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421章 开天辟地,民无徭役

第421章 开天辟地,民无徭役

  没错,今日主持这场早朝的是朱标。

  为什么呢?

  明面上的道理非常光明正大:朱元璋最近身体不爽,让朱标主持几天早朝。

  真正的原因呢?其实就是朱元璋倦政了。

  事实上,从洪武七年除夕那天,就露出了苗头。朱标还兴致勃勃的,和朱元璋商量中南半岛的事情呢。朱元璋已经决定放下国家大事,和朱标一起去微服私访了。

  以后,朱元璋倦政的情况越发明显起来。

  洪武八年的时候,一个月总有那么两三天,朱元璋身体不爽,让朱标代为早朝,乃至于处理奏章。

  到了洪武九年,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达到了一个月四五天的程度。

  当然了,一个星期只休息一天,不休息的时候一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朱元璋依旧称得上“劳模”一名。

  但毫无疑问,和他之前的勤政比起来,朱劳模的确是堕落了。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现在的洪武九年,相当于历史记载中的洪武十三年。

  而在历史记载中的洪武十年,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后,就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命令朱标“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换言之,朱元璋干掉了宰相胡惟庸后,却用朱标做了一个大号的宰相,小号的皇上,替朱元璋处理国政。以至于留下了朱元璋“以子为相,累死太子”的说法。

  现在,朱元璋在洪武八年(历史记载中的洪武十二年),才表现出倦政来,让朱标一个月替他干那么几天活儿,已经很对得起朱标了。

  再考虑到现在大明的形势远比历史上好,朱标也远比历史上能干,不得不说,朱元璋是比历史记载中还要宠朱标。要不然,早就把全国大部分琐碎政事,一股脑扔给朱标去处理了。

  不管怎么说吧,大明洪武九年九月初六,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御驾奉天门,开始早朝,御门听政。

  朱元璋坐于主位,微微闭着双目养神。朱标侧坐相陪,处理着琐碎的日常政务,直到近两个时辰后,才处理完毕。

  直到这时候,朱元璋才睁开眼睛,道:“大家都等不及了吧?也是,家国天下,家国天下。一个不重视家庭的人,怎么可能真心忠君爱国呢?诸位爱卿只要取之有道,就不失为君子!标儿!”

  “儿臣在!”

  “将朝廷具体的章程,跟大家伙都说说吧!”

  “遵旨。”

  朱标索性从侧位上站了起来,朗声道:“距离上一次父皇颁布三大旨意,施恩天下,已经过去了五年。今日,父皇将再次颁布五大旨意,施恩天下。其中四大旨意,施恩于全体军民百姓。最后一道旨意,是酌情给诸位爱卿增加俸禄。”

  群臣齐声道:“陛下圣明,太子英明!”

  “来人,宣第一道恩旨。”

  “是。”

  上次时间仓促,朱元璋亲自宣旨,稍后才形成正式的旨意,明发天下。

  这次却是酝酿已久,旨意已经写好。

  具体宣读旨意,当然也不用朱标亲自来干,朝廷有专门的宣表官。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圣王之道,循天理,因民情,随时变量,而治天下。昔者,我大明粮少而民众,应节粮而少酿。故,酒税十一也。今我大明物阜民丰,粮草充足,谷贱伤农,应减酒税,以顺民情。着从即日起,我大明酒税百中取三,与其他工商之物等同,钦此。”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第一道恩旨,说穿了,就是大明现在粮食多了,不必小心翼翼地节约粮食了。所以,酒税从原来的百分之十,降低为百分之三。

  降税,对于天下的军民百姓来说,当然是好事。起码,以后酒会便宜一些不是?

  当然了,再降低,也最多仅能降低百分之七的价格。现场的大明官员们,还真不缺那点钱。

  不过,这总是个好的兆头——朝廷都进一步减税了,待会儿,给大家加俸禄,总不好意思加太少吧?

  很快地,朱元璋的第二道旨意下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治国之道,首在得贤。洪武六年,朝廷恩科,首录两千进士,多为人杰也!其众兢兢业业,为国为民,锐意进取,朕心甚慰。着洪武九年恩科,取士三千,钦此。”

  三年招两三百当官的进士,是真不少。但是,如果是只招从小吏做起的进士,那两千人是不够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洪武六年的科举,就是一场大规模的实验。如今,实验效果的非常好,大明朝廷就开始加大力度了。大明第二场科举快要举行了,朝廷取士的人数达到三千。

  录取率的提高,对天下人来说当然是好事一件。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再次谢恩。

  对于大明朝廷官员来讲,很多人有子侄参加了这场科举。录取名额的增加,比酒税的降低,对他们更加意义重大。

  紧跟着,朱元璋第三道恩旨下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即日起,我大明子民经商迁徙,无须四邻作保。非犯罪者,有司只有记录之权,而无拒绝之权,钦此!”

  “不是……”

  “这能行吗?”

  “百姓都跑了,谁开交税,谁来服徭役啊?”

  “此事,是不是从长计议啊!”

  ……

  旨意刚一念完,全场文武大臣,面面相觑,一阵阵窃窃私语。

  很简单的道理,在古代想离开本地经商、旅游、迁徙,没那么容易。

  首先,你得有几户人家作保,你不会一去不回。若不然,你应该交的税收,你应该服的徭役,官府找谁要啊?

  然后,即便有人愿意给你做保,没打点好小吏,人家就是能找各种理由不批准。毕竟,人家小吏也是为朝廷着想,稳定税源不是?更无耻的,可以说,是为了你父母着想,避免你死在外面,没人给他们养老送终不是?

  现在,朱元璋和朱标商议了一下,索性剥夺官府这项审核的权力。大明百姓只要没有犯罪,愿意去哪就去哪。官府只有发路引,记录某人去哪的权力。只要某人没有犯罪,官府就没有拒绝某人迁徙的权力。

  给大明子民自由迁徙权,当能进一步促进大明工商业的发展。

  当然,现在问题就来了。

  人走了,他们要交的税,要服的徭役怎么办?要知道,税收的收取,是大明官员们政绩考评的重要标准之一。

  所以,众大臣听到这道圣旨后,才一阵阵窃窃私语。

  朱标微微一笑,道“诸位爱卿勿忧。我大明的税收,无非是农税和工商之税。一个人,在哪里从事工商业,就在哪里交税,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农税么?人可以走,地搬不走。官府是根据地收税,而不是人。所以,如果某块土地应该缴税,而土地的主人不在未能交税的话。官府完全可以,没收他的土地,进行官卖,以抵农税嘛。”

  “敢问太子,那徭役呢?一个人不在本乡本土,他应该服的徭役,又该如何?”

  所谓徭役,就是指百姓每年要无偿给官府干一定时间的活。换言之,他们是用本身的劳动力纳税。

  干什么活,干多少,完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定。小吏可以敲诈勒索的地方,简直是多如牛毛。

  不知多少民变,就是因为徭役而起。

  “这个简单。”朱标微微一笑,道:“来人啊!宣读父皇的第四道恩旨。”

  “是!”

  宣表官手持第四道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如今我大明府库充盈,兵精粮足,何以重役以困吾赤子乎?即日起,我大明百姓,不服任何徭役。官府有所需求,请财帛于朝廷,募民为之即可。钦此!”

  第四道旨意通俗来讲就是:你们不就是担心,百姓迁徙后,没人服徭役吗?现在,朝廷规定,免除一切徭役!这项税,朝廷直接不收了!

  “什么?朝廷免除一切徭役?”

  “真的假的?要不要从长计议?”

  “如果真能实现,这就是我大明文治武功,最响当当的证明啊!”

  “免除徭役啊!开天辟地以来,历朝历代,哪里有过?我大明威武!我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以壮士断腕之心,免除徭役苛政,真千古仁君也!”

  ……

  哗~~

  如果说,前一道旨意,“允许大明百姓自由迁徙”,引得众文武大臣窃窃私语的话。

  那这一道旨意,就是引起了一场渲染大波!

  全场哗然!

  全场沸腾!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