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301章 深耕技术,铁丝网

第301章 深耕技术,铁丝网

  “太子爷,明……明白?”王兴宗先是眼前一亮,随后警觉地往四下里看了几眼,嘴唇嗫动了两下,欲言又止。

  很显然,觉得丰收之事是“太子爷庇佑”是一回事。知道“太子爷怎么庇佑丰收”是另外一回事。牵涉到太子爷神圣性的问题,王兴宗紧张得很,不知是该继续问下去,还是赶紧转移话题。

  朱标却摆了摆手,道:“用不着那么紧张,此事跟什么太子庇佑没什么关系。”

  “那太子爷的意思是……”

  “我记得,所有夏尔马的农具,都是特制的?”

  “确实是这样。”王兴宗道:“一头夏尔马,最少能有两头牛那么大,现有的农具都不合用。所以,它们的农具都是特制的,比寻常农具要大得多,重得多。”

  朱标道:“这就是关键了。看起来,将士们屯田,跟寻常百姓,是一样耕种。但事实上,那夏尔马犁地,比一般牛力或者人力犁地,要犁得深得多。”

  说话间,朱标拿起桌上的宣城兔毫笔来,写下了两个大字:深耕。

  “深耕?”王兴宗道:“深耕就能丰收?”

  “深耕可以促进丰收。”朱标道:“其实,将士们开垦的荒地,都是以前的有主之地,土质本来是很好的。这些年无人耕种,长了杂草,又相当于休耕了几年。开耕之前,大火一烧,那土地真是肥得很呢!”

  王兴宗道:“百姓开的荒地,也是如此。这深耕的作用,真那么大?”

  “当然大了。”朱标仔细回想着来自后世的记忆,道:“其一,深耕能加厚土地的熟土层,让庄稼生长的土层更加通风透气透水透肥。其二,深耕将地表的杂草种子、害虫之卵耕入地底,减少杂草害虫对庄稼的危害。其三,粮食生产,要消耗一定的地力(氮磷钾)。深耕将深层的土质翻出,那里地力(氮磷钾)充足,相当于多施了一次肥,庄稼自然也就长得好了。当然了,这里还有一个关键。”

  “什么关键?”

  朱标道:“咱们的军屯,主要种的是麦子。麦子这玩意儿的根特别深,一般情况下都有六七寸。而一般情况下,百姓耕田的深度,却只有四五寸,不利于麦子的生长。”

  王兴宗道:“所以,深耕对小麦的增产奇效?!怪不得,怪不得军屯如此立杆见影。即便管理最差的田地,都要比百姓们的田地,多一成的产量呢!”

  “所以嘛……”朱标微微点头,道:“这次的丰收,是深耕所致,跟什么太子庇佑全然无关。”

  “但是百姓们以为这丰收,是太子殿下庇佑,也不是什么坏事。”王兴宗道:“殿下不是想从山西,往外移民么?原来的百姓们,听说移民之事后,吓得一袭三惊。现在,一传十,十传百,不知多少百姓的心思已经活泛起来了。”

  朱标道:“恐怕,百姓们心思活泛,更多的是因为这军屯的巨大好处吧?”

  说是军屯,但那些集体农庄的军人们,也就是保留着军籍而已。事实上,朝廷已经告诉他们,以后非朝廷发生巨大的危机,是不会调动他们了。他们可以在此地安心落户,娶妻生子。

  那些有家室的,也可以把父母妻子从老家接来。

  朝廷会无偿给他们一亩的宅地,甚至会出资帮助他们盖房子。只是私人的房产,这盖房子的钱最终还是要还的。

  这和移民有什么区别?

  百姓们已经能猜到,如果移民的话,大概会采用这种方式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王兴宗道:“一亩地产三石麦子,一百亩地就是三百石。虽说是军屯,马匹、农具、种子,口粮,甚至夏尔马的草料,都是朝廷的,所以要上交一半的收成。但是,留在自己手里的,也有一百五十石啊!乖乖,这可是两个县太爷的俸禄!那大柳庄的军屯,就建在山西。周边的百姓们知道将士们的收入之后,眼珠子都红了!还有不知多少媒人,上赶着给将士们介绍媳妇呢!有些将士,简直都挑花眼了!”

  这话当然是真的。

  这年头,一个县令的年俸才七八十石。一个男人,能有一百五十石的年收入,那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虽然说县太爷更体面,还有免费的官服、笔墨纸砚、仆役等福利。但是,女子们总不能人人嫁县太爷不是?

  那些屯田的将士们,真成了附近未婚女子眼中的香饽饽。

  什么?普通百姓,也可以开荒?

  一来,是山西人口相对稠密,没那么多荒地。要不然,朱标为什么选择从山西移民呢?事实上,将士们的屯田之所,本质上是收缴的大元朝廷的‘官田’。

  二来,没有夏尔马,没有朝廷提供的先进农具,没有集体的修建水利工程,没有将士们的互相帮助……类似普通百姓,完全种不了这么多地,自然也就没什么好的收成了。

  所以,如果是这种移民的话……对于那些世家大族来讲。将本族的一支,在朝廷支持下,迁移到别处,开枝散叶,还真是不错的选择了。

  普通百姓们,面对如此巨大利益的诱惑,当然也不淡定起来。胆小的,就想看看,能不能把女儿嫁过去,找个好姑爷。胆子大的,则想着自己移民了,成为附近小娘子眼中的如意郎君了。

  当然了,“太子庇佑”的传言,威力也是很大的。很简单的道理,百姓们不愿意移民,很大的原因,是不愿意面对未知的命运。但是,既然有“太子庇佑”,说明上天对太子的行为是认可的。老天爷都背书了,这移民之路,还有什么可怕的?

  朱标道:“总而言之,什么太子庇佑的传言,并不是真的。即便此举果然对于移民有利,朝廷不直接出面否认即可。万不可出面,推波助澜。你王兴宗是本太子的亲信,以后这种话,更不可说。”

  “是。”王兴宗由衷叹道:“太子如此务实,不重虚名,微臣佩服。呃……”

  接下来,他还打算将工坊工匠们的贺礼拿出来。

  那是一截铁丝。

  拉铁丝的工艺,本身不算特别难。要不然,历朝历代的锁子甲是怎么制出来的?

  但是,如何大批量的制造出便宜的铁丝来,可就太难了。

  偏偏铁丝的作用非常大。

  比如锁子甲。如果铁丝的价格非常低,锁子甲的价格能高到哪去?

  比如在辽阔的草原上,铁丝可以非常方便的制造出围栏来,号称“最伟大的人类七个发明之一”。

  还比如战场上的“铁丝网”,那可是逼着人类发明出坦克来对付的恐怖怪物!

  所以,对于如何用机器拉出便宜的铁丝来,朱标一直非常重视。

  现在,王兴宗管理的工坊里,终于发明出了制造便宜铁丝的技术,整好用来做工匠们对朱标的新婚贺礼。

  事实上,尽管连土地丰收的事情都有了解释,但王兴宗还是觉得,随着朱标的婚礼越来越近,无论工坊还是矿山,甚至于集体农庄之事,都万事顺遂,太子爷还真是很有些“上天眷顾,无往而不利”的感觉。

  不过,他还没把那截铁丝拿出来呢——

  沙沙沙~~

  随着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朱标的宦官总管梁珉走入了文华殿。

  “梁珉,有事儿?”

  “奴婢启禀太子爷!”梁珉大礼参拜道:“王尚宫来了,还带来了四个陛下赐予的美人。”

  朱标微微一愣,道:“嗯?美人?三日后,我就要大婚了。这时候,父皇送哪门子美人?”

  梁珉却道:“王尚宫说,这四名美人,不仅是陛下赐给殿下的试婚使,而且是皇后娘娘亲自挑选的,殿下切不可推辞。”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4.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5.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6.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7.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8.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9.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0.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1.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2.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3.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4.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5.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6.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7.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8.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9.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0.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1.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2.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3.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4.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