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火

  一直到子时,排队买报之人才稍稍散去。

  很多人在散去的时候,还一再询问明日会不会有新的。

  当得知会有之时,有人甚至直接静静等在了报馆门外。

  而此时的报馆之中,黄玉新等人已正加班加点赶印第二期。

  高薪资,自然也会有高动力。

  从昨日到现在,黄玉新那里的印刷几乎就没停过,但所有人依旧干劲儿十足,没一人抱怨。

  第二期分两版,第一版是解缙当年参加会试时文章,第二版则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解缙人是傲了些,但是有真才实学的,在士子中也是有些名气的。

  他的文章完全有资格刊录的。

  最重要的是,他也只认识解缙,想找别人的也不容易。

  ...

  书坊地儿小,售卖能力有限,十几万份报纸都集于一块,一天时间是很难销售出去的。

  次日一大早,何先分出几波人马带着报纸赶往京中闹市。

  “给我拿一份,给我拿一份...”

  一手交钱,一手交报。

  每份两文,不议价。

  所有售卖点,都排着首尾不想见的长龙。

  朱大福与罗贯中低调转了几个售卖点后,回了酒楼。

  当初,他搞出这个报纸只是想帮着罗贯中把《三国演义》推销出去。

  想着,每日能售出一万份也就顶天了。

  没想到,竟能火到如此程度。

  昨日免费赠送,十二份一份没剩,仍旧还有不少人没拿到。

  今日正式售卖,原本以为热度会较昨日削减不少,也就只定了十万份。

  没想到,所有售卖点依旧排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长龙,争相购买之人与昨日不相上下。

  看来只要东西好,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这十万份若都卖出去的话,也就是二十万文。

  一千文是一两银子。

  二十万文,则就是二百两。

  一两就相当于后世的三百元。

  那他今日的收益就是六万元?

  一个报馆,一天收益六万,相当可以了吧?

  “像现在这般情况,明日做些加印也没问题了,现在整个京师大部分怕都知晓先生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了。”朱大福笑着道。

  十万份报纸卖出去,总归是能有那么几份流传于世的。

  罗贯中自个儿也并未想到区区一份报纸竟火到了如此程度。

  刚是昨日就售卖出来了十二万份,也就是说至少有十二万人,甚至更多的人读到了他的小说。

  当然,罗贯中也非常清楚。

  这报纸之所以能这么畅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朱大福的那宋体字。

  对此,罗贯中也不敢居功,只道:“朱东家宋体天下无二,不少人买回报纸怕是为作临摹,老夫的书也是沾了朱东家的光。”

  不管是谁沾谁的光,报纸畅销那是肯定的了。

  在朱大福与罗贯中谈报纸分成的时候,罗贯中说什么都不要钱。

  这个时候,没什么版权。

  好多人写了书,写了文章,根本不会考虑版权问题。

  不管是书坊还是私人借用亦或者是以此来牟利,版权原创者非但不追究版权问题,还会沾沾自喜觉着自己的东西被人认可了。

  就像罗贯中,即便他这小说若卖给说书的,也是能赚些银子的。

  但他觉着,那样有些轻贱他的小说。

  因而,也才会辗转各地,求书坊刊印。

  只要书坊能刊印,他本人一文不拿都成。

  他那宋体字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文学价值永远不可否认。

  “先生太谦虚了,这样吧,千字十两,也就是说一千字支付先生十两银子买断先生《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版权。

  将来,无论是报纸刊登亦或是茶楼说书甚至漫画改编都由我来做主。

  当然,所有的宣传还需与先生再做进一步商议的。”

  一千字十两,相当于千字三千元了。

  算起来,可将有二百万了。

  即便是后世,也是行业高价了。

  朱大福说了许多新名词,罗贯中听得云里雾里的。

  只听明白一千字要支付他十两,有些不敢确信。

  “你可知我那书总计多少字?”罗贯中问道。

  朱大福想了一下,道:“六十几万?”

  具体多少就不知道了,他只知一个大致数字。

  “六十四万。”罗贯中道。

  朱大福大手一挥,道:“那也就是六千四百两,我当下没这么多,只能先欠着,报馆所有盈利先紧着先生。”

  罗贯中诧异。

  朱大福又道:“先生放心,《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传世之作,我定让他名传天下。”

  他的最终目的是为弘扬《三国演义》,并未想从中牟利多少。

  既能赚到些银子,也不能苛待了原创者。

  ***

  兴明报馆热度持续增高,十几日时间,累计售卖出的报纸已达数百万份。

  士子们对之趋之若鹜,不仅临摹报纸上的宋体字,而且都踊跃对优秀士子文章板块投稿。

  既趋之若鹜宋体字,也当然是想把自己的文章通过铅宋体字印刷出来的。看書溂

  既有人投稿,就得有人审核。

  朱大福因有系统赠送的帝王政治智慧,倒也能够审核投来的稿子,但他时间不够充裕。

  最后,只能寻来了解缙。

  解缙为人高傲,若只因朱大福是朱元璋的人,肯定不会答应。

  但谁让朱大福自身有些学识,解缙对之多有佩服呢?

  在朱大福说明原因后,解缙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

  连续几日时间,每日至少需过数百份的稿子。

  数百份稿子,也只有那么一两份可用的。

  凡是通过的,每份会按价值高低至少会有五到二十文的稿费。

  ...

  早朝之上,有人提及了京中当下风靡的改进之后的宋体字。

  “陛下,兴明报馆这字体说是宋体字其实比宋体字更为美观,字体粗中有细,自行粗扁圆皆具,若可收纳此字朝廷官方印刷字体倒也极好。”

  有人出言,当即有了一大众附和之言。

  朱元璋知晓兴明报馆是朱大福的,自也不会贸然答应。

  “行了,咱知道了,此事以后再说。”朱元璋道。

  东西是大福那孩子的,到底是什么情况,还得征求一下他意见的。

  ...

  早朝结束后,朱元璋直接喊了解缙去找朱大福。

  在路上,朱大福问道:“这段时日,你一直都往大福那里跑,他那报馆干的如何?”

  解缙亲身接触,也能更感观一点儿。

  “公正的看,无论是宋体铅字,亦或者那《三国志通俗演义》被士子追捧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解缙的意思完全是对朱大福的肯定。

  “你没问他,写那宋体字的是谁?”朱元璋问道。

  那孩子在他跟前也没什么秘密,没听他说去寻精通此类的人啊。

  “这乃朱东家之商业机密,臣并未做过询问。”解缙回道。

  当然,解缙对书写出这般精美宋体字之人也是很有相交的期待感的。

  解缙既不知,朱元璋也没继续询问。

  那只能是见了那孩子,当面与他说了。

  他去也是说说罢了,东西是那孩子,那孩子若不同意,他也绝不会逼迫。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2.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3.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4.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5.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6.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7.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8.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9.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10.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1.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2.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3.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4.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5.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6.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7.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8.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9.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20.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1.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2.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3.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4.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