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187章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吴王

第187章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吴王

  “我好好想想……”

  朱标当然不会反问,朱元璋这些日子,都想出了什么办法。

  很显然,现在朱元璋既是和他商量北伐的问题,又是最后一场考验。毕竟,朱元璋早就露过口风,让朱标主持北伐之事了。

  足足一刻钟后,朱标才重新开口。

  他字斟句酌地道:“华夷之别的灌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咱们要想短时间内,消除南北之分、大兴华夷之辨,并不大可能。但是,话说回来,对于绝大多数贫苦百姓来说,恐怕无论华夷之辨,还是南北之分,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谁能让他们吃饱饭,谁能穿暖衣。这不是什么有奶便是娘,而是百姓对一个朝廷,最当然、最基本的要求。谁能做到此事,谁就能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咱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其一,父王公开下旨,此次北伐,我大军所到之处,三年免征。三年内,免除一切赋税,免除一切徭役!非但如此,还要提前命拱卫司北上,向百姓们大规模散布这个消息!”

  “但是……”朱元璋道:“拱卫司的力量,并不算强大。百姓愚氓,主要靠士绅得知天下大事。咱们的仁政,如何让北方百姓得知呢?”

  “这个不难。”朱标微微一笑,道:“关于祥瑞之事,父王还有不知道的吧……”

  朱标将朱元璋下旨严禁上报祥瑞,而百姓们却自发传播祥瑞流言的事情,简单介绍了一便。

  最后,他说道:“其实,这免征之事是一样的。咱们江南百姓过不下去要造反,其实北方百姓的日子远不如江南百姓!只是元廷在北方实力强大,北方的造反都被镇压下去罢了。三年免征的消息一出,百姓们肯定会自发传播。另外,咱们命拱卫司,传播一些,便于百姓理解的民谣。”

  “类似,‘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那种?”

  朱元璋当然明白,这民谣的杀伤力了。要不然,他和张士诚,能都上赶着凑那个“吴”字?

  朱标道:“可以比那个再通俗一些。比如这个: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吴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还有这个: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吴王,吴王来了能免粮。

  这个:吃饱粮,穿新裳,吃着不够有吴王。三年不当差,三年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事实上,是明末闯王李自成令人散布的民谣。这民谣一出,闯军获得了万万千千贫民百姓的支持,再也势大难制了。

  只是朱标嫌其中的“吃他娘,穿他娘”太过粗鄙,草莽气息太浓,才改成了“吃饱粮,穿新裳”。

  “好!好啊!”

  朱元璋的政治嗅觉,天下认得了第二,就没人能认得了第一!

  朱标话音刚落,他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几句民谣中蕴含地惊天伟力。

  他用手敲击着御案,连声赞叹,道:“通俗易懂,郎朗上口。合辙押韵,须臾能记。切合民意,激荡人心!这三首民谣一出,可当咱十万雄兵!不错,真是不错!标儿,你这文圣之姿,果真名不虚传啊!呃……”

  朱标察言观色,道:“父王可是,还有顾虑?”

  朱元璋道:“如果北方三年免征,那这北伐的负担,就全落在江南百姓的头上了。咱又刚免了那么多州府的税……江南百姓,能支撑得住吗?”

  朱标道:“江南百姓的税,肯定会重一些的。但是,朝廷自己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粮草。”

  “到底如何解决?”

  “比如沈万二,他继续报效朝廷三十万石粮食,丝毫不成问题。还有沈万二的族人沈万三家,可以献粮一百二十万石,白银三百万两!”

  当初,朱标、徐达、常遇春,围攻湖州,沈万二献粮百万石以助军资,直接造成西吴军破湖州的策略,从声东击西变成了围点打援。但事实上,直到攻破平江,这百万石粮食都剩下三十万石左右,自然又还给了沈万二。

  这次吴军北伐,说不得,继续动用这三十万石粮食了。

  其次,就是沈万三家了。在朱标的支持下,沈线阳已经掌握沈家大权。沈万三家并没有像沈万二家一样,刻意囤粮。但是,沈万三乃江南第一豪绅,家家大业大,竭尽全力之下,还是能凑出一百二十万石粮食的。倒是那三百万两银子,对于沈万三家,不算太大数目。

  “这就是一百五十万石粮食,三百万两银子了……沈家果然是富可敌国啊!也罢,如今天下未定,就继续苦苦沈家吧。”

  朱元璋一向看不起商人,之所以一直减税,也是为了天下百姓而是商人本身。现在,花沈家的钱,他真是毫无心理负担。

  朱标道:“还有,就是买一部分粮食。咱们平陈友谅、破张士诚、灭方国珍,国库里面的金银珠宝、奇珍异宝并不少,只是缺少粮食罢了。所以,儿臣的意思是,命水军南下,去安南陈朝买粮。陈朝盛产稻米,一年三熟。多了不敢说,二三十万石,应该是有的。”

  “嗯,高丽、扶桑,都去转一转!一来,再凑个二三十万石的粮食,二来也让扶桑和高丽见识见识,我天朝水师的厉害。”

  历史上的朱元璋,对高丽、扶桑的兴趣并不大。但是,经过朱标的不断潜移默化,朱元璋已经慢慢改变了观念。现在,北方中原尚未拿下,他却已经对高丽扶桑未雨绸缪了。

  朱标道:“那总的算起来,朝廷就是有了近两百万石粮食的额外收入,可供三十万大军征战一年以上。江南百姓的负担,就小的多了。儿臣的第二个主意,就是军纪。”

  “对,确实要注意军纪。咱们如果嘴里喊着三年免征,实际上却任由将士们劫掠,那可就成了天下的笑话了。嗯,标儿你们上次,攻打平江的时候,人人身上挂着木牌,写上:“戮良民者死,掠民财者死,折民居者死,擅离营二十里者死。”,这就很好,北伐之时可以照办。”

  朱标道:“除了木牌之外,还可以将我军的军纪,编成歌谣,让士卒们传唱,加以提醒:吴国官兵要牢记,北伐是为华夏一。王师天兵救黎民,行军途中守纪律。第一条,北方父老皆亲人,妄杀一人抵命去。第二条,北方妇女皆姊妹,调戏妇女砍头去。第三条,军饷充足我吴军,买卖公平要和气……”

  朱元璋在为北伐做准备,朱标也在做准备啊。

  这歌谣却是早已准备好的,总共宣布了十二条军纪。违反任何一条军纪,都是斩首之刑。

  多吗?

  其实不多。

  古代军队,讲究的是“十七条禁令,五十四斩”。朱标才十二条,这才哪到哪啊?

  不过,“十七条禁令五十四斩”合不合理不谈。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官兵,怎么可能记得住啊?

  倒是朱标这新编的便于传唱的歌谣,便于记忆,便于理解。

  如同那个“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吴王”一样,这个十二条军纪的民谣,是另外一个“北伐大杀器”!

看書溂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夙志
  2. [历史军事] 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
  3. [历史军事]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4. [历史军事]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5. [历史军事] 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
  6. [历史军事] 大唐广播站2
  7. [历史军事]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8. [历史军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9. [历史军事] 最强兵王在三国
  10. [历史军事] 大秦皇子:边关签到百年,世上再无仙
  11. [历史军事] 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
  12. [历史军事] 三国少年时代
  13. [历史军事] 综武:风流双修的我无敌了!
  14. [历史军事] 领主世界一开局从子爵开始!
  15.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
  16. [历史军事]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
  17. [历史军事]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18.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19. [历史军事]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20. [历史军事] 三国:拯救太后,我做了几天太监
  21. [历史军事] 娶贾元春海外建国
  22. [历史军事] 明朝海盗王
  23. [历史军事] 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
  24. [历史军事] 从唐开始的克苏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