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107章 千万别小瞧了朱元璋

第107章 千万别小瞧了朱元璋

  后世之人一提起明朝的贪污腐败来,就会把屎盆子扣在制定明朝各项制度的朱元璋身上,

  认为是朱元璋定的俸禄太低,导致官员不贪污就无法维持体面的生活,才导致了明代的贪污成风。

  其实,朱标仔细研究过发现,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朱元璋是谁?千古第二明君!

  从开局一个碗,到拥有天下,论起把握人心的本事,天下无出其右的人物!

  他能不知道,肚子饿了就要吃饭。官员不能维持体面的生活,就肯定会贪污?

  事实上,有明一朝,朱元璋在位的时候,虽然是反贪反的最狠的时代。但与此同时,也是官员待遇最高的时代!

  比如,每日朝会后的“百官赐宴”吧,只有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才有。而且,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就足足有二十八年给百官们这个待遇。直到最后三年,朱元璋也许是已经杀疯,也许是因为官员贪污心灰意冷,才停了这百官赐宴。到了以后的明朝皇帝,就只有特别的节日,才会请百官们吃饭了。

  俸禄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以七品官为例,朱元璋最初给七品官定的俸禄是八十石。明代的一石,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八十斤,也就是说一万五千斤大米。

  如果按照两元钱计算,就是相当于后世的三万元一年,的确不算高。

  但问题是,你得考虑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啊!

  当时一个城里人做工,一个月不过是一石粮食。农民呢,普通农民一年的收入,大概是六石。

  也就是说,一个七品县令,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十三个农民,或者六个城市平民,算低吗?

  什么?县令是官员,得保持官员的体面?

  朝廷考虑到了啊,每个县令,都安排有柴薪皂隶四人,马夫一人,供其驱使。朝廷出钱,雇佣了五个人,为县令服役。

  而且,县令的住房,是朝廷的县衙。县令的官服、笔墨纸砚,都由朝廷供给。

  好么,拿着六七倍的社会平均工资,还有五个人无偿为你服务,怎么就没官员体面了?

  对了,考虑到官员们异地为官。七品官上任,还有四十两银子“的修理费”,这就相当于后世的“安家费”了。

  考虑得够周到了吧?

  什么?官员还要雇师爷?

  人家清朝是满人为官,没文化,才需要师爷。你一个两榜进士出身的县令,还要雇人替你处理公务,要不要脸啊?

  至于说迎来送往,大吃大喝?真嫌老朱的刀不够锋利吗?

  所以说,朱元璋给的俸禄,一个七品县令要用来纳娇妻美妾,起豪屋盖大厦,肯定是不够的。但是,用来维持体面的生活,其实是没问题的。

  以至于明中期的官员王琼自己都说:“国初定制,百官俸给,皆支本色米石,如知县月支米七石,岁支米八十四石,足为养廉用度。”

  问题出在哪呢?

  首先,随着承平日久,粮食价格开始下跌。原本朱元璋定官俸的时候,粮食比银子好用,一两银子只能买一石大米。官员们也更乐于接受大米。

  但是,随着天下太平,粮食价格的开始下跌,渐渐地一两银子能买两石大米。虽然还是发这么多大米,但是官员们感觉吃亏了。

  让朱元璋发银子,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天下哪有那么多银子啊?百姓们交上来的是粮食,让百姓们把粮食换成银子再交税,肯定会大受商人们的盘剥。(事实上,明中期后,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才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收取白银为主要赋税,创造了条件)

  于是乎,朱元璋进行了俸禄改革,发一部分大米,一部分交钞。交钞,就是没有准备金,单靠朝廷信誉发行的纸币。

  刚开始,交钞价值坚挺,官员们很满意。但是,很快地,交钞开始贬值,官员们又不满意了。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朱元璋进行了第三次官俸改革,将年俸改为月俸,不发交钞了,还是发大米。七品官一个月七石半大米,一年收入九十石大米。

  算是给官员们涨了百分之十几的工资!

  这算是明朝官员俸禄的顶峰了,关于这次俸禄改革,朝堂上还有过不小的争议——咱大明这俸禄是不是定的太高了啊?拿着挺不好意思的。

  然后呢?

  从朱元璋心灰意冷,取消百官赐宴开始,官员们的待遇就开始急转直下了。

  靖难之役,朱棣消耗了大量的钱粮不说,还要北征草原,南平安南,七下西洋,修《永乐大典》……钱从哪来?于是乎,他决定,官员们的俸禄,一半拿本色(大米),一半拿折色(也就是交钞、胡椒之类的东西来抵,当然不是按照市场价抵,而是皇帝的规定抵)。

  这一下子,官员们的待遇,就降到了原来的六成。

  朱棣还算一代雄主呢!

  他后世的明代帝王,给官员们的待遇,还不如朱棣。

  比如明中期的名臣海瑞吧,二品大员,一年该拿七百多石大米,或者说三百多两银子。结果呢?实际年收入也就一百二十两银子左右。就这,海瑞还先后娶了三个妻子两个小妾,日子能不过得捉襟见肘吗?如果把海瑞每年那二百多两合法收入补上,小日子还是相当滋润的、

  而且,海瑞也忒固执了些。比如,伺候官员的柴薪皂隶,从宣德年间开始,朝廷已经不直接雇佣了,改为发银子,让官员自己雇人伺候。海瑞因为这不是明规则,既没拿这笔钱,又要自己花钱雇人伺候,每年又少收入大几十两银子。

  所以,虽然海瑞在嘉靖朝过得不怎么样,但如果生活在朱元璋的年代,还是能足够体面的。

  嘉靖朝之后呢?

  那当然给是一蟹不如一蟹。

  到了明末,官员的待遇,还不到朱元璋时期的两成。他们再不贪污,那是真的要饿死人的。

  所以说,把明代贪污成风的屎盆子,扣在朱元璋的头上,是相当不公平的——把人家朱元璋规定的俸禄,只下发两成,然后再怪朱元璋定的俸禄太低,以至于贪污成风,这也太不讲理了吧?

  “所以,此事的本质,不是俸禄太低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优良的调节机制的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朱标仔细思量了几天后,才往中书省而来。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2.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3.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4.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5.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6.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7.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8.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9.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0.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1.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2.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3.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4.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5.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6.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7.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18.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19.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0.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1.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2.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
  23. [历史军事] 三国:神选项羽,震惊十八路诸侯
  24.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召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