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我在神话三国当天子> 第45章 儿臣,愿为大汉,死而后已

第45章 儿臣,愿为大汉,死而后已

  公元184年二月,也就是光和七年冬末。

  因唐周告密,洛阳马元义被杀,部众被杀。

  张角闻知事情败露,于是星夜举兵。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

  同时申言于信徒:“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四方百姓,裹黄巾跟从张角造反之人总数约有四五十万。

  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令天下震动。

  此事很快就被传入了京师之内。

  刘宏本在西园与宫女嫔妃调情,却突然得知黄巾之乱爆发,席卷大汉八州。

  当时就被吓得脸色惨白……

  天子刘宏知道现在是十万火急之刻,大汉江山很有可能就因此而倾覆。

  随即挥手写下一封圣旨,昭告文武百官即刻入朝觐见,共商国事!

  一封散发着金色光芒的圣旨从温德殿升起,漂浮在洛阳城的上空。

  圣旨蕴含着天子之气,每一位官员都能从中感知到内容。

  四世三公袁氏的府中。

  太尉袁隗心有所感应,抬头望了一眼,天穹之上散发金光的圣旨。

  苍老的脸颊微微颤抖,暗暗地喃语道:“糟了……大汉有变了……”

  不过转而露出了一副复杂的神情,喃喃自语道: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老夫也该早日为袁家做打算了……”

  大将军府邸。

  何进正在府中修炼武道,忽然心有所感应到抬头望向天穹。

  浓眉顿时凝起,胡须微微颤了颤。

  “何事能让陛下如此紧急!!?”

  收拾好后,便快步走向皇宫。

  不过片刻。

  皇宫之外便陈列着近百官员,他们皆是大汉掌管权力最大的官员。

  因天子一纸圣旨,全然来到大殿外等候。

  刘辩自然也是来了。

  他在看到天穹上那张金黄圣旨的时候,便已经大概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入殿后。

  坐于上方龙椅上的刘宏也不废话,直接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黄巾之乱席卷朕之国土,扰乱天下百姓,天下已有二十八郡落入乱臣贼子手中……”

  讲到这里,刘宏的双目流露出一抹惊恐和怒意。

  惊恐的是势头浩大的黄巾军是否会一举打入京师洛阳,倘若真的走到这一步,他将会被暴民反贼砍了脑袋。

  天下也将更换旗帜。

  怒的是这群黄巾军当真起义造反了,而且居然还做到这种程度,不知道那些各地郡县的官员和军队是干什么吃的!!

  不过眼下还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而是思考如何平定反贼!以保河山!!

  得知黄巾之乱竟然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顿时便嘈杂了起来。

  面露恐意,呈现出一副六神无主之态。

  “完了完了……大汉要完了啊!”

  不少臣子在心中如此想到,却是不敢说出来,不然就掉脑袋了。

  但这种共识为很多人所认可。

  毕竟在这十年里,大汉的疆土之上几乎没有发生出什么好事儿。

  不是天灾就是人祸,还有番邦蛮夷时不时的在边疆入侵劫掠百姓。

  大汉四百年的底蕴也禁不住这么损耗和折磨啊!

  不过更多的大臣心中所想的是该如何平叛逆贼。

  他们是标准的忠于汉室的士人,大汉四百年的余威早已深入人心。

  而且加上他们食汉禄,自然要为君效力。

  “诸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啊!?”

  刘宏探着身子,忧虑向文武百官询问道。

  朝堂上的百官各自激烈讨论了一番后,这才各抒己见。

  先是大将军何进出列,拱手行礼道:

  “陛下,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守卫好京师各个门户之处,以防乱民反贼入侵京师,惊扰了陛下。”

  何进作为大汉官职最高的武官,相当于军队中的一块儿主心骨。

  见何进开口出言了,刘宏连忙点头,惨白的脸庞这才稍微和缓些,开口回道:

  “不错,爱卿所言极是。”

  “既如此,朕命你亲自率左右羽林五营士继续屯军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随时防备反贼入侵。”

  “微臣遵旨!”

  何进低头拱手应道。

  “此外,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各处均设置都尉驻防,以防贼军偷偷潜入!”

  刘宏继续下旨道。

  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城池皆为拱卫京师的关键之处,理当设立重兵把手。

  太尉袁隗也缓缓出列,拱手谏言道:

  “陛下,老臣以为黄巾叛军势力庞大,据情报所知,共有四五十万之众,若是只靠朝廷出兵很难剿灭殆尽。”

  “不如在朝廷出兵平反的同时也令各地严防死守,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以壮大我大汉势力。”

  刘宏回味片刻,连连点头,挥手喝道:

  “就依袁太尉所言!”

  “可有哪位爱卿愿携朝廷大军出兵平反吗?!”

  刘宏紧接着开口问道。

  在稳定内部势力的同时,还需要发兵前往各个州郡平定作乱猖獗的黄巾军才行啊!

  一时间,朝堂之上噤若寒蝉,即使是一根银针落入地面上都能听到清脆的响声。

  不是这些武官将军贪生怕死,而是因为朝堂之上势力错综复杂,谁都不愿意开第一个口。

  若是被政敌抓住了把柄,岂不是再无翻身之日。

  而且平叛他们也是有所顾虑的。

  倘若成功平叛反贼,自然居首功,享天大的功勋。

  可若是失败了呢!?

  自然会被自己的政敌抓住把柄,列出个剿匪不利,消极怠工,就足以让自己被打入天牢。

  而且根据情报所言,黄巾贼军势力惊人,数量竟达到四五十万,岂不是如蝗虫般铺天盖地。

  朝廷最多能出兵十万。

  十万对四十万甚至是五十万。

  这股差距感也太过强烈了。

  武官之中,无人有绝对的把握能够一举拿下黄巾军。

  故而都默不住声,眼观鼻,鼻观心。

  坐于龙椅上的刘宏将下方的情形尽收于眼底。

  怒意在胸腔之内疯狂爆发。

  怒然喝道:“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愿主动平叛,真当是朕的好臣子啊!!好臣子啊!!!”

  最后一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

  因为愤怒甚至引动了体内的龙气,一条虚幻真龙从其体内游荡而出。

  皇者之气刹那间宣泄而出。

  就在这时。

  刘辩步伐坚定的站出身来,朝着天子刘宏深深行礼道:

  “父皇,儿臣愿代父皇亲自率军迎敌!!”

  “儿臣,愿为大汉,死而后已!!!”

  言语之中尽有一股少年的倔强和勇气。

  刘宏见状,身子因为一股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感动而颤栗起来。

  “皇……皇儿,朕的好皇儿……你……当真要去?”

  “父皇,儿臣已经是铮铮铁骨的男子汉了,身为大皇子,理当为大汉分忧,为父皇分忧!”

  刘辩目光灼灼的盯着刘宏的双眸,四目相对,尽是感动。

  刘宏直接从龙椅上起身,走下台阶,站在刘辩身前,双手拍打在刘辩的肩膀和后背上。

  刘辩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因为修行武道,加上【金龙果】这等含有金龙之血的灵果洗髓伐骨。

  身子骨已经长到了七尺有余。

  再这么长下去,待到弱冠之年时,很可能就有八尺乃至九尺的高大身躯了。

  “皇儿……皇儿长大了……”

  刘宏似乎在发出感慨,言语中也含着一丝自责。

  自己这些年只顾着享乐纵情,却很少关注关心自己的儿子。

  “父皇!黄巾乱贼已经势如破竹,攻破我大汉多州之地,儿臣愿往,征战沙场!!”

  刘辩俊美的脸庞上满是坚毅神色。

  “好!!”

  刘宏回过身子,逐步走上皇位,充满傲气的说道:

  “辩儿有此雄心,朕心甚慰!想当初太祖便是在兵马刀戈之中成长起来,逐渐一统天下的;武帝亦是承先辈之志,打的塞外番邦胡人尊我大汉为主。”

  “今,朕之皇儿亦有先辈之志!好啊!!不过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辩儿必要好生保护自己。”

  “儿臣遵旨!”刘辩朝着刘宏深深一拜。

  “传朕旨令,封东海王刘辩为北军中郎将,统帅北军五校全军!”

  随着刘宏那深沉且带着龙气的声音响起。

  刘辩大喜过望,目光之中似乎要爆射出一道炽热如太阳般的光芒。

  北军五校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军队。

  北军五校中有五个兵种,并且每一个兵种都是大汉数一数二的精锐部队,专门守卫京。

  现在交给了自己,等上了战场后,定然能够凭借此军和高顺建立丰硕战果。

  不止是刘辩惊讶,满朝文武更是一惊。

  他们没想到陛下居然将朝廷中最精锐的军队之一交给了只有十二岁的东海王刘辩。

  更没有想到只有十二岁的东海王居然敢主动提出出兵平叛。

  众人心中皆有一个想法: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错。

  他们没有认可刘辩的实力,而是觉得刘辩这是没有经历过战场,不知道战场的残酷,才会有这样刚猛的想法。

  他们甚至认为刘辩此去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黄巾贼军数量达到四五十万,倘若听闻大汉皇子亲自出马,必然会冒着天大的风险将其斩杀于战场之上。

  理由无他。

  杀了刘辩这个大皇子,可以极大振奋黄巾军的士气和信心。

  连大皇子都被自己干掉了,未来干掉天子还会遥远吗?

  一时间,群臣皆是谏言:莫要让刘辩出兵上战场。

  更有甚者,指出大皇子刘辩虽在文才上面是天纵奇才,但在军事武略方面那是一片空白。

  让一个军事白痴上战场,这不是给敌人送人头吗?!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殿下乃是万金之躯,岂能步入纷乱危险的战场呢?”

  “陛下,微臣死谏,望陛下收回成命啊!!殿下年尚幼,理当学习礼法和儒学,岂能上战场面对穷凶恶极的黄巾贼军?!”

  一个个老臣扑倒在地,老泪纵横劝说着刘宏收回成命。

  实际上,这些老臣也是不想刘辩有什么闪失。

  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位天才皇子,而且还是嫡长子,又表现的这么好被封为东海王。

  要知道东海王这个王位可是有特殊意味的。

  东汉的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刘庄就曾经被封为东海王。

  而且在之后东汉的天子就是刘庄,史称汉明帝。

  现在刘辩同样被封为东海王,刘宏的心思几乎是呼之欲出了。

  如此未来的明君,这些老臣可不愿意他有什么闪失啊!

  面对群臣谏言,刘宏一时间感到有些头大。

  刚才那个决定也是被刘辩的一番话语所感动了,一拍脑袋就决定了。

  现在想想确实有些不妥当之处。

  朝堂之上。

  议郎曹操也在场,他全程紧盯着刘辩细细打量。

  见刘辩说出愿为大汉死而后已的时候,心里的某根弦似乎被奏响了。

  一股强烈的认同感涌入他的心房之中。

  殿下,若你真的被任命出兵平反,我曹孟德必将跟你同往。

  曹某只为兴复汉室!!

  尚书卢植同样在朝堂上,他本来在刘辩出口之前想要主动上奏,愿率兵迎敌的。

  却没想到自己这个关门弟子竟先开口了。

  心中涌入一股欣慰,不过却是开始担忧起刘辩了。

  毕竟刘辩从拜师于他后,还没正式上过几堂课呢!

  也就接触了一点军事理论和兵法兵书。

  现在出兵平反的话,未免难度太高了。

  故而卢植认为刘辩还是有些太急躁了。

  应当先把兵家之道学个五六年,再进行实践还差不多。

  现在理论知识都还没学完呢!

  正当卢植欲要劝说刘辩时。

  刘辩站出身,双眸似电,扫向朝堂之中的各个文武大臣。

  最后仰视着位于龙椅上的刘宏,眼神尽是坚韧和坚持。

  他开口朗声大喝道:

  “父皇!儿臣平叛之心志坚如磐石!望父皇成全。”

  “此外,诸位大臣质疑本王于兵法上的问题,本王其实自幼就熟读兵书……”

  这话说出来估计没人信,毕竟刘辩小时候是出了名的淘气。

  所以刘辩继续说道:

  “但倘若有吾师卢尚书在,那一切便可解决了。”

  这个时候就体会到之前拜师卢植的效果了,不然还真不好解决这些腐儒忠臣。

  ……

  ……

  新书跪求数据,跪求催更视频~放松眼睛的同时为和尚加油!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霸业天子
  2.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3.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4.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5.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6.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7.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8.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9.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10.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1.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2.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3.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4.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5.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6.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7.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8.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9.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20.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1.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2.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3.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4.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