉地诸省子民的待遇,比其他行省的待遇要好多了。参军为国效力,是其他行省的子民,最容易取得汉地诸省子民待遇的途径。

  朱元璋的赏赐,说穿了,就是对这种途径进一步优惠。

  凡是参加波斯之战的军人、民夫,无论是来自吐蕃、漠南、漠北、叶尔羌,还是高丽、扶桑,尽皆升级为大明正式子民,享受汉地诸省子民的一切待遇。

  一方面,这是为了酬功。

  另外一方面,这些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人,享受汉地诸省子民待遇,和本族子民的待遇大不相同。就相当于从本名族的精英,转化为大明的基本盘,有利于朝廷对新进诸省的掌控。

  诸将士虽然想不了那么多,但朝廷对那些新进诸行省的同袍,都如此大方。对其他人的赏赐,能少得了吗?

  将士们高声谢恩,一片喜气盈盈。

  “其二,所有出征将士,无论品级大小,人人奖励三百元。武装民夫,人人奖励一百二十元。”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别觉得,三百元和一百二十元太少。大明宝钞,是完全与金银挂钩的,币值相当坚挺。

  三百元,就是三十两银子。

  一百二十元,就是十二两银子。

  相当于他们半年的薪水!

  说多当然也不算太多,但说少也绝不算少。考虑到,大明连年征战,国力消耗不少。这才修养生息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发下如此赏赐,已经超出很多人的心理预期了。

  “其三,此战新取波斯之地,为我大明奠定一统寰宇之基,是为我华夏重新铸鼎也!所有出征将士、武装民夫,统一获得铸鼎勋章一枚。凡持此勋章者,每年可享受补助二十元,直至寿终。”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啊!”

  当第三条对将士们的奖励念完,全场顿时一片欢声雷动。

  上古圣王大禹划分九州,令九州献青铜以铸造九鼎,始有夏商周唐宋明华夏诸王朝。

  九鼎,一直是华夏江山社稷的代称、

  现在大明皇帝朱元璋说得明白,取波斯,是为铸新鼎也!以后的华夏,将不再局限于九州之地,而是整个寰宇。大明统一寰宇的过程,岂不就是铸新鼎的过程?

  如今,朝廷给每个出征的将士、民夫铸鼎勋章一枚,岂不是大有纪念意义?

  以后,戴着这“铸鼎勋章”出去,岂不是大有光彩?传给后世儿孙,岂不也是充满了骄傲?

  实际的好处也有啊!

  一年二十元,二十年就是四百元!

  四十年,就是八百元!

  比今天的赏赐还多啊!

  而且,说出来也光彩啊!

  大伙以后,每年都能吃朝廷俸禄!

  想想看,年老体衰、自身没有生活来源之际,虽有子女奉养,能有多少零花钱?

  每年能得到朝廷发下的二十元钱,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的工钱,那又是什么光景?

  再想极端一点,如果没有子女奉养呢?如果遇到什么天灾人祸,一无所有呢?

  如今斗米不过两角钱。二十元钱,就是一百斗,就是十石,就是一千八百多斤大米。

  足够了!

  如果只求温饱的话,光这二十元钱已经富富有余了!

  朝廷出力三载,朝廷养你一辈子!即便是遇到再大的天灾人祸,大明朝廷都给你保底!

  什么投资能比这个划算?

  这简直比养儿防老,都靠谱得多啊!

  将士们能不欢声雷动,高呼吾皇圣明吗?

  当然了,以上三条,这仅仅是朱元璋今日,施恩于天下的第一道旨意而已。

  紧跟着,第二道旨意又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波斯一战,全赖前线将士用命乎?朕以为非也。天下汹汹三年,吾大明子民,制造器械,转运粮饷,捐输财物,优待军属,提供粮饷,才能让将士们后顾无忧,建此不世之功。故,朕宜嘉奖全体大明子民也!其一,从即日起,每省、府、县,设济慈院!我大明凡是年老体衰无生活来源,残疾无法自存者,父母双亡之年未满十六岁无法自存者,皆可入济慈院存身。朝廷有责任,保其温饱!朝廷有责任,保任何一个大明子民温饱!”

  “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啊!”

  用脚指头想想,也能知道,这专门收养没有生存能力的人的济慈院,条件不可能多么好。

  但是,话说回来,如同大明现在的宝钞一样,大明朝廷的信誉是极其坚挺的。

  朱元璋说了,要收那些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和孤儿,那就一定会全收!

  朱元璋说保他们温饱,那就是确实保他们温饱!

  有史以来,历朝历代,哪个朝代真正做到过?

  这不是旷古未有的德政是什么?

  还有最关键的,那句“朝廷有责任,保任何一个大明子民温饱”,这是何等的慈悲?何等的胸襟?何等的天朝上国风采?

  将士们听了,岂能不心潮澎湃,与有荣焉?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济慈院”这条德政,和朱元璋接下来,要宣布的德政一比,还真就不算什么了。

  “其二……”

  这其二的旨意,不是宣表官说的,而是朱元璋亲自宣读。

  他站起来,深吸一口气后,才朗声道:“其二,我大明,将逐步推行免费教育。从明年开始,直隶、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广东、福建、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这十五个行省,实行三年免费教育。所有百姓子女,八岁至十三岁者,但有所愿,即可入学校进行三年的学习。除一切学习费用全免外,朝廷还会免费供给每日的午餐。以后,这免费教育,将逐渐推广到我大明其他行省,年限也将逐渐延长!最终,我大明,将……人人温饱有余,还能读书明理!”

  哗~~

  朱元璋话音刚落,全场沸腾!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穿越枭雄
  2. [历史军事] 大明,从澳洲开始
  3. [历史军事] 夙志
  4.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5.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6.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7.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8.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9.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10.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11.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12.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3.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4.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15.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16.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17.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18.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19.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20.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21. [历史军事]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22. [历史军事] 三国:拯救太后,我做了几天太监
  23. [历史军事] 娶贾元春海外建国
  24. [历史军事] 明朝海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