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授职

  八名阅卷大臣列坐两边, 皆为一、二品官员,众人恭默守静,等待圣上做钦定。

  能送到御案上的前十, 评分必定都是八个“○”, 但依旧是糊名状态, 要等圣上排完才会揭晓名字。

  圣上拿起第一份卷子看了会儿, 然后放置旁边,再挨个看下去。

  许久之后,方提起朱笔,然而却略过了第一份卷子, 直接拿过了第二份。

  “陛下!”

  笔尖将落未落,被台下突然的开腔惊得一颤, 圣上不满地看过去,“怎么?”

  礼部尚书王大人面上惊恐模样尚未收回,一只手还向前伸着悬停在空中。

  见圣上顿了笔, 这才惊觉自己的莽撞,他缓缓松了口气, 站起身走到中间拱手附身略带紧张地问:

  “陛下,恕臣斗胆一问,陛下看好的一甲是...?”

  “爱卿急什么,朕不是正要下笔吗?”

  圣上拿起面前的考卷,“朕觉得此卷不错,担得起状元之名。”

  王尚书果然瞪大了眼睛,其余大臣也都坐不住了,不应该呀, 圣上不是更看好第一份吗?

  作为首席阅卷大臣的太傅率先发言询问,“陛下, 那第一份卷子呢?”

  圣上说道:“最后一道题末赘述过多,偏离题意。”

  众大臣齐齐无语,这不正是你催着人家写的吗?

  太傅说道:“确实跑题了,但其想法甚有创意,且前面答得极好,瑕不掩瑜,若一步之差错了状元未免太可惜了。”

  “一步之差?”

  圣上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唇角带笑看着众大臣,“朕觉得需要两步,探花足以。”

  “陛下慎重!”

  王尚书又一惊一乍的,他急急说道:“叶如尘确有状元之才。”

  圣上微微眯眼,语气淡淡,听不出喜怒,“王典,你怎知这是叶如尘的卷子?”

  王尚书哑声,屈膝跪下,“臣,臣妄猜的。”

  不只是他,大家阅完卷将全优的挑出来对比后就都猜到了好吗。

  虽然他们没有在考场上看叶如尘的卷子,但圣上坐会元身边监考的事情朝堂上下谁人不知。

  他们中也有三人当时在场监考,亲眼见到那考生几次停笔,然后被陛下逼着继续写。

  陛下重变革,年轻时没少折腾,也就近些年才停歇,突然将重点放到了官场队伍上面,弄的血雨腥风,

  把几个儿子都整顿傻了。

  再看考卷,只有一份别具一格,符合圣上口味的。

  这份卷子确实不错,是凭实力得了八个圈的,但八圈的卷子远超十份,并不是八位阅卷大臣都同意将其排在第一名。

  一是因为跑题,二是因为那些想法不切实际,太过天马行空。

  阅卷大臣投票表决,四比四平,首席太傅站在了叶如尘一边,最后其余人顾及着圣上的喜好也只能达成统一。

  却不想,猜错了圣意?

  其实最初表决同意的那四位阅卷大臣也不见得真欣赏叶如尘,而是另有原因,比如王尚书。

  “陛下。”

  王尚书语气激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若点了叶如尘为状元,那将是本朝第一位六首状元,乃一大幸事!”

  另一位大人也上前说道:“陛下,自科举实行以来,只南朝出过一名六首状元,距今已有二百年,且他第一次会试还落了榜,第二次才得会元。”

  “而叶如尘一气呵成,无间断连中五元,实属不易,何不成了其六首状元的美名,为我大燕添一笔彩。”

  两人见圣上不说话,心里没底,频频给其他人使眼色。

  太傅大人无奈,明知左右不了圣上,但看在王尚书眼睛都快抽了的份上,开口道:“请陛下三思。”

  见太傅大人开口,也有几位大臣出来帮着说了几句。

  静默了许久,几位大臣心中不安地打起了鼓,圣上这才缓缓坐直身子。

  圣上指着第二份卷子问道:“这么会猜,那你们猜猜这份卷子是谁的?”

  数位大臣面面相视,“臣等不知。”

  圣上将卷子递给身边的公公,挥了下手示意,公公连忙将卷子送给了几位大人。

  其余几个没发表意见的大臣也上前查看,这卷子是重新抄录的,无法通过字迹辨认。

  八人围着一份卷子,反复传阅查看,实在看不出什么。

  圣上问:“如何?”

  众人摇了摇头,根本猜不出。

  圣上又问:“内容如何?”

  太傅答:“分条析理,崇论宏议。”

  能被他们排在第二自然是不错的,若没有叶如尘在前,这份卷子的确配得上状元之名。

  圣上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昌宁黄仲生的卷子。”

  殿试时,圣上眼中并非只有叶如尘,他转了几圈,看了不少答卷。

  呈上来的这十份中,有五份他都记得座位号。

  黄仲生是谁?有大人一头雾水,但总有其他大人记得,“是会试第二名。”

  可会试第二怎么了,有什么特别的吗?

  圣上说道:“朕记得,昌宁还未出过状元,没错吧?”

  众人瞬间懂了圣上的意思,太傅回答:“是的,昌宁行省教育相对落后,莫说状元,能走到殿试的都寥寥无几。”

  另一位大人跟着说:“今年贡生取二百八十人,昌宁行省仅一十九人。”

  王尚书不太甘心,“可是...”

  可是圣上的眼神不太友好,他想说的话生生憋了回去。

  话到嘴边一转,又问道:“为什么不是榜眼呢?”

  圣上看了眼被他们排在第三名的卷子,如果没记错,这位都有白发了。

  “朕以为,没有比叶如尘更适合的探花了。”

  王尚书沉默了,也罢,反正不是状元,第二和第三也没什么区别。

  殿试结果已定,所有新科进士穿着新领的进士服再次入宫参加传胪大典。

  传胪大典在太和殿进行,文武百官齐在,场面隆重壮观。

  乐章奏起,鸣鞭三响,内阁学士取出黄榜,由传胪官高声唱读名字。

  先是状元,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由礼官引领至御道旁跪下,接着便是榜眼和探花,榜眼看起来比顾父还要大几岁。

  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二百八十位进士一一点名,唱名结束,所有新科进士一同行三跪九叩之礼。

  传胪大典结束,銮仪卫接过黄榜送至宫外布榜,新科进士们随榜出宫,一路游街示喜。

  一甲三人中叶如尘最为淡定,榜眼激动之余掉了不少眼泪,上马时,还是叶如尘伸手将他扶了上去。

  城内热闹非凡,街道旁挤满了人,两侧楼阁亭台也全打开了窗户,都等着一睹进士们打马游街的风姿。

  顾清晨早定好了包间,带着李沧海守在窗边等叶如尘。

  “来了!状元来了!”

  随着锣鼓乐声传来,一行人出现在众人视野中,状元在最前头领队,叶如尘和榜眼老伯并排随其后。

  周围欢呼声不断,无数鲜花手帕纷沓而至,其中叶如尘最受欢迎,坐在马上微微一笑就惹得姑娘哥儿们尖叫不已。

  “啊!!探花郎好俊!”

  “探花郎名副其实~”

  不知是那位开放的姑娘藏在人群中大声问道:“探花郎可有成家?”

  叶如尘春风满面,目视前方高声回道:“家有夫郎,如胶似漆。”

  即便这样说,也抵不住姑娘哥儿们的热情,砸到身上的鲜花香包丝毫不见少。

  这一路走的艰难,虽然一甲中只有叶如尘吸人眼球,但两三甲的青年才俊可不少。

  姑娘哥儿们根本不挑人,谁走到身边都要高呼两声好俊好喜欢,甚至还有人家喊着要招婿,将未成婚的进士们惹得脸红。

  没多久队伍就走近了顾青辰这边,李沧海忙叫道:“探花,公子是探花!”

  “嗯,我看见了。”

  顾青辰满脸欢喜地扒着窗户,眼神紧紧锁定在叶如尘身上。

  叶如尘知道夫郎在这里等,也抬头看了过来,两人目光在半空中交织。

  顾青辰周边炸了起来,“探花郎看过来了!”

  “他是不是在我?”

  “胡说,分明是在看我!”

  一名哥儿伸出手挥舞着,“探花郎,看这边~”

  李沧海打开屋里的另一扇窗户,伸出头大声对旁边说道:“没有看你们,探花郎在看夫郎呢!”

  但是周围太过热闹,并没有几个人将他的话听到了耳里。

  眼见叶如尘快走到楼下了,顾青辰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花环,瞄准叶如尘扔了过去。

  可惜失了准头,眼看就要往旁边落去,叶如尘纵然起身,迅速接过花环又回到马上。

  一手持缰绳控马,一手将花环戴到了头上,这一举动直接迷倒众人。

  状元惊呆了,“叶兄好身法。”

  榜眼也瞪大了眼,叶如尘突然窜起来,把他吓了一大跳,“你竟然还会武!”

  叶如尘轻笑,“会一点。”

  专门为不会骑马的榜眼牵马的小吏调侃道:“探花郎接了谁家的花环,可是看对眼了?”

  叶如尘望向顾青辰,笑唇微启,“自然是我夫郎。”

  一圈人随他目光看去,顾青辰倚着窗,容貌艳丽,眉目含情。

  “探花夫夫好般配呀!”

  “探花郎是叶如尘吧,那楼内的会不会是水风清?”

  “对!探花郎就是写《九章算术翻版》的人呢,他夫郎是水风清!”

  “是画廊亭之战和夜月八美的水风清!原来水风清长这样。”

  “水风清真好看!”

  “探花郎更好看!”

  “我要水风清!”

  “我要探花郎!”

  身后突然有人小声感叹:“和离吧,我选水风清。”

  叶如尘瞬间黑了脸扭过头,二甲第一讪讪一笑,“叶兄,开个玩笑。”

  游街结束并没有直接回家,众人还要参加圣上亲赐的琼林宴,在皇家花园琼林苑举办。

  叶如尘头戴花环出席,惹得人调笑不止,圣上也点了点头,对自己钦点的探花颇为满意。

  宴罢席散,第二日大家再一次进宫。

  一甲三人可直接授职,而其余进士则要参加朝考,按朝考成绩再分职位。

  叶如尘跟状元、榜眼一同站在殿外阶下,等里面来人叫他们进去听封。

  昨日琼林宴圣上表现的较为“亲切”,导致身边两位对圣上印象极好,如今也不会太紧张,还能和叶如尘闲聊几句。

  按照惯例,状元应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则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三人对此都清楚,所以并不好奇。

  殊不知,殿内一片喧哗,正吵翻了天。

  “探花外派史无前例,陛下不可呀!”

  “状元才从六品,探花任从五品像什么话,哪有探花压过状元的道理?”

  “罗大人,陇州偏远贫瘠,区区一个从五品知州罢了,怎么就压过在京状元了?”

  “杜大人为何支持探花外派,难不成见到探花会让你想起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就事论事罢了,罗大人莫要乱扯,陛下这么定自有道理。”

  杜尚书对圣上说:“陛下圣明,臣也认为探花适合外派,叶探花策论写得头头是道,想法新颖,见解奇特,说不定能解陇州贫瘠。”

  王尚书说:“陛下,探花初入官场什么都不懂,怎能担任知州一职?”

  “探花就应该在翰林院才是,以探花之才,外派为陇州知州着实有些委屈了。”

  “从五品比正七品委屈?”

  李御史说道:“陇州是直隶州,由行省直管,地位仅次于府,这知州与知府也差不多,怎就委屈了?”

  “陇州在什么地方,翰林院又在什么地方,李大人脑子不太好建议请个郎中看看。”

  从品阶上说,知州比翰林院编修高出一大截。

  但陇州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难以获得功绩,并不是一个好去处。

  而翰林院内皆为拔尖人才,可谓之“人才储备库”,是阁老、重臣的起步点与脚踏石。

  且翰林院与圣上接触紧密,若有幸受到赏识,可直接获得参政机会,如鲤鱼跳龙门一般荣耀。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众官竟一时摸不清皇上的意思,到底是不喜探花,还是有心对其磨炼?

  朝堂上有反对有支持,更多是在看戏。

  李御史没有理王尚书,而拱手对圣上谏言:“陛下,臣以为,探花外派的话做个知县就够了。”

  太傅皱眉,“李大人,朝考结束后成绩较次的进士才会外派做知县,哪有探花做知县的道理。”

  李御史又说道:“若非要做知州,便做个府属州的知州吧。”

  王尚书白眼一翻,“那与知县也没什么区别吧?直隶州我都觉得不行,还府属州,李大人,探花是不是得罪你了?”

  “咚咚咚”

  圣上伸手敲了敲御案,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丧尸王幼崽装乖指南【完结】
  2. [古代言情] 你成功引起了朕的注意【完结番外】
  3. [古代言情] 开甜品铺子养夫郎【完结】
  4. [古代言情] 原来我是鲛人【完结】
  5. [古代言情] 带着基建游戏变成猫【完结】
  6. [古代言情] 每天醒来徒弟都换人【完结番外】
  7. [古代言情] 捡个失忆仙君当乖徒[重生]【完结】
  8. [古代言情] 皇后有千张面孔【完结】
  9. [古代言情] 当以国士报君王【完结番外】
  10. [古代言情] 读心:重生的狐狸崽被各界抢着宠【完结】
  11. [古代言情] 前进者高歌自由【完结】
  12. [古代言情] 命运来信[西幻]【完结】
  13. [古代言情] 小熊猫抱上金大腿啦【完结】
  14. [古代言情] 重生后病弱摄政王只想追夫【完结番外】
  15. [古代言情] 小魅魔饲养手册【完结】
  16. [古代言情] 兔兔假孕280天【完结】
  17. [古代言情] 听说那个Omega是个神经病【完结】
  18. [古代言情] 图谋不轨:病娇徒弟别过来【完结番外】
  19. [古代言情] 暗卫他退休去种田了【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今朝如旧【完结】
  21. [古代言情] 剧情总在安排我惨死【完结】
  22. [古代言情] 岛主的旅行日记【完结】
  23. [古代言情] 成为虫族那些事【完结】
  24. [古代言情] 国师竟是顶流主播【完结】