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117章 悠悠三载,底蕴深藏

第117章 悠悠三载,底蕴深藏

  律法总纲定下来之后,朱元璋对律法的关注程度,就降低了许多,反正不合适的话,十年后还可以改嘛。

  事实上,这才是朱标的主要目的!

  在他的引导下,大明的生产力水平肯定会突飞猛进,律法当然要随之不断修改。

  还有更关键的,朱元璋和朱标虽然是古往今来关系最紧密的天家父子,但是朱标毕竟是穿越而来,和朱元璋在很多事情的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朱标总不能因为律法之事,经常和朱元璋吵架吧?

  现在定下了律法十年一修改的规矩,朱元璋对律法的关注小了,朱标就可以往律法中添“私货”了。即便某些条文朱元璋确实不同意,朱标也有十年乃至于几十年的时间徐徐图之,潜移默化的改变朱元璋的思想。

  家和万事兴嘛,团结是第一位的。

  对了,在律法总纲定下来不久,邵荣、常遇春等大将正式平灭了陈汉残部,率领二十余万大军回应天了。

  确实,尽管武昌都快攻破一年了,朱元璋的大军才彻底平定了盘踞在湖广行省的陈汉残部。

  别嫌慢,这时代就这个速度。

  钓鱼城下蒙古大汗蒙哥惨死,距离现在不过一百零六年!

  襄阳挡住蒙军几十年后,最终被攻破,距离现在不过是九十年!

  只要守军的士气能维持到一定程度,一座座城池打下去,真的相当不容易。

  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尽管朱元璋等人,一直没把张士诚放在眼里。但是,张士诚的势力,总比陈汉残部强得多吧?张士诚安然无恙,他麾下的大军总比陈汉残部的士气高得多吧?想要消灭张士诚,还真没那么容易。

  朱元璋也不着急,现在他的脾气,比历史记载中好太多了。

  不着急,有什么可着急的?

  官员俸禄要五年一议,朝廷律法要十年一议,种痘得慢慢推行……根本就没什么一劳永逸的事嘛,着的哪门子急呢?即便朱元璋出了什么意外,朱标也完全能顶上去嘛。

  现在,朱元璋慢慢攻打张士诚,不但能减少各种意外的发生,而且能减少士卒的伤亡,有利于收拾民心,何乐而不为呢?

  时光悠悠,眨眼间,三年的时间过去了。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

  比如说,经过三年的征战,张士诚的领土被蚕食了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了。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吴国的军事改革也基本成型了。

  原来的吴国大军,说穿了,就是兵为将有。朱元璋通过“检校”(秘谍),“幕僚”(控制钱粮),“义子”(相当于监军),“家眷”(高官家眷必须住在应天),“掺沙子”(安插渡江功臣),这五大手段控制军队。

  所以,武将的品级是混乱的,官爵也是相当混乱的,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龙凤小朝廷、吴国、大元、陈汉,四国的官制并存。现在,朱元璋和张士诚的战争烈度不大,终于腾出手来,把军队统一了。

  现在的吴国大军,以五千人为基本常设单位。五千人的统领为指挥,千人统领为千户,百人统领为百户,五十人统领为总旗,十人统领为小旗。

  至于五千人之上的,就看朱元璋的调动了。他让这些大军归谁指挥,谁才能得到五千人以上大军的指挥权。从这时候开始,吴国的大军,才算归朝廷所有。

  再比如说,朱元璋和福建的陈友定,也掰了掰腕子。

  陈友定趁着朱元璋的大军,攻打张士诚的当口,攻打朱元璋控制的处州。结果,镇守处州的吴军大将胡深,不但将其击退,而且乘势攻下浦城、松溪等地,俘获陈友定部将张子玉。然后,胡深又与吴军大将朱亮祖一起进攻建宁,破其二寨。陈友定输红了眼,孤注一掷,派遣麾下大将阮德柔率精锐的军四万绕到胡深军后,断其归路,终于将胡深斩杀。然后,陈友定向朱元璋求和。

  废话,能不求和吗?胡深虽然也是朱元璋麾下一员不错的将领了,但他又不是徐达、常遇春、邵荣这种大帅,又不是朱文正、李文忠、冯胜、俞通海、廖永忠、邓愈、汤和这等大将,充其量也就是与胡德济、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这等战将比肩。

  陈友定废了那么大的劲,才斩了一个胡深,还敢继续和朱元璋打吗?

  总而言之,此战朱元璋扩充了一些地盘,但痛失了胡深这员大将,只能算不胜不败。陈友定也知道了朱元璋的厉害,不敢继续挑事了,双方继续维持和平。

  另外,王保保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战胜了宿敌孛罗帖木儿,受封为河南王。按照大元朝廷的意思,现在王保保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朱元璋。

  但话说回来,王保保那点子实力,打得过朱元璋吗?他必须调动大元关中(陕西、甘肃)的力量,才有和朱元璋掰腕子的本钱。

  但问题是,王保保自己都不怎么鸟大元朝廷,何况是关中那些军阀呢?

  关西四军阀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会盟,表示绝不听从王保保的命令。

  于是乎,王保保还没跟朱元璋交手,先和关中四军阀打了个热火朝天。至少两三年内,王保保是没能力找朱元璋的麻烦了。

  ……

  ……

  朱标这三年里的变化也相当巨大。

  现在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翩翩少年郎,虽然身量还还未完全长成,但论个头已经与寻常男子无异。朱标估计,最终自己的个头,大概能比普通人高大半个头。

  他的学识也增加了许多。原来的朱标,是靠着王勃的文学天赋、无垢净体赋予的超强大脑,后世的科学知识,这三种优势的结合,周旋于宋濂、刘基等大儒之间,被誉为“半圣之姿”。

  但当他用了“法外狂徒张三”人物卡之后,单从法学知识来看,就已经是古往今来第一人。经过这三年的融会贯通,朱标称一个“法圣”是没有丝毫问题的。一法通万法通,融会贯通,朱标在儒学上的修为也是突飞猛进。到了现在,即便纯粹讨论儒学学问,朱标也丝毫不在刘基、宋濂等人之下。

  对了,在朱标十二岁生日的时候,他手中的工匠,成功将织布机的效率,提高到了一人一日能纺织一匹棉布的程度,算是朱标提前完成了和朱元璋的约定。

  不得不说,华夏的人才太多了,缺的只是对人才的重视,以及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

  朱元璋信守诺言,寡妇营正式解散,听凭那些没有生育的寡妇嫁人。

  一座巨大的纺织工坊,在原寡妇营的位置上拔地而起,供那些依旧没有嫁人的寡妇做工。这工坊甚至吸引了,不少普通应天妇人加入。毕竟,相当于一个壮劳力的薪资,对普通人太又吸引力了。而且,这工坊还是严格依了原来寡妇营的制度,外男不得擅入,让那些妇人的家属安心不少。

  百姓们收入多了,应天城无论征税还是治安,都好转了许多。朱元璋大为高兴,全力促成此事的朱标也获得了一波巨大的威望。

  当然了,朱标最大的变化,还是又开了三个金蛋。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2.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4.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5.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6.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7.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8.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9.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0.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1.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2.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3.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4.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5.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6.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7.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8.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9.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0.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1.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2.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3.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4.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