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重生朱棣之子> 第一百九十章:耕战建国(上)

第一百九十章:耕战建国(上)

    傍晚。

    历城公府。

    盛庸与小女儿盛红羽一起吃过晚饭后,沉着脸离开餐房,便向府邸深处后院的盛氏祠堂走去。

    盛红羽又不傻,当然能看出来盛庸有话对她说,于是也跟了上去。

    当她走进祠堂之后,便见到盛庸左手背在腰后, 右手抚须,在淡黄色的烛光照耀下,似一尊塑像站在那里。

    而在盛庸的背后,条几高台之上,摆放着一排排神主位。

    “你来了。”

    盛庸见到盛红羽迈步跨进祠堂,当即开口道。

    “爹是有重要的事对女儿说吗?”

    盛红羽轻声问道。

    “跪下。”

    盛庸没有回答,反而郑重的说道。

    人若不孝, 与禽兽何异?

    何况,不孝属于十恶不赦的重罪之一。

    大明立朝以来, 忠孝至上,没人敢无视人伦,不孝双亲!

    盛红羽很孝顺,所以她乖巧的应声跪下。

    盛庸用深邃的目光,望着跪下的盛红羽,问道:“你可知,为父为何让你跪下?”

    盛红羽迷茫道:“请父亲大人明示。”

    “一个家族,之所以能传承千百年而屹立不倒,关键之处,便在于恪守为臣之道。”

    盛庸先感慨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忽然问道:“红羽, 你觉得当今太子如何?”

    盛红羽不明所以,出于本能的答道:“仁孝英武之君。”

    盛庸追问道:“若陛下召你为太子选侍,你可意愿?”

    “啊!?”

    盛红羽瞬间反应过来,美丽的脸上很快腾起两朵红晕。

    不过,她又很快冷静下来,缓缓道:“父亲, 若女儿做了太子选侍,那我们盛家岂不是成了外戚?”

    盛庸沉默不语。

    盛红羽知道盛庸最喜欢的事是领兵打仗,从她记事起,盛庸住在军营里的时间,比住在家里都长。

    她略作犹豫之后,决然道:“若是父亲不愿,女儿就自毁容貌,为盛家婉拒这门亲事。”

    盛庸仍沉默以对。

    历史上,朱棣于建文元年七月初六起兵,在二十天时间里,连续夺取了通州、蓟州、密云、遵化和怀来等军事重镇,占领了北平全城。

    不久之后,他又相继击败了耿炳文、李景隆统领的官军。

    建文二年九月初,朱允炆命盛庸代李景隆为大将军,都督平安、吴杰为左右副将军,再次伐燕。

    东昌一战,燕王朱棣惨败于盛庸之手,他带出去的燕军精锐,即三万多将士成了孤魂野鬼, 就连麾下大将张玉也在这一战之中战死。

    此战, 几乎让朱棣一朝回到十年前,也是他军事生涯里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盛庸作为主导东昌之战的大将军,莫非其军事才能远在朱棣之上?

    然而,《明史》中介绍盛庸,第一句却是:“盛庸,不知何许人也。”

    没人知道有关盛庸的史料为何残缺不全,但其后代家谱和出土墓碑,却补全了盛庸的资料。

    据江西乐平县临港乡古田村,盛庸后代的家谱记载:“盛庸,字世用,生于元统甲戊年,性格刚悍……臂力过人,善骑射,明《春秋》……”

    从盛庸后代家谱和其墓碑上可以看出,最初盛庸是邓愈手下,驻守在江西。

    洪武四年,他随军去了辽东。

    洪武八年,他跟随都督指挥叶旺,先征金州,后攻伐盖州,立下大功。

    也就是说,到了建文继位时,盛庸已经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否则建文也不会册封盛庸为大将军统兵伐燕。

    历史上,盛庸得知朱棣称帝后,选择了投降。

    永乐初,盛庸辞官归养,却遭到同僚陷害,言称他有不臣之心。

    由于盛庸性格刚烈,还没等朱棣表态,他就先一步自尽,以证清白。

    那么,历史上的朱棣难道真的想让盛庸含冤而死,只为了报当年东昌之战的仇?

    从后续的史料来看,朱棣压根就没有这个意思。

    因为在盛庸死后的第二年,其冤情便被查清。

    而且,朱棣下旨,赐孝布、银两、设祭坛,追赠盛庸为“宣武将军……原生四子各授封将军、大夫等职,长子盛震敕封明威将军,卫指挥使”。

    到这里还没结束,之后朱棣亲自做主,让盛庸的孙子盛瑜,娶了他五弟周王朱橚的女儿信阳郡主为妻。即墓志铭上记载的:“永乐二年甲申,以祖荫袭尚信阳郡主。”

    其故乡古田下堡曾建有驸马坊,后来被毁坏,但多年之后又被重建。

    也就是说,虽然盛庸曾经打败过朱棣,但朱棣靖难成功登上帝位后,对盛庸及其家人是相当优待的。

    试想一下,一位放眼四海,敢让麾下数万官兵七下西洋的一代雄主,岂会是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人?

    随着朱高煦的穿越,大明王朝的历史被改变,朱棣顺利继位,盛庸也因功被朱棣封为历城县公。

    可以说,盛庸对于朱棣,那是忠心不二。

    即便他很想留在军中,但朱棣的意图很明显,希望君臣之间能够善始善终。

    盛庸沉思良久,望着盛红羽,面露欣慰道:“为了这个家,你能下如此决心,为父很高兴。”

    他顿了顿,接着道:“可是为父老了,也该退下来休息了。你的大哥、二哥、三哥,皆领兵在外,四哥如今是东宫殿门守将,你若成为太子选侍,那么咱们盛家只要不犯大错,将来与国同休,不在话下。”

    “既然父亲下定了决心,女儿便没有异议。”

    盛红羽平静的说道。

    她脸上虽然没有情绪流露,可内心竟然对见以后到太子朱高煦有着一丝期待。

    次日。

    清晨。

    朱高煦没有参加早朝,而是奉朱棣之命传授楚王诸子与周王诸子“耕战建国”的道理。

    他在新修大本堂的大学堂部,与周、楚两王诸子简单寒暄一番之后,便领着众王子走到了学堂后院的一大片菜地里。

    “所谓‘耕战建国’,耕在前,战在后。今日,第一课,我先给大家讲‘耕’。”

    朱高煦给周、楚诸子上的第一节课,竟然是种地。

    他亲自带头,领着众王子挖了两个时辰的地。

    期间有人喊累,朱高煦耐心介绍,使用铁锨需要的巧劲。

    之后,他又以身作则,在菜地里端着食盒,与众王子一起用了午膳。

    午膳过后,朱高煦才带着众王子重新回到讲堂。

    就在众王子各自寻找座位坐下的空荡,朱高煦拿粉笔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了爪哇洲的大致地图。

    这番操作,直接令众王子震惊无比。

    众王子觉得他们的太子哥哥十分可怕,心中对朱高煦的敬意又增加了一倍。

    “《宗藩条例》规定,随同藩王迁移到海外的属民,必须给予均田。”

    朱高煦端坐在椅子上,高声问道:“谁记得《宗藩条例》附录之一的《耕战建国均田策》的内容?”

    “太子哥哥,我记得前六条,可以说么?”

    永安王朱孟炯举手问道。

    “且说说看。”朱高煦点头道。

    朱孟炯起立道:“第一条,凡十六岁(十六岁成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四十亩,女子二十亩。露田都是无主荒地,因考虑休耕轮作,故授田时—般按休耕周期加一或两倍,也称倍田。”

    “拥有家仆和耕牛的人,可以额外获得土地,家仆同普通农民一样受田,人数不限,土地归雇主;四岁以上丁牛每头受露田三十亩,一户限四头。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

    朱高煦见朱孟炯说了一条之后,选择停顿,显得有些信心不足,于是鼓励道:“没错,你接着说。”

    “第二条,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二十亩,限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桑田可作为世业田(即永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

    朱孟炯道:“在不宜种桑的地区,男子每人另授麻田十亩,女子五亩,家仆同样受田,按露田法还受。新定居的民户还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三口一亩,家仆五口一亩,宅田也属世业。”

    “第三条,桑田按现有丁口计算。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桑田为世业,允许买卖其一部分。”

    “原有桑田已超过应授田数,无受无还;达到应授额的,不准再受;超过应授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授额,可以买足。”

    他说到这里,再次陷入了停顿。

    朱高煦见朱孟炯皱眉头,提醒道:“若家中有残疾者,当如何?”

    “第四条,若全家都是老小残疾的,十二岁以上及残废者各受丁男一半之田,年过七十的不还所受。若有寡妇守志,虽免课亦授妇田。”

    朱孟炯立即想了起来,接话道:“第五条,地狭的地方,居民可以向空荒地区迁徙受田;地广的地方,居民不许无故迁徙,可随力所及向官府申请借种受田以外的土地。因犯罪流徙或户编无人守业的土地,收归官府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

    “第六条,各级官吏按品级高低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内外官署还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官职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职分田的地租作为官僚俸禄的补充,公廨田的地租作官署的费用,这两种土地的所有权归官府。”

    “孟炯虽然不是背诵的原文,但凭个人理解说出来六条,已经很不错了!”

    朱高煦鼓励道:“请坐。”

    “谢太子哥哥。”

    朱孟炯先是躬身说了一句,接着才选择坐下。

    朱高煦环视讲堂内的众人,问道:“还有四条,谁来做一下补充?”

    楚王世子朱孟烷举手道:“太子哥哥,我记得后面四条。”

    朱高煦面带微笑道:“孟烷且说说看。”

    “第七条,分封在外的宗室子弟永业田与其爵位品级相适应,自诸郡王以下至奉国中尉,多至百顷,少至四十亩,具体数额皆由藩国国王裁定。”

    朱孟烷缓缓说道:“第八条,藩国建国满三十年之后,一般情况下不在对女子授田,随同家主迁移的家仆及丁牛也不再受田。因授田面积不足,在需要依耕的狭乡地区也不再加倍授田。”

    “第九条,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的,并准许卖口分田。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占的法定数额,否则尽数充公。”

    “第十条,各藩国实行与朝廷一样的户帖制度,每十年对全国人口以户为单位登记一次。”

    朱孟烷说到这里,有些迟疑,似乎忘记了后面的内容。

    朱高煦提醒道:“既然是按户登记,自然需要户主及其相关人员的信息。”

    “我想起来了。”朱孟烷喜道:“需登记户主、乡贯、姓名、年龄、家庭人口、与户主关系、田宅、资产、职业等。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由民户自行收藏,另一份上报藩国。户籍表汇集成户籍册,用黄纸加封,即为黄册。”

    “孟烷,你好像遗漏了一点,也是均田策至关重要的一点。”

    朱高煦又一次提醒道:“藩国建国之初,人少地多,均田自然够分,但时间一久,人丁滋生,国内可垦种的土地就不一定够均田了。所以——”

    朱孟烷接话道:“所以,海外藩国每三十年重新均田一次。”

    “因此,你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朱高煦侃侃而谈道:“当年,孔子得知季氏将要讨伐颛臾的消息,认为不应发动这场战争,他批评其弟子冉求和子路没有尽到责任,并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政教均平,则不患贫矣;上下和同,则不患寡矣;大小安宁,不倾危也。寡并非指物质财富匮乏,而是指土地、百姓多少;均也不是指财物的平均分配,而是指政教均平,秉承公平、公道的原则,否则如何让治下之民信服官府的治理呢?”

    “太子哥哥说的太对了。”

    楚王世子朱孟烷忍不住感慨道。

    之后,朱高煦向众王子介绍藩国国王直辖领与分封领的区别。

    “国王直接管理的土地,即直辖领地。分封给诸子郡王的领地,即为分封领地。”

    他接着问道:“谁知道为何要有直辖与分封之别?”

    PS:感谢龙瓤,书友151220214228036,书友20210330001704073,书希区柯克,梓川哥哥等老铁的推荐票、月票!感谢兄弟们的支持!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2. [历史军事] 京极家的野望
  3. [历史军事] 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
  4. [历史军事] 重生大宋:原来我竟是世家公子!
  5. [历史军事] 开局监国,祖龙懵了这是我大秦?
  6. [历史军事] 农女医妃:拐个王爷来种田
  7. [历史军事] 摄政王,求你家王妃做个人吧!
  8. [历史军事] 明灯易学实录
  9. [历史军事] 魂归明初
  10. [历史军事] 神医废材妃
  11. [历史军事] 超级豪婿
  12. [历史军事]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
  13. [历史军事] 大宋第一极品小少爷
  14. [历史军事] 朕乃董卓,文优文和助我雄霸天下
  15. [历史军事] 我在亮剑干后勤
  16. [历史军事] 大唐我穿越的身份被李二曝光了
  17. [历史军事] 大唐小书生
  18. [历史军事] 北境拥兵四百万,母亲让我叫太后
  19. [历史军事] 造皇劫
  20. [历史军事] 梦穿水浒
  21. [历史军事] 武魂三国之神将殿堂
  22. [历史军事] 回到大梁做昏君
  23. [历史军事] 开局女悍匪抢我做压寨夫婿!
  24. [历史军事] 盛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