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我在神话三国当天子> 第82章 张角染病,回京宏景

第82章 张角染病,回京宏景

  颜良终究是才从偏远的小山区走出来的,见识浅薄,不了解也是可以理解。

  不过曹操却是在心中给颜良下了一个评判:有勇无谋之辈,只适合担任先锋大将,至于单独统帅一军,暂时不合适……

  这一点等觐见殿下的时候可以隐晦与之提上一句,以免殿下对颜良委以重任,误了大事。

  不过面对颜良的提问,曹操还是耐心解释道:

  “颜将军,任县已经被黄巾军经营许久,他们对于任县的了解程度远胜于我们,我们若是掩埋粮食,不出三日便会再次被他们找到。”

  “至于为何我们不运输粮草。将军请看,我军乃是轻装上阵,如此一来能够发挥出骑兵的最大作用。”

  “但是一旦运输粮草,那么我们的优势便会荡然无存。”

  “在这巨鹿郡域内,极容易暴露行踪被黄巾军追捕追杀。”

  “再说了,几千人又能运走多少粮食呢?最后只会得不偿失啊!”

  说罢,曹操又一脸郑重的看着颜良,目光深沉,开口说道:

  “公骥啊,殿下让我们率领镇北铁骑绕后突袭,目的是让我们侵扰袭击黄巾军的粮草和辎重。”

  “如此一来,即便我军不主动出击,也能让黄巾军陷入恐慌之中,逐步内耗,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之兵。”

  曹操的见解可谓是深入浅出,将兵法中的相关谋略讲述解析的头头是道。

  一席话语说的颜良哑口无言,只能佩服的抱拳道:“曹将军见多识广、博学通识,颜某佩服!”

  “哪里的话,颜将军身具万人之勇,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此等勇力,天下无双啊!”曹操捋着长须赞赏道。

  颜良连连摆手,讪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颜良出生贫寒,也没什么机会去学习这些兵法军书。

  心中不由得暗下决心,待到自己回到殿下身边之后,定要讨要些兵书,学习其中真意。

  如今的颜良才刚刚出道,并没有嚣张跋扈的心思,也没养成桀骜不驯的性格。

  倒是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最终成长到什么样的程度,还得看刘辩如何调教和培养了。

  当夜,曹操颜良袭击完任县之后,便日行三百里,直奔任县不远处的平乡县。

  平乡县,位于巨鹿郡内最大的内陆湖巨鹿泽旁边。

  一般位于大湖泊周边的郡县,每年所产的粮食都是当地数量最多的。

  为何?

  因为临近湖泊的郡县之内,蕴含万顷良田,土壤肥沃,并且当地有着充足的水源。

  在湖泊的影响下,当地的气候也会很不错,故而每年粮食的产量位列前茅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这也是为何平乡县乃是黄巾军的粮仓重镇了。

  这里所储存的粮草相当于黄巾军食用粮草的三分之一,数量庞大,乃是黄巾军的生命之源。

  一旦平乡县失守或者其内储存的粮草毁于一旦,那么相当于三分之一的黄巾军吃不上饭。

  当日,曹操与颜良共领六千精锐铁骑在黄巾军的腹地之内肆意驰骋。

  任县、平乡县相距失守。

  其内的粮仓也皆然毁于一旦。

  最让巨鹿郡内的黄巾渠帅愤怒的是,那偷袭城池的官兵来无影、去无踪。

  他们的黄巾士卒靠两条腿跑根本跑不过他们。

  至于战马,对于黄巾军而言也是个稀缺资源,军中少有。

  即便有,也是老马或者劣马,压根追不上镇北铁骑的高大北地战马。

  除了曹操和颜良的突袭成功之外,远在千里之外的夏侯渊也成功打了鹛县一个措手不及。

  实际上,在朝廷镇北军朝着广宗县进军之后。

  张角等人将几乎聚集在冀州境内的大部分主力部队都调集到了广宗城以及周边县城之内。

  故而导致大部分城池驻扎的守军数量稀少。

  而且大多都是刚从农田里走出来的普通老百姓,没有经历过相关的军事训练。

  见到来势汹汹的镇北铁骑,能够强忍着恐惧不落荒而逃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广宗县城池之内。

  太平道馆之内。

  左右两侧摆放着宽大的外镶鎏金的香炉,炉中的檀香缓缓漂浮着,静人心神。

  昏暗的烛火照映之下,床榻上躺着一位老者,身材瘦长,额头贴着被热水浸透的金色布帛。

  张角已然卧病在床,苍老的面庞上尽显疲态。

  他,累倒了!

  不止是身体累,更是心神累。

  前日方得知后方传来粮仓重镇内储存的粮草被朝廷骑兵所焚烧殆尽。

  一怒之下,便卧床不起。

  加上三弟张梁的过世,更是让这个原本鹤发童颜修行仙道的老人心力憔悴。

  哒哒哒……

  一阵脚步声从外传来。

  张角微张着浑浊双眸,当看到来人之后,眼眸中流过一丝温情。

  “大哥,这些时日你就好生在这里养病休息,莫要再挂念太多了。”张宝一脸忧色,手中捧着一碗棕褐色汤药,轻声道,“大哥,来,喝点儿安神汤吧!”看書溂

  “哎……”张角撑着身子坐起身来,眉头一皱,“这汤药可真够苦涩的。”

  “汤药越苦效果越好。”张宝笑道。

  “广宗城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张角皱眉问道。

  “大哥,您就别操心这些事物了。广宗城坚固耐久,还有强大阵法师所设置的阵法在,官兵打不进来的。此外,城内的粮草足够我们大军支撑十年之久。”

  张宝劝道,又舀了一口汤药递到张角唇边。

  三弟张梁一死,如今这世上他只有大哥张角了,故而亲情愈发的浓稠,也更加的关心张角。

  “哎,只是广宗城虽能守住,可是巨鹿郡的其他城池未必能够坚守下去了……”

  “老夫现在终才知晓,并非是兵力越多优势越大,城池越多,优势越大了。”

  “有时候我们所依仗的,很可能成为打败我们自己的最大缘故。”

  张角叹息道。

  他们黄巾军兵力数量多不多?

  多!足有数十万之众。

  但是却良秀不济,没有武道基础的普通百姓居多。

  也因此在冀州被朝廷的两三万大军连战连胜,退守广宗。

  他们太平道所占据的城池多不多?

  多!整个冀州几乎都在他们的手中。

  然而,却因此而分散了大部分的黄巾军,导致力量不能够统一汇聚于一处。

  如今,在镇北军的攻势之下,摧枯拉朽的连续丢失城池。

  总而言之,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黄巾军的扩张太快了!根本没有留下充裕的时间来消化所得。

  实际上,大汉朝廷也根本不会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发育。

  张宝听着云里雾里的,他可没有张角这样的总结能力和领悟能力。

  只是反复嘱咐道:“大哥,好好休息,莫要思索这些琐事了,自有小弟来处置。”

  说罢,便退下了……

  广宗城的战事似乎也因此陷入了僵持阶段。

  只不过这一次的僵持,对于朝廷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卢植中军大帐之内。

  诸将皆立于帐下,卢植、刘辩居首位。

  不多时。

  便有四位威武霸气的金甲武士从帐外走来,在他们之前是一位身着长袍的天使。

  其手持金光闪烁的圣旨,面容严肃。

  刘辩一看,焕然一笑。

  这不是此前在京师洛阳有过几面的小黄门左丰吗?

  未曾想还真是他来探望卢植军中状况。

  天子刘宏派出的天使左丰在宣读完陛下对有功劳的将士们的封赏之后,便开始走近刘辩。

  露出一副谄媚的表情笑道:“殿下,奴才这还有陛下的一封口谕。”

  刘辩点点头正色说道:“左黄门请讲,孤听着。”

  旋即,

  左丰手捧金色圣旨口谕,庄严念道:“皇儿,朕坐镇洛阳,听闻你在前线的丰盛战果。朕,心中欢愉!朕知道,朕的皇儿长大了!虽然皇儿并未到弱冠之年,却已经具备了卓远的见识和英明的才略,颇有朕年轻时候的几分风范。”

  “然而,前线终究充斥了危险和困境,稍有不慎,便有无法预料之危机。如今,既然平定黄巾之乱已经具备胜利的雏形,皇儿也可以抽身回京了,前线自有卢尚书和一众将士们在。皇儿早日回京,朕和皇后都十分想念你。”

  话音落下。

  刘辩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卢植等一众将领也是感觉心里有些堵的慌。

  理由无他。

  殿下这是要回京师洛阳去了。

  这些日子里,殿下刘辩与他们这些常年混迹于战场上的粗糙大汉们打成一团。

  共同训练,共同行军。

  这里的所有中高层将领,刘辩都记得他们的名字。

  除了这些将领,刘辩甚至还认识了镇北军中数千士卒。

  平易近人达到了这种程度,故而刘辩早已经获得了全军的军心。

  全军上下的将领士卒们皆愿意为殿下刘辩死战!!

  也正因为如此,镇北军一路攻克冀州而来,士气如虹,连战连胜!!

  可现在……殿下刘辩……他们所敬重爱戴的殿下……就要回……京师洛阳了。

  其中有几个将领甚至暗自抹了一把眼睛,眼睛上湿漉漉的,眼眶噙着泪珠。

  时间一点点流逝。

  沉吟半晌之后。

  刘辩方才垂下眼帘,拱手接旨道:“孤,不久之后便启程回京,望父皇母后莫要太过想念……”

  左丰笑着点点头,随即摆低姿态,朝着刘辩躬身行礼道:

  “那殿下是随奴才一同回京吗?陛下的意思是希望殿下能早日回京。”

  “嗯,孤会早些的,五日之后再走吧!”刘辩不舍的看了一眼帐内的诸将和最上方的卢植。

  卢植如同一根挺拔的青松,站立在上首。

  只是当他听到殿下即将回京的消息后,也不免低头叹息。

  人老了,总是对这些情感特别感性。

  这些日子以来,与殿下的接触,让卢植深深的喜爱上了这位不足弱冠之年的皇嫡子。

  现在却又要到了分离的时候……

  不过陛下的忧虑也是在理的,前线终究是战场,充斥着变故和意外。

  殿下还是早些回到京师洛阳比较安全。

  更何况,冀州的黄巾之乱基本上不会掀起什么大的风浪了。

  在曹操的计策谋划之下,黄巾军丧失了大量的粮食,也就丧失了黄巾军和百姓的民心。

  毕竟之所以这么多人加入太平道,充当黄巾军,还不是为了一口饭吃,为了让家人努力的活着……

  现在粮食没了,饭都吃不饱了,肯定还不如自己当良民。

  四日之后。

  夜晚。

  今晚的月亮格外的明亮和圆润,让人看着明月格外的伤感。

  卢植帐内。

  刘辩跪坐在卢植身前,面色恭敬,明亮的眼珠子眨巴着。

  “老师,明日学生便要回京了,您老莫要太过想念学生了。”

  “去!谁会想你!”卢植吹胡子瞪眼,倔强的撇过脸,实际上眼眶内不由自主的噙着许多泪珠,“殿下回京之后,一定要好生劝告陛下颁布仁政啊!”

  “这些日子,殿下也亲眼所见了天下黎民百姓所受的苦难,倘若无天灾人祸,又怎会酝酿出黄巾之乱这个惊天祸乱呢!”

  “故而根本原因出在如何让天下黎民百姓吃上饭上,陛下如若能够施行仁政,再回到当初文景之治的治世也未尝不可能啊!”

  卢植语重心长的开口说道,眼眸之中闪过一道忧国忧民之色。

  见状,刘辩心中暗暗敬佩,大汉能有这等忠心耿耿的老臣,何其幸哉。

  不过刘辩在心中似乎更清楚明白这次回京之后,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么的重。

  首先,他需要整合皇宫内外戚和宦官的力量。

  这两股力量都非常的庞大,倘若不能妥善处置的话,很可能会重蹈后来的董卓入京之事,那时候天下就是真正的大乱了。

  其次,需要明里暗里劝谏天子刘宏施行各项政法。

  这些政法种类繁多,都是刘辩依据前世所学再结合当世的国内大环境之下所谨慎思考出来的政策法规。

  目的很简单。

  一是富国。

  只有国家富裕了,百姓能吃饱饭了,才有机会做其他的事情,才能够避免四年之后又一场黄巾之乱。

  二是强军。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2.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3.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4.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5.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6.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7.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8.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9.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0.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1.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2.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3.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4.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5.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6.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7.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8.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9.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0.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1.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2.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3.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4.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