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2.

  在北京使者抵达怀庆府的时候,闯军已经在开封城下厮杀了三天之久,此时,救援洛阳的明军陈永福部已经通过强行军赶到了开封城下,并击溃闯军的封锁线,在开封城内守军的接应下,冲入了开封城,由此开封城内守军兵力大增、士气也爆棚了。

  崇祯十四年二月十七日,李自成亲自来到城下观察城防漏洞,却没有想到,守军发现李自成像闯军头目,便集中强弩对其攒射,好巧不巧的射瞎了李自成的左眼,导致闯军一时间士气全无;其时,李自成又听说明军尚可喜部、左良玉部、虎大威部即将先后开到,因此,权衡利弊后,伤中的李自成下令向西撤退,就此开封解围。

  虽然李自成没有攻下开封,重现洛阳城下一幕,但在牛金星的招募下,宋献策很快投靠了闯军,并为李自成奉上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言,随即这个谶言在大明境内广泛的流传起来,极大的提高了李自成的威望和影响力;而正是在李自成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红娘子携已经改名李岩的李信加入了闯军行列。

  日后,《明季北略》在卷二十三中惟妙惟肖地记述了李自成与李岩初见面时“相得甚欢”的情景:李岩对李自成说,“恨谒见之晚”,李自成对李岩说,“承不远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李岩又说,“将军恩德在人,愿效前驱”,李自成说,“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开基者也”······

  李岩也果然不负李自成的希望,很快拿出了“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的主张,这一主张又得到了牛金星、宋献策等人的支持,很快成为了闯军对外宣传的口号。

  此外,李岩还很快拿出了“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等童谣,安排闯军孩儿军广泛传播,一时间,垂死待毙的广大河南灾民被这些口号和童谣所吸引,纷纷投奔李自成部,使得李自成的部队迅速膨胀起来,以至于李自成很快“有众数十万、雄视河洛”······

  当李岩为李自成拟定的宣传口号传到怀庆府,传到朱由崧耳里时,朱由崧也只能无语感叹了,是的,不是朱由崧不用李岩、牛金星等人,而是李岩、牛金星等人觉得跟随朱由崧这样一个位高权轻的藩王根本没有前途,所以才会另投明主,这其实不能说他们急功近利,而是名分在这个时代太过重要了,以至于朱由崧这么些年经营下来,还是有些束手束脚的。

  朱由崧正在感叹,钱禄过来告知道:“世子爷,郑王爷来了,王爷请你过去作陪。”

  明代制度藩王之间是不能过多联系的,但问题是,福王现在来了怀庆府,算是在郑藩做客(寄人篱下),主人家是不可能不招待的,而以福王的身份地位,目前也就郑王本人合适出面招待,所以,郑王才时不时的前来拜访福王----当然,郑王朱翊铎是该玩的玩过了,眼下也算是闲极无聊,因此才会有事没事,跑过来跟福王聊天。

  郑王来了,福王让朱由崧这个世子作陪也是正常的事,朱由崧没有多想,便过去了。

  等到了以后,拜见郑王后,坐定,福王说了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郑王爷刚刚收到消息,献贼攻破襄阳,杀死了襄王一家。”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率部包围豫西重镇洛阳时,张献忠、罗汝才两人也率部从巴州起营,先攻克了通江县,而后取道达州,打算东出入据湖广。

  杨嗣昌得到这一信息后,立即命令总兵猛如虎等加紧追击,同时连续九次发出命令,要求驻扎在湖北郧阳地区的左良玉部进川堵截。

  由于驿道焚毁,中间700里没有人烟,所以明军追击部队行军过程极为艰难,猛如虎等部部直到开县才追上了张、罗联军,但明军并不知道张献忠和罗汝才两部已经在在开县黄陵城设置了歼灭他们的陷阱。

  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三日傍晚,明军顶着连绵不绝的冬雨与张献忠、罗汝才部在山林中展开战斗,此时明军衣物全都淋湿,兵马困乏,怨声四起,人无斗志,都想休息一下,明日再战,但总兵猛如虎不顾士卒疲惫,依旧驱使士兵与张、罗联军展开战斗。

  然而,张、罗联军以逸待劳,最终击败了疲惫不堪的明军,导致猛部参将刘士杰当场被击毙,猛如虎之子猛先捷、游击郭开、中军李仕忠等人也先后丧命疆场,猛如虎的侄子猛忠则因为矢尽弦折、深陷重围、不愿被俘而拔刀自刎。

  开县之战中,除了猛如虎遭到重创外,明军左良玉部也受到了相当惨重的损失,因此,奉调入川夹剿的左良玉对杨嗣昌的混乱指挥极度不满,便对杨嗣昌随后连续发出的命令置若罔闻,甚至在张、罗联军即将由四川东出湖广时,左良玉干脆就拉起队伍开往了陕西汉中修整,就这样,张献忠、罗汝才两部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顺利地出夔门经巫山进入了湖广北部地区,跳出了明军的包围圈。

  正月二十五日,张献忠攻克兴山,杀死官军守将吴国懋、知县刘定国;原本,张献忠准备越过武当山,取道谷城,逼进襄阳的;但在郧阳、均州一带,张、罗联军遇到郧阳巡抚袁继咸的阻截,于是张献忠便让罗汝才部留在郧阳一带与袁周旋,籍此牵制明军,自己则率领轻骑,疾出荆门,过而不攻,东进当阳。

  张献忠抵达当阳后,意外查知襄阳城内官军守备单薄,乃定计实施奇袭;而此时襄阳知府王承曾却疏忽大意,以为张献忠部远在四川,不会对襄阳产生威胁,因此没有加强襄阳的防御,结果,被张献忠奇袭得手,一举下城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2. [历史军事] 水浒:什么异族?都去帮我放牧去
  3. [历史军事] 唯有华夏
  4.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奸臣
  5.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
  6. [历史军事] 我不是文官
  7. [历史军事]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8. [历史军事] 重回三国当霸主
  9. [历史军事] 这县衙深藏不露
  10. [历史军事]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11.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斩杀刘备!
  12. [历史军事] 大齐好男人
  13. [历史军事] 鸮尊女娇
  14. [历史军事]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15. [历史军事] 崇祯是我老丈人!
  16. [历史军事] 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
  17. [历史军事] 天下盛宴
  18. [历史军事] 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
  19. [历史军事] 黄粱一梦两千年,一人一剑护河山
  20. [历史军事]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21. [历史军事] 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
  22. [历史军事] 焕光划夜
  23. [历史军事] 大秦:天道龙影,签到北疆雪骑
  24. [历史军事] 三国,甄家五女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