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109章 攻破庐州,大军凯旋

第109章 攻破庐州,大军凯旋

  旨意是需要润色的。

  杨宪写的旨意里,当然不能直白地问官员们,“多少俸禄你们才能不贪?”。他得问到底多少钱,朝廷既能负担地起,官吏们又足以养廉。

  而且,官吏们不但要说自己应得多少俸禄,而且要讲讲其他人应得多少俸禄。比如,你一个七品官,认为自己一个月应该得一百石大米。那么,你觉得六品官、五品官呢?朝廷宰相呢,又该得多少大米?朝廷能不能负担?百姓能不能负担?

  另外,朝廷明确了,官员俸禄五年一议。将根据朝廷的财政状况,对官员们的俸禄进行增加或者减损。

  旨意一出,官场上下一片欢腾。

  说到底,别看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的中书省,都左一个贪官,右一个贪官的。那是因为,朱元璋的眼里不揉沙子,而不是吴国的贪官太多。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开国时期,都是朝政最清明,贪官最少的时期。。

  吴国绝大部分的官员,还是希望清清白白,做出一番事业的。现在朝廷立下了俸禄的原则,要给大家体面的生活,大家能不高兴吗?

  五年一议,更是对吴国官员们的心思。现在吴国不过占据了三省之地,万事以军事优先。现在把俸禄定的低一些,大家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以后,等天下太平了,还可以再加嘛。

  甚至于,现在的低俸禄,都能成为大家的一个资历:当年,我官居何职,一个月才拿多少多少俸禄,与朝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那时候,你小子在哪呢?现在天下平定了,你跟我争官,凭什么啊?

  当然了,最让文官们高兴的,还是朱元璋这个态度。看書喇

  在朱元璋手下,做什么官员最难?

  谏官啊!

  渡江之前就不用说了,朱元璋的身边没多少文人,更别提什么谏官了。

  后来,朱元璋占了太平府,大军能吃饱饭了,来投奔的文人也多了。有些文臣,就想做朱元璋的“魏征”了。

  但是,朱元璋的好脾气,那是对少数有限的几个人的。对普通文官,就着实不怎么样了。接连砍了十来个脑袋之后,再也没有文官敢给朱元璋提意见了。

  又过了几年,朱元璋读书多了,觉得这也不是个事儿。于是乎,命汪广洋、李胜瑞为谏官。这两个人上朝的时候,举着一块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执法议理”。那白色牌子设立的目的,就是让朱元璋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的时候,看看这块牌子,别再胡乱砍了谏官的脑袋。

  但是,现在,汪广洋升了,任中书省的右司郎事。现在吴国还没有六部,但是,毫无疑问,汪广洋在职权,不在唐宋年间任何一部的尚书之下。

  李胜瑞你呢?这老实孩子。有一次劝谏言辞太过激烈,白牌都没保住他的命,被朱元璋砍了。

  以至于现在,朱元璋都称王了,朝廷上还是没有谏官。

  前不久,朱元璋主动下旨,要求官员们毛遂自荐。那道旨意里,他认为,一个朝廷要有处理政务的文臣,有斩将杀敌的武将,有出谋划策的谋士,有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但是,他们都没有绳愆纠缪、拾遗补过、谏诤之臣重要。

  你早干什么去了?

  谁敢啊?

  不得不说,朱元璋不爱纳谏的名声,早已传遍吴国官场了。现在,朱元璋让朝廷官吏,对朝廷俸禄之事,无论大小,皆可上书。官员们真是喜出望外。

  难道,王上真的转了性了?

  连带着,还真有一个叫戎简的大儒上书,要做朝廷的谏官。

  当然了,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和办事效率,等官吏们该上书的都上书了,朝廷再根据这些建议,把官员们的俸禄都定下来,怎么也得半年以后了。

  至于现在?

  还是照老规矩吧。

  所谓老规矩,就是元朝的俸禄体系。元朝的官员们,俸禄由官田和俸钞两部分构成。到了后期,大元朝廷的纸钞跟废纸差不多,官员们就只能拿官田的租税了。

  一个七品官,一年能收四十石大米的租子。考虑到现在天下大乱,不饿死就算不错,吴国的文官们暂时还能勉强忍耐。

  ……

  ……

  时光悠悠,眨眼间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朱标接了个任务,代表朱元璋去迎接吴国的大军凯旋。

  当初,徐达率十二万大军,围攻庐州。庐州军阀左君弼的女儿左采莲,给左君弼出了个妙计:以自身做人质,求得大元朝廷的信任,请大元发兵救庐州。

  不过,“女中诸葛”,毕竟不是真正的诸葛亮。一个弱女子再聪明,如何能不出门户,就将徐达、王保保这等英雄算计?

  徐达的十二万大军,在庐州稳扎稳打,不给王保保以任何可乘之机。

  王保保在安丰驻军,与徐达的主力对峙两个月后,得到了一个噩耗——老对头孛罗帖木儿攻打山西。

  庐州哪有山西老家重要?

  无奈之下,王保保赶紧退军,去救他的老家了。

  王保保一走,庐州城内人心涣散,左君弼麾下头号大将张焕,直接反水,做了徐达的内应。

  结果,庐州城破,左君弼的老婆孩子老母亲,一家数十口子人,都做了徐达的俘虏。

  徐达凯旋而归,朱元璋让朱标去接,对徐达以及出征的将士以示荣宠。

  ……

  ……

  应天城外。

  旗帆招展,号带飘扬。

  人喊马嘶,盔明甲亮。

  “微臣徐达,参见世子!”十二万大军的统帅徐达,向着朱标大礼参拜。

  “参见世子!”

  呼啦啦~~

  十二万将士,齐齐大礼参拜,声震云霄!

  “这就是权力么……这就是力量么……难怪,天下不知多少人,为了那个位置,甘愿付出一切代价。难怪,那么多英雄豪杰,迷失其中。”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扯地连天。十二万大军,得是什么场面?

  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尽头。

  十二万虎贲之士齐齐俯首,霎时间,一股天下握在手中的豪情,一股微醺的骄傲洋溢在朱标的心头。

  尽管明知,这其实是某种错觉,但还是有那么一瞬间,朱标还是陶醉其中。

  当然了,也只是那么一瞬间而已。

  朱标朗声道:“诸位将士,暴军三月,终克庐州,俘左君弼妻子以归,劳苦功高,理应受赏!现在,本世子代父王,宣读封赏旨意!”

  “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