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333章 为后世子孙,挣一份大大的家业

第333章 为后世子孙,挣一份大大的家业

  “来,岳父、岳母,媳妇儿,你们都坐下,听我慢慢说。”

  王大柱起身,给吴老爹和张村正以他自己,都倒了满满一碗米酒,才继续道:“我不说那些保家卫国的大道理。虽然纳哈出的大军都杀到金州了,离咱们这儿还没一千里呢。但是,天塌下来高个子顶着,我大明边军也不是吃素的,纳哈出他打不到正定来!我也不说,报答太子、陛下、朝廷大恩的大道理,人家富有四海,不稀罕我的报答。我现在,就说说咱们小门小户小家庭的小道理!”

  吴老爹道:“贤婿,你说。、”

  “岳父、岳母,你们说我们家两口子,种着集体农庄的一百亩地。一年有差不多一百石粮食的收益,这日子怎么样?”

  吴老爹道:“那当然是很好了!一年快两万斤粮食的纯收入,别说你们两口子了!就是再生个十个八个孩儿,都养得起。”

  王大柱微微点头,道:“是啊,我就是再生个十个八个的孩子,也养得起。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十个八个的孩子身上。诶,咱也别说十个八个了,就是七个。我和阿英生个五男二女,岳父和岳母觉得怎么样?”

  古代重男轻女,一个家庭的后代,五男二女是最理想的配置。正所谓“顾五男二女,七子成行”。祝福别人新婚,也经常送别人画着“五男二女”的图画或者器皿。

  吴老爹道:“那敢情好了。贤婿你家人丁单薄,到了你这一代,却五男二女枝繁叶茂,真是给先人立了大功。”

  王大柱道:“现在问题来了。两个女儿总是要嫁人的,不用管她们。但是,五个儿子呢?我和阿英去世之后,他们一个人能分二十亩地。一年二十石的收入,养活一家人,怎么样?”

  “那……那也可以温饱。”

  “但也就是勉强可以温饱了,像现在的好日子可就没有喽。还有,他们还得生儿子呢。到了我孙子这一辈,二十亩地再分成五份……一家四亩……”

  “那就只能给人当佃户了。”

  “所以啊!”王大柱道:“咱们的日子虽好,集体农庄也是不错。但是,即便不犯任何错误,到了第三代,也就无以为继了。所以,这集体农庄建立之初,就立了个规矩。”

  “什么规矩?”

  王大柱:“一个人的土地,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不能分拆。比如,我王大柱要是只有一个儿子,那他就能继承我和他娘的总共一百亩地。”

  “那其他儿子呢?”

  “其他人,就一分地都没有啦。过得怎么样,只能靠他们自己。或者,去工坊做工。或者,去店里给人做伙计。或者,就像您刚才说的,给人家做佃户。岳父大人,换了是您,您甘心吗?”

  吴老爹端起米酒,喝了一大口,叹气道:“不甘心又能怎么的?子孙越来越多,先祖的产业,无论怎么分都是不够分的。不怕贤婿你笑话,因为我们老两口没用,你那两个小舅子的婚事,现在还没着落呢!”

  王大柱道:“但是,我们屯田兵,不甘心就有用!朝廷给了我们屯田兵一个恩典:三等功一次,增荫儿子一人进集体农庄。二等功一次,增荫三个儿子进集体农庄!”

  吴老娘眼前一亮,道:“那一等功呢?”

  “一等功!那就要当大官了,还能让儿子种地?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吴老爹训了吴老娘一句后,又满面含笑,向王大柱看来,道:“乖乖!这一个三等功,就是一百亩好地啊!那个,这三等功,到底是什么章程?怎么能立这三等功?”

  王大柱道:“军中之事太复杂,我讲太仔细,二老也未必能听懂。这么说吧,说个简单的。在一场战争中,我砍了敌人一个脑袋,就是一个三等功无疑了。”

  “二等功,就是三颗脑袋?”

  “计算比较复杂,但差不多就是三颗脑袋了。”

  顿了顿,王大柱继续道:“当初,军中汰弱留强,我被刷下来了。但是,那不是我王大柱不擅长打仗,而是我大字不识一个,武功又没特别高强,总体上比不过人家。这三年来,我在集体农庄的夜校里,也识了一千多字,不比留下军中的同僚差!今年,我三十三岁,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岳父、岳父,媳妇儿,你们说,我现在要不趁着还能拼的动,赶紧给我的儿孙,打下一份大大的基业来,岂不是得后悔一辈子?!”

  “王兄弟说得好!”张村正插话道:“其实,这朝廷和家庭,完全是一样的。朝廷不往外打仗,哪来的土地,建什么集体农庄?现在,朝廷出征东北,是给咱们华夏子民,打下一份大大的基业!咱们屯田兵出征,既是为朝廷,也是为自己打下大大的一份基业来!”

  吴老娘道:“听说这东北苦寒,夺那里的土地,有用吗?也能建什么集体农庄?”

  张村正却道:“老婶子,你这就不懂了吧?东北那地方,虽然是寒冷了些。但是,现在咱们有棉花,能采煤,这寒冷根本就不叫事儿。而且,你知道,哪里的土地有多肥吗?”

  “多肥?”

  “这么说吧,那地界主要是黑土,那黑土肥得‘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就是这么厉害!而且,那里的物产特别丰富!地表江河纵横,灌溉方便。地下矿产丰富,煤、铁、铜、金,全部都有!山林中有虎、獐、熊、鹿,沼泽区有丹顶鹤、天鹅,河湖中的鳇鱼、鲟鱼……说起那地方的野物来啊,老婶子,你知道丰富到了什么程度?”

  吴老娘道:“什么程度?”

  “据说,想吃兔子了,拿跟棍子随便往草丛里面一扔,就是一只被砸晕了的野兔。其他野物也不用说,有句谚语怎么说的?那地方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你说说,在东北这地界,建集体农庄是什么光景?”

  吴老娘只听得目瞪口呆,道:“那……那岂不是神仙般的日子?”

  “不是神仙般的日子,也差不远啦!朝廷这次出征纳哈出,扫平东北,一方面是为了清除边患,一方面就是为了把如此肥沃的土地,纳入掌控之中。我估计啊,那边地广人稀,到时候建集体农庄,恐怕两口子能分两百亩地!”

  “两百亩地,能种得来吗?”

  张存正道:“刚开始恐怕不行。朝廷的‘天马’太少,这两年用了很多吐蕃马、草原马暂时顶着。但是,时间久了,‘天马’繁衍生息越来越多,两口子两百亩地都不是什么问题啊!说不定,屯田兵不够用,还要咱们河北移民呢!”

  “那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也可能移民?”

  “有可能!有可能!这一个国家就跟一个家似的,底子厚了,就怎么过怎么有,家族里的人都能沾光!这就叫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啊!”

  ……

  张村正人家不愧是村正,口舌便给,从东北的富饶,说到国与家的关系,再谈到吴老爹那两个没娶上媳妇的儿子……把吴老爹和吴老娘说得一愣一愣的,再也不反对王大柱出征之事了。并且,将吴氏的生产之事,大包大揽。

  这老两口甚至开始打听,这次朝廷会不会征民夫,他们的儿子,也知忠义,也非常愿意为国效力啊!

  就是吴氏都听得一阵阵心潮澎湃!

  儿子啊!

  她肚子里的,也许就是她的儿子!

  王家的下一代男丁!

  一个男丁就满足了么?不!子子孙孙,越多越好!

  为了孩子们的幸福,丈夫要出去打拼,她能不支持吗?还有最关键的,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谁知道,朝廷下一次什么时候征召屯田兵?再过几年,丈夫年纪大了,又能不能拼得动?

  另外,仔细想想,此战能有多危险?也没多危险嘛。

  战无不胜的太子朱标,亲自出马了!

  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还有那么多勋贵子弟,都要跟着出来蹭功劳了!

  朝廷甚至没全用正规军,只调了五万正规军。以及十万屯田兵!

  很可能,就是一场大大的顺风仗啊!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夫君!你去吧,去给孩子们,挣一份大大的家业!”吴氏终于下定了决心,道:“你放心!家里一切有我!就算……我也绝不改嫁,把咱们的孩子养大成人!”

  “你这样想,就对了嘛!”王大柱高兴地一拍大腿,道:“我现在不拼?什么时候拼?我大明屯田兵,就是要闻战则喜!家属,也要闻战则喜!”

  顿了顿,又向张村长看来,道:“那咱们说好了,咱们村的屯田兵,算我一个!”

  张村正也甚是高兴,道:“说定了!咱们村抽调一百个屯田兵,你就是咱们这一百个屯田兵的百户!记住,好好干,别丢了咱们五里屯的脸!”

  “明白!”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4.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5.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6.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7.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8.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9.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0.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1.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2.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3.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4.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5.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6.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7.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8.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9.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0.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1.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2.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3.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4.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