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哇小说>历史军事>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第两百五十一章 政治,本就一体,何以两说?!

第两百五十一章 政治,本就一体,何以两说?!

    日上三竿。

    一批接一批的士子进出。

    原本颇有精神的众人,此刻也都跪坐在地,跟身边的好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不过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静坐,有的更是直接闭眼调息起来。

    冀阙周围也是难得静谧。

    田国看了眼田陵,道:“兄长,对这次审阅的信心有多少”

    田陵迟疑片刻,摇摇头道:“没有太多信心,若是放在往常,我却是很有信心,但这次,前来的士子太多,而且有不少大才之人,就我们进去那一批,就有几人行文比我都迅速。”

    田国轻叹道:

    “我们终究是小看了天下士人。”

    “本以为这次盛会,会是我弟兄二人扬名之时,也能再次彰显大父名望,奈何天下有才之人众多。”

    田陵平静道:

    “能参与这种盛会,已是平生之幸。”

    “若非这次秦廷广开言路,豪聚天下英才,我们又岂能亲历此等盛会眼下盛会虽未正式开始,但这一系列筛选,却已经透出了种种不凡。”

    “且不说那规章细则。”

    “就说秦博士弄出的文房四宝,等这次盛会结束,定然会在天下名声大噪,广受士人盛赞,此等珍物,若非秦廷大方,我等恐怕穷极一生都难窥一面,何以能亲自使用上”

    田国点点头。

    说道:

    “兄长所言甚是。”

    “只是我弟兄二人,以往一直自诩为天下不世出的英才,但面对真正的天下英豪,却只能叹自身学问之浅薄,心中莫名有一股低沉和失落。”

    田陵道:“以往我等只是井底之蛙,只有亲历了这次宏大盛会,才能知晓自身学识之浅薄,这次回去之后,当越发砥砺前行,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不负大父昔日之盛名。”

    田国眼中露出一抹迟疑。

    缓缓道:

    “我对兄长的话有不同看法。”

    “这次盛会种种行为,都透露出不凡,这是否可以证明,秦廷是真有了求变之心百家诸子逝世之后,天下学说大多已停步不前,眼下秦廷所为,却是欲开辟一条新路。”

    “一条大治之路”

    “眼下大治尚处于混沌不明,若是经过这次盛会,让大治有了切实方向,天下士子或许会开始另择出路,天下纷乱数百年,民众早已厌倦了战争,百家之学也不再适应当今变化。”

    “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大乱基本已告结束,天下已开始进入大治阶段,以往我诵读大父文章时,隐隐感觉有些于当世不合,来到这次盛会,见到这么多的能人志士,我却是感觉到自己似乎跟世事有了隔阂。”

    “我认为不当如此。”

    “大父文章皆为治国之学,却有些不合时宜了,我们弟兄二人,往日闭门造车,现出门已不合辙,当年名扬天下的诸子,尚且要游历多国,不断打磨学问,我们何以敢闭门不出”

    “兄长,请恕仲弟无礼。”

    “我此次恐不能随兄长回齐地潜心修学了。”

    说完。

    田国起身。

    朝田陵行了个大礼。

    田陵盘坐在地上,眼中露出几分怅然,望着离意已决的田国,他却是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叹气道:

    “你既已做了决定,我又如何能拒绝”

    “眼下天下大势尚不明晰,你既已经决定入世,我却也是不知这是福是祸,我们所在的田氏一系,早已中落,而今也不为现宗室一脉认可,今后出入地方,只能靠你自己了。”

    “仲弟明白。”田国长拜道。

    这时。

    鲁仲连笑道:“出世入世本就一念之间,何必显得这么纠结,若是出世不顺,大不了重新退隐,腿脚长在自己身上,秦廷难道还会把你捆住不成”

    “在来咸阳之前,我亦迷茫无措。”

    “但这几日听闻了一些秦博士的见解,却是犹如拨云见雾,明晰了一些思路,大乱大治,天下大乱数百载,眼下该进入大治阶段,只不过秦廷初立,依旧延循着战时体制,因而才让天下怨声载道。”

    “这次盛会的开启。”

    “却是向我等证明了一件事,秦廷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意在革新天下体制之后,再创一种适合天下一统之后的治理之法,乱世求的是强国安邦,而治世求的当是治国安民。”

    “乱是一种天道,治同样是种天道。”

    “两者本就有云泥之别,何以能等闲视之百家学说起于乱世,兴于乱世,因而百家学说大多内容只适合乱世,在治世,诸子学说大多已过时了。”

    “大破大立。”

    “新的治世体制、治世学说,尚未建立,我等未曾身临诸子所处的盛世,却正好处于治世学说方兴未艾之际,正如秦博士所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这由乱到治的世道,我等未必不能立下功业”

    “彩”

    四周士子齐声喝彩。

    他们大多是有同样见解,不然不会不辞奔波的来咸阳,眼下大秦已给出了姿态,也给了他们极大尊重,在这场盛会召开之下,未必不能有新的治世学说创立。

    他们何以不为此感到振奋

    乐叔冷哼道:

    “我却有不同见解。”

    “大乱大治,的确暗合天道。”

    “只是眼下大秦何以能看到大治之象各地依旧是严刑峻法,百姓依旧是苦不堪言,现在的地方民众,甚至活的还不如乱世,大乱之后的确该有大治,但何以判断大乱已结束”

    “若是大乱未结束呢”

    “天下看似定于一,但实在难以服众。”

    “大秦现在是外忧内患,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山东六地落草为寇者不计其数,就算不谈这些,数月前,骊山,帝陵的修建之地,秦廷眼皮子底下,竟有大量刑徒逃亡,这何以能说乱世已结束”

    “秦廷所推的大治之议,恐怕只是为安抚我等。”

    “政治,本就一体,何以两说”

    “你们前面说,秦廷表露了足够多的态度,但这只是你们的自以为是,连国政国事都不能谈及,这算哪门子尊重”

    “而且”

    “诸子的学说哪里过时了”

    “诸子学问所讲,皆为天下至真大道理,道理岂有过时一说”

    “过时的只有窠臼的陈词滥调。”

    “诸子所说,皆为金玉良言,本就历经了天下士子考验,反倒是尔等,不学无术,却妄议诸子学说,实在是令人啼笑。”

    “彩”

    四周又响起了喝彩声。

    这些喝彩声却是来自诸子学派。

    鲁仲连道:“兄台反驳的无不道理,我前面的确言过其实,但兄台的一些看法,我亦是有不同意见。”

    “天下的大乱已经结束”

    “战国时,天下纷争不断,眼下大秦境内,哪里又再起兵戈诚然,大秦外部的确还有匈奴跟百越,但两者毕竟位于国境之外,只能算得上是外患,何以能证明这是大秦的内乱”

    “秦法严苛。”

    “这一点无人辩驳。”

    “但也正因为此,我等即将参与的盛会,才显得格外重要,我等身为士子,本就有兼济天下之心,大秦许多方面有积弊,而这次盛会不就是力图改善沉疴吗”

    “这何以能被视为错”

    何瑊道:

    “此言差矣。”

    “乐叔所言,非是如此。”

    “政治为一体,不准谈议政,何以谈大治”

    “只谈大治,就算得出再多治世良言,最后不仅得不到落实,反倒是在助纣为虐。”

    “你提出的治世之策,若是与律法相悖,你认为秦廷会如何是继续推行新的治世之策,还是变更律法,而变更律法,无疑又牵扯到了大政。”

    “这次盛会显然不涉及大政。”

    “那岂非是让我等戴着脚铐枷锁,在这里出谋划策一来限制了我等的思绪,二来也让我等束手束脚,这样的盛会,如何达到我等心目中的大治之议”

    “有着无形的枷锁限制,我等如何能畅所欲言,又凭什么创立新的治世学说”

    “就凭各种畸形想法,各种魅上之言”

    何瑊摇摇头。

    眼中充满了失望之色。

    叔孙通等人在心中暗道了一声彩。

    前面听到田国、鲁仲连等人的话,他们的心不由一沉,因为盛会还没开始,不少士人就有了出世想法,这让他们暗自惊恐,唯恐其他士子会因此改变想法。

    随着乐叔、何瑊开口,他们也是放松下来。

    终究有士子是识时务的。

    眼下到场的士子,都对秦廷举行的盛会,有了一丝动摇,甚至开始起了质疑,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大好消息,而这本就有他们想达到的效果。

    不信任的种子一旦扎根。

    便会迅速萌发。

    到时,只要盛会上继续加以挑唆,他们便能让这场盛会,彻底演变成一场闹剧,天下士子也会觉得自己受了欺骗,以至于对秦廷的不满和愤恨会越发浓郁。

    秦落衡力推的文明立志,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甚至于。

    秦落衡自身也会沦为笑柄。

    为天下士人不齿。

    就在四周质疑不断时,突然有侍卫策马朝冀阙飞奔而来。

    只见马蹄飞扬,激起落尘无数。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这名侍卫身前,挂着一个厚重竹筐,里面装的正是昨夜作试士子呈上的纸张。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
  2. [历史军事] 抗战:打造重装合成旅,决战淞沪
  3. [历史军事] 绝世小书儒
  4. [历史军事] 明末:乱世崛起
  5. [历史军事] 变身武则天,我征服了李世民
  6.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
  7. [历史军事] 回到大汉打天下
  8. [历史军事] 我在大秦发展高科技
  9. [历史军事] 东汉不三国
  10. [历史军事] 本驸马热武器自由,开荒怎么了?
  11. [历史军事]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12. [历史军事] 兴晋
  13. [历史军事] 亮剑:开局我魏和尚独立发展
  14. [历史军事] 三叉星玉
  15. [历史军事] 穿越后,我为王朝续命百年
  16. [历史军事] 明朝最真实科举
  17. [历史军事] 我的姐姐是玖辛奈
  18. [历史军事] 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
  19. [历史军事] 荒年,官府强制发俩老婆
  20. [历史军事]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
  21. [历史军事]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22. [历史军事] 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
  23. [历史军事] 天下第一小乞丐
  24. [历史军事] 我是大明瓦罐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