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323章 施恩天下,普天同庆(兄弟们,稿子发错啦!)

第323章 施恩天下,普天同庆(兄弟们,稿子发错啦!)

  很简单的道理,这可是食盐啊!

  盐和酒可不一样,人没有钱,可以不喝酒,但就是再没钱也不可能不吃盐。没有足够的食盐摄入,人就会产生恶心呕吐、浑身乏力,头晕眼花等症状,甚至死亡!

  不得不吃!

  所以,历朝历代,无不把盐税作为重大的税收进项。你只要活着,就要吃盐。只要买盐吃,就相当于向朝廷交了重税。

  汉、唐、宋、元甚至实行食盐专卖制度。贩卖私盐,是杀头的罪过。但是,干这杀头的罪过的人,还犹如过江之鲫。盐税中蕴含着的恐怖利益,可见一斑!

  灭亡唐朝的黄巢是私盐贩子黄巢,灭亡大元的枭雄之一有私盐贩子张士诚,盐税中蕴含的恐怖利益,更是可见一斑!

  在唐朝时间,盐税竟然“居天下税赋之半”!

  宋朝经济比唐朝发达,但盐税占国家的两成还是有的。

  即便到了大明,李善长作为相国,也是深知盐税的重要的。到了现在,盐税大概占了国家赋税收入的一成左右。

  一成收入,就很不少了。要知道,当初朱元璋一年收入四五千万两银子的时候,国库内曾经窘迫到仅仅是七十来万,连国库收入的半成都没有!

  现在,朱元璋竟然主动舍弃了国库一成的收入,让利于民。

  他怎么就舍得如此重利?

  所以,刚才尽管朱元璋已经明发圣旨了,李善长都麻着胆子,请他三思。

  当然了,与此同时,朱元璋主动放弃如此重利,更能凸显他本人的伟大,更能凸显大明的荣光!

  连饭都吃不起了,再花钱交盐税,是不是太残忍了一些?国家食盐充足的情况下,还让部分子民为了省钱而“淡食”,有怎么有脸称“天子圣明”?“太平盛世”?

  今天,朱元璋就是要打破这千年以来的规矩。

  盐无税!

  让大明子民,能吃到几文钱一斤的白盐,虽贫困之人也能食盐自由!

  让那些从私盐贸易中获得巨利的私盐贩子,还有向私盐伸手的贪官污吏,统统去见鬼!

  这是怎样的德政?

  这时要上史书的!

  这是要流芳百世的!

  所有大明朝廷的文武官员,都深感与有荣焉!

  所以,朱元璋话音刚落,就已经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当然了,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出来,大明现在,不仅仅是粮食充足,而且朝廷收入也大大富裕了。

  这当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其一,就是随着北方“三年免征”的陆续结束,朝廷直接的税源有了大规模的增加。

  北方再怎么凋敝,也是有着近两千万的人口的。突然增加这么多税源,朝廷的收入能不迅速增加吗?

  其二,战乱时节,和天下太平时节,全国军民百姓对生产经营的重视,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即便正常发展,现在也到了朝廷税收大规模的增加的时候。

  其三,就是恐怖的集体农庄了。

  朱标从山西移民了两百万人口,到山东、河南、河北各地。青壮年劳力,大概是一百万人左右。朱元璋又给了朱标三十万屯田军,这些屯田军有的拖家带口的,有的与附近的农户的女儿成亲,大概人数是一百万。

  总而言之,现在的集体农庄,壮劳力是一百五十万左右,总人口在三百万左右,土地是一亿三千万亩。

  这是什么概念?

  按照一亩地收税一斗二分,那就是一千五百万石粮食了!事实上,朱标的集体农庄,不仅仅是产粮啊,还有牲畜、蔬菜、水果、鱼类,甚至有生丝这种高价值商品!

  还有最关键的,这高达一亿三千万亩的土地,没有任何瞒报!土地在谁的手里?皇太子朱标的手里!朱标能给亲爹瞒报?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单单这些集体农庄,朝廷一年就相当于,凭空多两千三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其四,就是朱标的各种工坊了。

  虽然大明的工商税低,才百分之三。但是,架不住这三年来,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得极快。百姓们日子好过了,又带动了商品的销售。商品容易销售,进而带动了工匠们收入的提高。工匠们收入提高了,又能买更多的东西……完全形成了正循环。大明的工商之税是打着跟头的往上翻。

  对了,这里面还有朱标大兴“茶叶贸易”的功劳。“四大茗茶”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仅茶农增收,朝廷的税收也大大增加。

  粗略算起来,今年大明的工商税,比三年前多了三百八十万两!

  其五,吐蕃的茶马贸易。

  本身吐蕃地广人稀,茶马贸易本身,一年的税收也就是几十万两罢了。

  但是,赶巧了,帕木竹王朝,已经把最艰难的事情干的差不多了——把“份地”分给农民、牧民。这种伟大变革后,往往就意味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

  所以,大明统一吐蕃后,很有“摘桃子”嫌疑的,吐蕃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让大明的统治越来越稳固。

  非但如此,茶马贸易的规模,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又让大明多了几十万两银子的增收。

  其六,就是开支的压缩了。

  原来大明要养百万大军,现在却只剩下三十万精锐。四十万屯田,还有三十万屯田兵进了朱标的集体农庄。

  虽然那三十万精锐提高了待遇。但是,总得来说,朝廷一年能省下的军费,也能有一千万两左右。

  开了那么多源,节了那么多流,现在大明朝廷能不富裕吗?

  总而言之,现在大明的收入,达到了恐怖的一亿两千万两!而开支呢?

  还不到四千万两!

  一年八千万两的结余没处花,朱元璋已经完全抖起来了!

  所以,他大笔一挥,直接给天下百姓,免了一千多万两的盐税。

  而且,朱元璋脚指头都能算得出来。明年随着大明的进一步繁荣,以及让那四十万屯田兵给朱标,还有酒税收入的凭空出现……朝廷收入怎么也能增加两三千万两,免这一千多万两税收算什么?

  当然了,朝廷大概多少收入,总共多少支出,只有少数重臣知道。

  绝大部分的臣子,是不知道,大明的收入达到了如此恐怖的程度,才有些高估了朱元璋的慷慨。

  李善长虽然知道国库的充裕。但是,善财难舍!有钱和肯往外散钱,完全是两个概念。现场那么多文武大臣,都是富贵中人。你见有哪个达官贵人,拿出自己一成的收入,周济百姓的?

  所以,诸文武大臣无论是知道不知道现在大明有如此恐怖的家底的,都对朱元璋如此慷慨,非常佩服!

  现场爆发了一阵阵欢呼万岁之声。

  当然了,今天的大明文武大臣,就是再因为这“盐无税”再高兴,也没有朱元璋宣布,第三道恩旨而高兴。

  很快的,朱元璋的第三道恩旨,来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2.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3.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4.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5.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6.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7.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8.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9.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0.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1.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12.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13.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14.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15.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16.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17.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18. [历史军事]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19. [历史军事] 三国:拯救太后,我做了几天太监
  20. [历史军事] 娶贾元春海外建国
  21. [历史军事] 明朝海盗王
  22. [历史军事] 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
  23. [历史军事] 从唐开始的克苏鲁
  24. [历史军事]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