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我在神话三国当天子> 第527章 官制改革

第527章 官制改革

  。。。。。

  刘辩一双星眸扫视群官,缓缓开口说道:“朕,欲改官僚体制。诸位卿家有何建议?”

  此言一出,犹如巨石落入潭水之中掀起千层浪。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眉头紧锁,武官这边大部分人倒还好,他们对刘辩很是信任,不会对此质疑。

  但文官那边就坐不住了,因为一旦改官僚体制的话,首先开刀的对象就是他们!

  于是有大臣连忙上前行礼询问道:“不知陛下为何要改?现在的官僚体制自古沿用至今,有何不妥?”

  “就是啊,陛下,微臣以为祖宗之法,不可随意更改啊!”

  文官们纷纷上奏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刘辩看见这幅景象,倒也没有恼怒,他早就知道一旦更改官制,会激起众人反对。

  对此他早有应对之法,刘辩抬起右手,龙皇之气自然外泄,众人顿觉心中浮现一股无形压力。

  众人话音戛然而止,齐齐望向陛下。

  刘辩神色平静,开口说道:“之所以要改官制,原因很简单。目前大汉的官制太过繁杂,有些部门虽然设置,但所发挥出的作用并不理想。”

  “因此朕要改变这种局面,以此来提高大汉的行政办事效率。”

  寂静。

  殿内大臣们皆是寂静,此时就算一根针掉落在地也能听到声响。

  良久之后,方才有大臣出列,拱手拜道:

  “不知……陛下想怎么改?”

  总该问问要怎么改,如果跟以往一样小改的话,他们可以接受,可若动了他们的利益,那就说什么也不能改。

  毕竟这天下还离不开他们世家大族!

  “单说九卿,其中的太仆完全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为九卿之一。”

  此言一出,殿内正在闭目养神的太仆猛地睁开浑浊的双眸,但也是敢怒不敢言。

  他身为太仆,虽然贵为九卿之一,可实际上的权力少的可怜。

  说白了,就是管理马政的,与其他几卿相比确实做不了太多事儿。

  刘辩的声音并没有停下,他接着说道:“此外九卿之中,权责交叉,很难划清界限,久而久之,每个部门都认为难题是另外一个部门应该解决的,而非他们的职责。看書喇

  因此朕决定要清楚明了的划分出每个部门的权责界限,任何部门不可推卸责任。”

  “朕欲将九卿改为六部,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其中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原先的大司农改为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原先的太常改为礼部,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兵部则是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原先的廷尉改为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原先的大司空改为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刘辩一口气将六部的职能讲述了一遍,随后又招了招手,殿下的一名小黄门立马就上来了。

  刘辩将写了改良官制的一摞蔡伦纸递给了他,“传下去,供诸位卿家传阅观看。”

  “诺!”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所有大臣在看完陛下的计划之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缘故也很简单,一旦真的按照这份官僚机制改良法改变的话,一部分人的利益会受损,也就是那些老牌世家大族。

  而另外一部分人则会从老牌世家大族那里瓜分利益。

  具体的官僚机制改革,除了改变各个部门的称谓以及职责之外,还分散了丞相的权力。

  将丞相划分为三省,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

  三省的长官可以共议国政,行宰相之权。

  历史上三省六部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沿用了这种制度。

  因此,刘辩有信心让大臣们同意这个官制改革。

  更何况一旦分散了相权,对于其余世家大族是有好处的。

  以往一旦确立了丞相,那丞相背后的家族基本上就稳坐世家大族的第一宝座。

  可如今若是将相权分散了,那其余第二第三乃至第四的世家大族都有登顶的想法。

  这也是刘辩对付世家大族的另一种方法,让他们自己内部内耗,反正他才是最后的赢家。

  “诸位卿家看也看过了,都有什么想法?诸位可以畅所欲言。”刘辩大手一挥,开口问道。

  话虽是这么说,可群臣都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陛下可不是好糊弄的主。

  殿内鸦雀无声,谁都不想当出头鸟。

  终究还是有人坐不住了。

  太傅杨彪整理了衣袖,缓缓出列。

  群臣皆是半低着头,竖起耳朵认真听杨彪的后话。

  杨彪贵为太傅,其职能相当于当朝丞相,如果真的按照陛下的改法来改变官制,杨家将会是利益受损最严重的家族。

  四世三公袁家被打倒之后,大汉帝国的第一世家非杨家莫属。

  “杨太傅可有妙言,尽可道来。”刘辩笑着开口道。

  “妙言谈不上,老臣只谈点儿浅薄见解,若言辞不当,望陛下恕罪。”杨彪半弓着身躯,拱手一拜。

  “太傅请讲。”刘辩展手道,他也想看看杨家对此事的看法如何。

  杨彪吸了一口气,顿了顿后开口说道:

  “陛下,老臣以为若新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会导致政令无法及时下达,一个政令还需要传递到三个部门,并且还得递到陛下手中过目,这定会极大的耽搁时间。”

  “容老臣举个例子,假使冀州发生了旱灾急需国家救援,那么冀州的官员需要将求援书信发到户部,户部又传递给中书省,中书省做出救援批示后,又得传递给门下省、尚书省乃至于陛下。

  如此一来,一件十万火急的救灾事务,就因为三省制度而导致耗时甚久,等到陛下您做出批示后,那么前后至少就经过了数十天之久,对灾区而言,数十天相当于会饿死大批的灾民。于国家不利啊!”

  凡事有利有弊,而杨彪很敏锐的察觉到三省六部制的一个缺陷,那就是缺乏灵活性和时效性。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刘辩作为后来者,自然也知道这个弊端,可要想约束相权,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以此来加强皇权,就必须要这么办。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2.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3.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4.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5.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6.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7.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8.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9.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0.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1.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2.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3.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4.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5.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6.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7.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8.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9.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0.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1.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2.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3.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4.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